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第一次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 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但在新形势下,为解决新的社会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用这一 理论来指导和解决新形势下的中国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蔚鲁静 《中国科技信息》2005,(2):217-217,215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第一次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但在新形势下,为解决新的社会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和解决新形势下的中国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体 《科教文汇》2008,(11):209-209
推进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作为先导和指向针。"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什么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如何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必须得到回答。  相似文献   

4.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体 《科教文汇》2008,(31):209-209
推进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作为先导和指向针。“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什么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如何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必须得到回答。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理论,是指导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发展实践,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事求是,符合客观规律。分别阐述了我们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确立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发展理念,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紧迫问题的发展思路,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怎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实践"三个代表"的发展目的,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为谁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先后出现过三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潮,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三大旗帜,使党的事业出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社会伦理价值观有两个重要思想来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为中国当代社会伦理价值观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底蕴,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为中国当代社会伦理价值观构建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中国当代社会伦理价值观正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而确立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价值问题。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层次的价值与哲学层次的价值以及社会道德价值与社会制度价值理想的辩证统一,为人们深刻审视价值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价值理论对于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价值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处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当然,对于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来说,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从理论上把握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关系,并结合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来回答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与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就成了一件非常紧迫的理论任务。现在,由陈筠泉和殷登祥研究员主编,多名学者和专家共同参与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科技革命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邓小平关于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新发展,生动活泼地创造着和延续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邓小平理论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的新判断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都深刻地蕴涵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朱青青  陈静 《中国科技纵横》2011,(14):215-215,214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命题,更是应对当今世界新变化的客观诉求,而要探讨并真正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前提在于理顺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的逻辑关系,从理论源头肃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脉络,对于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理论以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初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曾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世界已经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所面对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科学知识、经济管理、和先进技术等给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发展变化 ,不仅是马克思所无法预见的 ,也是已有的经济理论所不能准确回答的。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世界和中国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的学习和研究。1 关于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讲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 ,是创造商…  相似文献   

13.
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是现代世界教育思潮中最基本的和最具影响力的思潮,对当今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中国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发展和基本观点出发。浅析了当代中国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以及这种思潮对人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影响。从而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推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代视野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一个很急迫的问题。冯雪峰、周扬和胡风等批评家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中国的薪火相传作出了杰出贡献,并警示后人:保护坦率的文艺批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需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不能停留在不关痛痒的经院式研究上,它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优秀文学的理论支撑和舆论保证。  相似文献   

15.
建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根本前提,就是深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既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这个理论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纲领性原则和方法,指明了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出场学研究范式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进而深刻地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环境、发展轨迹之间的联系,以及将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关联,最终呈现新时代思想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从现实出发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必然要求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当代性问题,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两重性,提升哲学高度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路径。创新研究范式应注意把握哲学思想体系和叙述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叙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切近把握与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创新须始终围绕这一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合理化问题的深度把握,也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批判”理论的借鉴。它推动了“科学技术批判”超越工具理性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乃至“政治经济学批判”而走向“批判的解释学”,为考察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异化”问题,特别是揭示当代社会的“非政治化”问题的实质提供了一种批判工具。在他看来,“非政治化”是科学技术异化在当代社会的深刻表现。因而,任何“科学技术批判”都应当转向对这种“非政治化”问题的分析和批判。这也是科学技术批判理论在当代发展的内在逻辑指向。  相似文献   

19.
冯琳  李超  田传昊 《科教文汇》2008,(16):151-151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本文主要分析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思想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本文通过概述国内学者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研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