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和冯梦龙的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重点分析了“三言”中的才智型和贞女节妇型女性形象,并由女性形象的塑造分析作者的妇女观。与晚明时代经济发展、思想变革相应,冯梦龙的妇女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他仍然极力推举贞节之操,他的妇女观更大程度上停留在封建教化上。  相似文献   

2.
明代冯梦龙编著的“三言”是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之作,小说中大量涌现了各种商人形象,这是在明代后期之前的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的。试图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城镇经济,江南独特的社会市井文化,冯梦龙创作中浓厚的儒家思想等几个方面,来解构“三言”中的商人形象。  相似文献   

3.
晚明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这两部短篇小说集是当时形象的社会风俗画,塑造了丰富多姿的女性形象。由于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女性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力图摆脱卑微顺从的境遇,反抗不公允的社会地位,抵御暴力,追求自由、平等,争取积极主动的人格,同时也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超凡魅力。  相似文献   

4.
冯梦龙以“三言”形象地表现了晚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近代嬗变。他的话本、拟话本小说中既表现了晚明时期重利轻义、逾礼越制的普遍风气,也反映了当时悖离礼制的婚姻观念以及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形成的诚信、友谊等新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冯梦龙对传统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伦理道德的批判,而在种种批判中,又往往夹杂着许多回归传统的理念,反映了晚明士人特有的矛盾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6.
中晚明社会思潮与“三言”“二拍”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存在着相通相同的现象,“好货”、“好色”是文学哲学共同提出的时代话题。“好货”是中晚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的人生价值的取向,反映了人们趋利求财的心态。“好色”是对程朱理学禁欲思想的一种反叛,带有初步人性解放色彩。“三言”“二拍”形象地记录了中晚明人们“好货”“好色”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三姑六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其形象反映了晚明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的生活场景,折射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在文学中的伦理意蕴。"三言"文本中各个"三姑六婆"形象,一方面具有趋炎附势、唯利是图、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性格特征,体现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由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观念、强烈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某种妖魔化,并以此突出冯梦龙反对封建道德束缚,提倡人欲,但不赞成纵欲,淡泊贞节观念等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8.
孙丹虹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6):63-66,71
晚明士人冯梦龙在认同市民文化的同时,也对女性的身份有所认同。但是作为男性,冯梦龙在“三言”中对女性的身份认同又有偏差产生,这种认同偏差的表现形式在“三言”中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明代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思想上受正统的儒家影响,创作也受到晚明李挚和王阳明哲学思潮的濡染和市民阶层思想的影响.但由于晚明社会佛教中国化和道教的成熟,也由于历史上佛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及艺术形式的影响,使得冯氏的"三言"也体现出了佛道教义、情境、形象的影响痕迹,它构成或影响了"三言"中许多篇目的情节内容,成为"情教"的手段,有些篇目也直接宣传了佛道哲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至晚明,在诸多方面都显示了新气象,预示了文化发展新的可能性。冯梦龙的“三言”作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除了积淀了传统文化的特质外,更浸染了时代的气息。文章将《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作为范本来做一考察。在冯梦龙“情教”理论的指导下,其创作思想在伦理冲突的背后正在做着一种挣扎,“色情文学”旨在揭示着一种新思潮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僧尼形象是“三言二拍”众多人物形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僧尼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僧尼、邪僧尼和高僧。这些僧尼形象体现了晚明的社会思潮、因果观念和女性观念的多层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是冯梦龙“三言”中的名篇,故事生动刻画了莫稽这个负心汉形象。但和其他负心汉不同,作者最终为其安排了一个“大团圆”结局。文章从晚明社会的大背景出发,分析莫稽负心及大团圆结局的成因,并对故事中这个负心汉何以得到“优待”等一些问题加以反思,以期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冯梦龙及其作品的研究,近几年来,伴随着一些新材料的不断发掘,使学术界愈来愈感到无论是对冯氏其人还是他的作品,都有进一步作纵深探讨之必要。事实也正是这样,不少学者已开始深入探究形成“三言”的社会的、历史的原因,开始研究冯梦龙的身世经历以及他的文学观、艺术观。这无疑都是很有必要的。愚见以为,要正确理解冯梦龙的作品,首先应当研究冯梦龙的思想,探讨他的哲学思想,他的社会理想。这才是正确评价“三言”及  相似文献   

14.
“三言”是明代末年冯梦龙编纂的著名白话短篇小说集,作品成功刻画了许多散发着时代气息却又坚守传统封建道德的商人形象.比较全面细致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崭新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三言”的思想十分复杂。时代崭新思潮和传统思想并存。文章从涉及商人的文本分析入手,探讨传统儒家思想因素对“三言”商贾之道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朝末年湖州籍作家凌濛初所编纂的拟话本小说专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当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个话本集齐名,世称“三言”、“二拍”.“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不仅在当时甚至对后来的文学都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出现,使话本和拟话本到了更有意识的编撰和大量流通阶段.凌濛初的“二拍”无论从思想性看,还是从艺术性看都比“三言”逊色,书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封建糟粕.但由于它反映了明末广泛的社会生活画面,尤其是写了明中叶开始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新兴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等种种情况,里面不乏民主性精华;且又是典型的文人模拟话本形式的书面文学,为此它仍不失为有影响和代表之作,颇受  相似文献   

16.
在“三言”中冯梦龙塑造了一系列的美好妓女形象,可以说是在封建社会的一次突破,但是,冯梦龙毕竟还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笔下,众多美好、善良的妓女形象最终逃不过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三言”(《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明末冯梦龙编纂的著名白话短篇小说集,它以全景式的写真囊括了晚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反映,体现了全新的时代风貌。 晚明时期,由于封建统治腐朽性的加剧,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涌入城市。随着农民和手工业者队伍的扩大,经济领域中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商业经济的日益繁荣,经商致富成为许多人的急切追求。充满着世俗情怀,粗疏而又生动的市民文学由于表现了市民的生活场景与审美情趣,受到了当时人民普遍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不仅编纂了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而且创作、改订了多种传奇。一九六○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他现存的十四部传奇为《墨憨斋定本传奇》。冯梦龙的戏剧作品“确守词隐家法,而能时出俊语。”“生动圆转,领异取新,脉按《金筌》,声传三籁”,从许多侧面,反映了晚明社会的阶级关系和民族矛盾以及爱情与封建主义之“理”的对立。以绚烂的色彩,描绘成一轴晚明社会的世态人情画卷,有着其他剧作所无法替代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冯梦龙小说对宋明理学的否定符之珍冯梦龙是我国晚明文坛上博学卓识的通俗文学家.著书甚丰。他继承和发展了李贽“童心”说、汤显祖“至情”说、袁宏道“性灵”说,提出“情教”说、这有如一份宣言,宣告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的挑战。他的“三言”、《情史...  相似文献   

20.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杰出代表。冯梦龙明确地提出了“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著书目的,表达了他“以欲反理”的观点。凌蒙初认为冯氏“三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继而编写了“二拍”。他们把唐宋的空灵高雅的士大夫文学转向充实浅俗的市民文学。在“三言”、“二拍”中,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篇幅,这部分作品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新兴的妇女观。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