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科学地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类社会分工超出一国范围,形成国际分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就是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对中国的当代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范畴之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重要著作中,马克思多次深刻地论述过有关分工的起源、分工的本质、分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建立了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在马克思以前,人们大多局限在经济学范畴的意义上看待分工,注意的常常只是生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相互关联的角度,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可分为保护贸易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两种类型,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近代贸易理论体系形成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虽然有某些错误并带有辩护性,但其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可以借鉴和吸收的,尤其在我国“入世”新形势下,我们更要批判地继承,做到为我所用,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为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分工和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两个范畴介入,揭示出分工的发展受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和实现形式的制约,论述了分工的发展在生产方式变革、经济历史演变和实现一国经济增长中的重大作用。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加快企业制度改革、提高社会分工水平、实现合理化社会分工和长期的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发展无不受着社会的影响。马克思在全面考察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时,具体论述了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分工背景、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从而使其人的发展理论具有现实的基础和唯物史观的底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从唯物史观角度来考察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形成的理论观点,生产力、分工和交往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三大基石。邓小平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以这三大基石为基础,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文教资料》2011,(28):98-99
马克思虽然对国家问题没有进行专门的论著,但是他关于国家的思想已经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本文对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历史轨迹进行了梳理,探究了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并论述了马克思的国家消亡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深入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劳动分工理论有重要意义。人类历史不外是一部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历史,而分工又是劳动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正是研究了分工范畴的历史作用,促使他从异化劳动向唯物史观过渡,并为创立和深化唯物史观作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工的产生、发展和分工对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两个方面,研究、比较了斯密和马克思的理论。本文认为,亚当·斯密是从人性和功利的角度说明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并主要从劳动的熟练阐明分工对生产力的作用,而马克思则从人们面临的客观物质条件出发分析分工的产生,从劳动的社会性质论述分工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本文还说,社会分工发展缓慢,既是少数民族贫困的典型特征,也是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是传统的贸易理论的更深层次的扩展,这种扩展是建立在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分工、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的。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贸易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产物。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这一贸易理论在阐释世界贸易历史与现实方面上较之古典贸易理论更有逻辑的连贯性,在解释不同国别的贸易政策上也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马克思思想的创造与发展,是在批判性的论辩中实现的;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也是在科学批判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这些探讨都是从某一侧面对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论述,缺乏对这一思想的系统梳理,不利于对马克思思想的全面理解。鉴于此,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论述做一整理,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企业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马克思在考察个别资本行为的过程中提出的。本文从企业的性质、企业的产生、企业的规模与限度、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企业理论,并对这一理论的科学意义作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线是:利用和创造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分享贸易利益,增进世界福利。本文就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内涵、关系、来源和时空演化规律作了探析,以期为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相互关联的角度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可分为保护贸易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两种类型 ,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近代贸易理论体系形成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虽然有某些错误并带有辩护性 ,但其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可以借鉴和吸收的 ,尤其在我国“入世”新形势下 ,我们更要批判地继承 ,做到为我所用 ,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并为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E·P·汤普森阶级意识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汤普森的阶级意识理论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补充和发展,通过对汤普森的阶级意识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的比较,表明它们的阶段意识理论存在逻辑传承关系,但由地它们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地位不同,考察阶级意识的视角不同, 因此在阶级意识的表成过程,历史渊源、层次以及阶级意识与经济基础,阶级意识与工人阶级形成的关系等又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这一比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汤普森的阶级意识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遵循马克思企业理论科学的逻辑框架基础上,通过引入经济、制度环境和政府权力的相机介入而尝试构建了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一般化分析框架--分工、协作与企业合作剩余创造范式,该范式内生地解释了企业的产生,融合了企业内效率与公平问题,突出了企业生产性本质和追求合作剩余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分工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基本形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点阐述了分工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探究如何消灭分工,进而消灭异化,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终奋斗目标.研究马克思消灭分工的思想,弄清消灭分工的内涵、原因和方式有利于指导我国现阶段如何为最终消灭分工作好准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财富的源泉及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论述,试图阐释马克思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即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产权形式,进而论证按劳分配在我国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思想意义和理论基础诸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