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校校报副刊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禤展图 《传媒》2001,(6):52-53
高校校报(下称校报)副刊是校报有机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艺术享受、活跃化生活和培养学新人的任务,它以个性鲜明的副刊化吸引着广大师生,在高校校园化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校报副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个性鲜明独特,富有文学色彩且与学生校园生活极为贴近。提高校报副刊编辑的人文素养,解决校报副刊稿件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拓展网络环境下校报副刊的发展途径,是校报副刊编辑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校报副刊编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人文素养才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类文化。校报副刊编辑应该以更宽阔的文化视野审视现实情况,把握好时代精神,弘扬科学,追求真理并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具备以下四方面的人文素养。1、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虽然与新闻版面存在不同之处,但报纸副刊附着在新闻媒介却是无容置疑的事实,所以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它还具有新  相似文献   

3.
浅议如何办好校报副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转宏 《新闻知识》2003,(10):58-59
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而校报副刊在繁荣校园文化和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更是发挥着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校报副刊编辑,笔者以为,高校校报要在新的形式下发展和壮大,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就必须重视校报副刊的建  相似文献   

4.
罗旻敏 《东南传播》2010,(10):155-157
办好高校校报副刊对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副刊是体现大学精神的有效途径,是思想舆论的重要阵地,也是师生间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本文结合目前高校校报副刊存在的普遍状况进行分析,探索校报副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校园的文化载体中,最重要的就是校报,它为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而校报中的副刊,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以及对文学之路的向往。但由于社会文化氛围的不断改变,校园文学也在逐渐地衰落,具体表现在:对于文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已没有多大的兴趣,有很多的学院级报刊已经停办,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校园文学报刊皆有明显的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校报副刊的质量和数量也有了很大的下滑。校报副刊编辑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目前的状况。高校校报副刊所面临的问题1.大多数作品没有自己的个性,同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目前全国高校校报总数已超过1000余家,约占全国报纸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见,高校校报的信息传播面和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视。报纸虽说是新闻纸,但无论正刊如何发达,新闻如何被重视强化,专副刊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难以取代的,是体现报纸特色和品位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7.
王博 《新闻传播》2005,(10):63-63
众所周知,高校校报是体现校园文化最直接的.窗口。高校校报新闻版所提供的内容需要在副刊得以延伸、补充和深化。笔者结合办刊实际,谈谈办好校报副刊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步发展,高校校报副刊出现了一些作品不大气、作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与其他版面相比竞争力下降、后备力量不足等困境,所以我们应该紧扣网络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强化主题,结合自身特色,以个性吸引读者;提升学生的素质,办出有活力的高校校报副刊,帮助高校校报副刊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校报副刊面临着作品不大气、同质化现象严重、后备人才严重不足以及媒介竞争力下降等困境,校报副刊编辑应采取紧扣时代脉搏、开辟网络阵地,凸显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素养,培养优秀写手,多出精品力作,以及结合自身特色、办出思想活力等举措走出困境,发挥校报育人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副刊是高校校报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一个艺术品位高、形式生动活泼、风格清新高雅的副刊版不仅能缓解新闻和科教等版给人的严肃感,而且还能起到陶冶师生员工的情操、培养文学艺术新人、构建优秀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编出品位高雅。艺术性强、版面生动活泼的副刊呢?本文试就这方面的编辑艺术作一番探讨。 一、副刊内容表现载体的编排 副刊内容的表现载体应该是所有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我国目前各高校的校报绝大多数是四开四版的小报,且出版周期长。所以,每期要兼顾如此种类繁多的文…  相似文献   

11.
增强校报副刊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报作为报业大军中的一支特殊兵种,其读群是政治素质、化水准、欣赏品位都较高的高校师生。副刊既是校园化的传播园地,又是师生交流思想、增长知识、抒发情感、陶冶性情的重要阵地。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作为校园化重要阵地的校报,副刊的作用和地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目前全国高校校报总数已超过1000余家,约占全国报纸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见,高校校报的信息传播面和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视。报纸虽说是新闻纸,但无论正刊如何发达,新闻如何被重视强化,专副刊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难以取代的,是体现报纸特色和品位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报作为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部门的机关报,是高校中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校园媒体,担负着促进高校改革、建设、发展和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承担着引导舆论、传递信息的重要使命。校报在高校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副刊作为校报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校报副刊应立足于艺术性和人文性,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栏目设置、编排风格上提供艺术享受,在内容建设上展现大学文化,加强人文熏陶,打造富有特色的高质量副刊,营造高雅的文学艺术氛围,陶冶读者情操,扩大读者视野,丰富校园生活,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沈峰 《青年记者》2005,(12):71-7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喜欢看报的读发现,今天的报纸越来越没了学的品格。读有一种报纸副刊正在消亡的感慨。纵观国内报纸的化副刊,能连续不断发表优秀小说作品的有几家?  相似文献   

16.
精神寻根与地域性文化副刊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湘鸿 《新闻界》2008,(2):67-68
本文简要论述了副刊的发展变化,以及地域性文化副刊兴起的条件和副刊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副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张报纸的素养和品位。"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著名报人赵超构一语道出了副刊的地位。好的报纸副刊,是陶冶读者情操、净化读者心灵的"精神家园"。然而,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副刊已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武器,有些副刊更是已经成了报纸的品牌。然而,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加  相似文献   

18.
李文健 《东南传播》2015,(3):112-114
以1897年《字林沪报》副刊《消闲报》的出版发行为标志,用专门版面刊载诗词、小品、乐府、传奇之类带有休闲性质作品的成型副刊,逐渐为报界所接受并渐趋发达。而在天津,报业的持续发展也为报纸副刊的产生和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早期的休闲性文字,到各报的"余载"版面,再到各种类型的专刊大行其道,天津报纸副刊日渐成熟,并在1930年代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副刊亦逐渐成为报纸吸引读者、扩大销量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19.
肖正 《记者摇篮》2004,(2):26-27
在报刊业竞争愈演愈烈的现今,围绕如何办好副刊。有两种声音此起彼伏:副刊越来越难办,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副刊比以往有越来越宽阔的领域和前景。对副刊持消极观点的,干脆将没有即得利益的文艺综合性副刊一刀砍掉。有的尽量缩小其版面和分量。随便安插一些跑不了新闻、顶不起正刊版面的人员,窝在后面推着干这份被冷落的副  相似文献   

20.
张素春 《青年记者》2007,2(12):29-30
纵观我国报纸副刊的发展史,“五四”时期以四大副刊为代表的综合副刊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副刊富有思想性和战斗性的光荣传统,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它都是我国副刊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而四大副刊之一的《京报副刊》作为综合性的文艺副刊,在当时大大地强化了新闻传播的文化深度和思想力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