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友人将西出阳关,远去边  相似文献   

2.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后人又称"阳关三叠"。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长安任职时为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所作,是著名的送别诗。  相似文献   

3.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盛唐诗人王维的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后入乐府配乐演唱.成为古代有名的送别曲,称《渭城曲》《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  相似文献   

4.
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在渭城(今陕西咸阳县东)送别友人元二使安西(今新疆库车附近)时,临行依依,思绪万千,深情地写下了质朴而含蓄的七绝诗——著名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由于王维诗的首句提及渭城,因此被称为《渭城曲》。又因此诗中含意致深的“阳关”一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编入了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编者还对其加注为:“又称《阳关三叠》、《渭城曲》。”而配套《教参》对“阳关三叠”又没有作必要的解释。现依据有关资料,对其略加介绍。 先看两种权威辞书的解释。 《辞源》: 曲调名,又名《渭城曲》。唐王维《王右丞集》五《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反复诵唱,谓之  相似文献   

6.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古人往往把送别和“柳”联系在一起,那么——  相似文献   

7.
<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写送别友人“西出阳关”出使安西,在我国古代文人的诸多送别篇什中,一向极负盛名,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8.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送人赴边从军的诗,题为《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送别》。情景交融,诗味醇厚,堪称千古绝唱。沈德潜说:“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前人论唐诗“压卷之作”,也特别推崇《阳关曲》:如李沧溟(攀龙)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世  相似文献   

9.
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家诗文,在流传过程中曾被人改写成其他文学样式。一、诗改写为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  相似文献   

10.
忆故人     
千年前的渭城,雨过后的朦胧清晨。王维为朋友斟了一杯酒。他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洒觞碎,昔时流芳。——题记  相似文献   

11.
《阳关三叠》,千百年来传唱的唐代古曲。不知有多少人曾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婉歌声中,情满心、泪浸襟,依依与亲朋故友惜别。歌词作者王维(699—759),在某一年春讯初闻,柳枝微绽绿芽,咸阳故城还是一片萧森的清晨朝雨里,于  相似文献   

12.
例一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甲】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乙】渭城曲唐·王维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字点出了春雨的细小迷蒙。C.乙诗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情。(2005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答案:D透视:此例有两个特…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里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绝句,表达了王维送别友人时的那种依依难舍的深情厚谊。清晰、新鲜、健康、自然,很逼真地表现了诗人那种真切的离别之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人从眼前景物写起,不仅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更用对比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雨后宜人的景色,从而烘托出深切绵缠的离别情绪,渲染出送别的环境气氛,更增加了离别的惆怅之感。清晨的雨下得不长,仅仅洒湿了地面的尘土。平日尘土飞扬灰雾蒙蒙的西去驿  相似文献   

14.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仲春. 这春季的阳光,似乎只有亮度而没有温度;这个小城的故事,似乎只有别离而没有重逢.  相似文献   

15.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千里黄云白日嚑,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这里两首送别名作,都写得情深意长,且诗的结构相同,但风格则不同。在盛唐两大诗派中,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高适是边塞诗派的健将。王诗冲淡,高诗雄浑。不过,在送别友人远去西北边疆时,  相似文献   

16.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似文献   

17.
盆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混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盆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嗓,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它刚问世就被乐工谱曲入乐,千载之后,仍为人们咏唱不绝。安西,即唐  相似文献   

18.
闫立德 《现代语文》2006,(8):128-12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诗人用杨柳这种意象成功地渲染了当时的气氛。作为五经之一的《诗经》,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后来的文人墨客纷纷效仿《诗经》,用杨柳来渲染离别情绪也就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熬∫槐疲鞒鲅?关无故人。”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似文献   

19.
送别在唐朝     
和亲友分离的时候,折柳写诗作别,是古代文士的一种浪漫作派。“柳”寓意“留”,故“柳”往往成为送别的象征。“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首《渭城曲》就是送别名篇中的代表作。我特别偏爱这些“送别诗”,细细的品味,常在心底生出淡淡的忧伤。可以说“送别”中隐含了唐文人最深最痛的哀怨。江淹谓“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然谁能体味到“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的另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哀伤?王勃一语道破这…  相似文献   

20.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唐代最负盛名的送行诗 ,曾经被清人王阮亭誉为唐人绝句中的压卷之作。此诗一经传出 ,便不胫而走 ,收入乐府后 ,更是争唱一时。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把它题作《渭城曲》,又称《阳关三迭》。此后 ,“渭城”“阳关”便成了离歌的代称。晚于王维的白居易在《对酒》中写道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取阳关第四声。”刘禹锡的《与歌者》一诗也说 :“旧人唯有何戡在 ,更与殷勤唱渭城”。南宋诗人陆游更在《塞上曲》中借以直抒胸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