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日报》1986年“短新闻和会议消息写作竞赛”评选中,我采写的百字短讯《京郊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公路》获得了一等奖。评委们对这条消息的评价意见是:作为报道北京市一条战线重大成就的报道,只有100字,而且在短短百字中,新闻的时间、地点、原因、何事等5要素完全具备,还有典型的新闻由头,现场描写,内容充实,事实准确. 获奖之后,我再次一字一句地把五个月前见报的这条消息咀嚼了一遍,回顾当初采访时所付出的劳动,写作时花费的心思,感到这偶然的成功之中也存在着一些必然之处.  相似文献   

2.
2005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不少媒体都报道了一条消息:《天然气出厂价格上涨》。这则新闻关乎民生,老百姓自然关注。但看过媒体的报道,却总觉得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5日一版右下角,刊登了一条不到300字的消息,题为《杭州岳王庙起火·牛皋殿被烧毁》,消息全用事实说话,同这些年来在报纸上一些动不动就从法律上随意乱扣罪名的报道比起来,堪称法制报道中的佳作。说它好,据我看,头一条就好在把正确的观点寓于客观,公正的事实之中。这条消息,除报道了起火时间、烧毁情况及损失金额之外,还报道了这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管理中  相似文献   

4.
从1984年到1986年,我们写的三篇报道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我们与杜国堂、陈宪文合写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见河北日报1984年1月19日一版),被评为全国二等好新闻;1985年我们两个写的通讯《记县委书记和乡长的对话》(见人民日报1985年6月2日二版),被评为全国三等好新闻;1986年我们两个写的消息《邢台地委书记请县委书记看〈新星〉》(见河北日报1986年3月14日版),被评为全国一等好新闻。这三篇新闻是怎么写出来的?我们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报道改革,改革报道。  相似文献   

5.
《光明日报》1986日11月19日头版上,用不小的标题登了一条只有250字的新闻:《中华书局请第一位读者为读者门市部开业剪彩》。这条消息报道的事极小,就是那个门市部开业由第一个到那里的读者、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干部隋学芳剪彩。这么一件小事,怎么能挤到头版上去,而且配了一个醒目的标题,还  相似文献   

6.
湖南日报1986年11月5日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一条消息:《个体贩运大军搞活湘粤赣边境流通渠道》是一条针对性很强的新闻,提出商品流通需要二道贩子,为二道贩子正名,将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这里,我想从新闻写作上作一点探讨。这是一条非事件性新闻,时间跨度大,综合了近几年来的情况;地域广,涉及三省边境;新闻事实纷繁,千头万绪,要写好本是不容易的。按照一般的写作方法,要么是罗列一大堆枯燥的数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新闻机构天天都在说,“要把读者视为主人”,“要根据受众的需要办报纸”。尽管如此,主观主义的办报思想却时有发生,把受众抛在了脑后。如对邓若曾辞去国家女排主教练的报道就是一例。邓若曾辞职,张蓉芳接任。对这则全国上下都关心的重要消息,可以说首都几家主要新闻单位都处理得不够好。新华社于六月十一日公布了这条消息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都在当天作了报道,反  相似文献   

8.
消息《个体贩运大军搞活湘粤赣边境流通渠道》(载《湖南日报》1986年11月5日一版),见报之后,在读者中,特别是湘粤赣边境地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获得全国1986年度好新闻一等奖。这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新闻实践中,更好地增强创优意识,精心采写新闻。这篇消息的采写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头脑中有没有刨优意识,或创优意识强不强,情况是大不一样的,稿件的质量当然也是大不一样的。具体到这一篇,我们的创优意识,重点体现在选择主题、深入  相似文献   

9.
据长江日报社纪律检查委员会来信反映,被评为1986年全国好新闻标题奖的《武汉晚报》下面这条标题作品有问题:妙龄女披挂上阵,猛高宠粉墨登场(肩题)汉剧《挑滑车》近日彩排(主题)行家为我市第一个女武生的出现叫好(副题)这条标题的主要问题是:一、这条消息所报道的女演员邓敏不是武汉市第  相似文献   

10.
11月6日《华商报》“都市新闻”刊发一条《员工灶上煮狗食副总不赔礼员工告上庭》的消息报道。两天之后,我报新闻中心给编辑中心发过来记者采写的这条消息,很显然这条新闻已滞后,尽管消息的内容比《华商报》刊发的消息还要详实些,编辑中心还是把稿件退还给了采写的记者。接过被“枪毙”的稿件,记者感到十分委屈,这是个典型“共源性”新闻,早报记者和《华商报》记者是同时得到新闻线索的。11月6日是周末,正赶上我们休息没有报,所以让《华商报》抢先发稿了。《华商报》抢先发稿,俗话说“抢先上市的果子未免有些酸涩”。对类似…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5月25日一版发表了《减少会议,改进会风》的评论员文章;7月29日四版又发表了《治治开会癖》的《漫话》。这些言论都很切合实际。由此我想到,报纸上会议报道太多的“病症”,也应该好好治一治。我统计了一下7月份人民日报的会议消息,登在一至四版头条的就有20件;29日头版9条新闻,有6条是会议新闻,成了“会议专版”了。至于一些省、市报纸,对上边会议消息要照转,本省会议新闻又必登,会议报道泛滥的情况,更是不消说的了。  相似文献   

12.
这标题是从《红楼梦》里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套过来的。而想起写这个题目,则是今年《新闻战线》第八期《读者论坛》上的一篇文章:《从蛇岛报道看编辑的漏洞》引起的。该文说的是人民日报6月9日头版刊出“据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报道了“我国渤海蛇岛上的蝮蛇目前正以每年超过一千条的速度增殖着。  相似文献   

13.
《新闻30分》栏目,是中央电视台在1995年4月在原来的《午间新闻》基础上改版推出的一个新的消息类栏目。这个栏目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声誉鹊起,创办当年就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十大名牌栏目之一。 据中央电视调查咨询中心收视率调查统计,《新闻30分》收视率稳步上升,在南方一些地方,其收视状况超过港台地区电视台节目,成为我国白天最受群众欢迎的节目之一。 《新闻30分》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的又一块试验田,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如果说,中央电视台1993年推出的《东方时空》、1994年推出的《焦点访谈》是在电视新闻专题与电视新闻评论上做出了成功的探索;那么,《新闻30分》则是主攻消息,在这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一、抢时效,发挥消息灵活快捷的特性 《新闻30分》实际上是中央台滚动新闻的一次,每天中午12点播出,它的内容是以反映前日午后到今日午前发生的新闻为主。目前我国电视新闻采访队伍在这一时段抢发新闻的意识十分薄弱,尤其,前天夜里发生的消息,常常不能最快地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02,(4)
《西安商报》6月28日在《世界杯特刊》中发布了一条消息《传言意韩之战主裁被乱枪射死》,并绘声绘色地描述该主裁判被“击中13次”、“心脏部位被射中”云云。该报编者在为这则新闻加的“编者按”中两次提到“以上报道未经证实”、“以上消息至今尚未得到官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一国两制”提出之后,我们报纸上对于台港澳的消息,已引起注意,不断出现“台港澳”的专栏新闻,报道当地消息。这诚然是一件好事,不过,在选材上,却不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试以某报某日的《台港澳新闻》为例,一个专栏里,收了四条新闻,其一曰:《台湾重金属污染严重》;其二曰:《台湾森林历经浩劫》;其三曰:《台湾南部蔓延登革热流行病》;其四曰:《台湾流行算命求神》。把四条新闻放在一起,人们就可以见到台湾这个地方,污染严重,疾病流行,迷信盛行,一句话,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然,以台湾之大,这些消息自有他的根据,正  相似文献   

16.
年初,一些报纸分别就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在沪召开一事作了报道。通观这些新闻消息,总觉得有些话想说说。 1月5日,北京晚报就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发了一条消息,称当时仅在这次会上才开始放映的《城南旧事》、《春晖》、《春兰秋菊》以及《都市里的村庄》等影片为“优秀影片”,在读者中引起哗然。莫非这些影片尚未公开上映便已评选或内定为优秀影片了吗?尤其是这则  相似文献   

17.
一些热点问题该不该报道?如何报道?这无疑是新闻采编人员最感头痛的问题。前者涉及到采编人员的新闻价值观,后者则关系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消息《就业竞争激烈择业观念变化武汉市一批大专毕业生自愿当上清洁工》(见1月13日《新华社新闻稿》),在主题和角度的选择上都不够妥当,笔者读后颇有感慨。这篇消息所述事实无疑是存在的。但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国家花费大量  相似文献   

18.
分析近几年的新闻失实现象和从读者中调查的结果,我们不能不承认,失实报道给读者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维护新闻真实性,确实已是燃眉之急! (一)失实报道给一些具体单位造成的损害一个单位,是一个群体,群体的意识远远超过个体的意识的影响。我们的新闻能够影响群体意识是很难的,但是破坏这个意识却很容易。1986年1月31日,一家报纸在头版刊登一条消息《国产手表将第四次降价》。丹东手表工业公司的领导看到后,不得不对手表市场形势重新进行估价。为慎重起见,派两人专门走访这家报社。这家报社只向他们提供了这则消息的作者,对手表会不会第四次降价,怎么个降法,没有任何说明。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5年度全球亿万富翁榜,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虽然财产略微缩水,但仍以465亿美元的身价连续第11年蝉联全球最富。而瑞典家具巨头、“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以230亿美元身价排名第六。这则消息也为2004年的一桩新闻“公案”画上一个句号。2004年4月初,瑞典《商业周刊》率先报道了“全球首富易主”的消息,报道称:由于美元汇率下降,瑞典宜家公司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以4000亿瑞典克朗(约合53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将盖茨挤下世界首富的宝座。这条消息很快被路透社等多家媒体引用。然而,两天后宜家公司发…  相似文献   

20.
1997年7月7日,国务院召开了一次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题是研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问题。 表面上好像是编排的巧合,其实是特别的新闻策划——这一天人民日报的一版头条,发的就是一篇《河南农民高高兴兴卖夏粮》的消息。编者还为这篇消息配了短评,短评的旗帜很鲜明——《粮食不怕多种粮不吃亏》。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看了报道特别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