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写在前面笔者践行"让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讲题,积极开展"对话教学",实践四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关文章[1][2]发表后,引发关注,很多同行(涉及多个省市)与笔者在网上利用邮件或QQ交流,他们都在自己的班级上积极实践学生"讲题"活动,这也促使笔者深入思考:怎样面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在教育界已基本取得共识.但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却是一个很大课题.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讲题”的训练,尝试体现学生主体性,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下面将三年来学生“讲题”的实践与思考整理成文,希望与同行们分享这份心得,也期待争论与批评.  相似文献   

3.
笔者看到贵刊2004年第7期上刊登了南师大鲍红梅老师撰写的《还课,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一文后,受到很大的鼓舞与启发.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我一贯坚持让学生写数学周记.我的初衷也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以文章的形式反馈给老师.相对于“还课”而言,数学周记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尽如人意.还课,就是让学生把课讲给老师、学生听,以便老师更大程度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激励全体学生能够真正接受、消化和运用所学知识,也是弥补“数学周记”弊端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活动的过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活动。为学生架起亲历“做数学”的桥梁。“做数学”即让学生亲历观察、猜想、实验、推理、交流、应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本文以《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让学生亲历观察、亲历猜想、亲历实验、亲历推理和交流、亲历应用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做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动口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获得最大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让学生的学习素材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尽可能地将“数学”与学生身边的、与他们直接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在学习方法上,注重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参与“做数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浅谈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立 《物理教师》2010,31(8):14-16
物理学门一门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好物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平时,笔者与学生交流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学科形象生动,贴近生活,上课听得懂,就是在课后做题时无所适从.”如何解决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困惑,已成为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教师、学生这两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获得的一些对策,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8.
运算素养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基于“三个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呢?文章从“理解数学,将运算融入知识结构”“理解学生,让学生亲历运算过程”“理解教学,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郜书林 《新疆教育》2012,(20):178-178
数学教学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去思维、去体验,在“动”中获真知。数学课堂可以说是由教师、问题、学生所构成的一种动态的三维模型,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由问题作为纽带而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互动过程,通过这种师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与情感得到交流、沟通、碰撞,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亲和力,构建绿色、生态的数学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几个月在数学通讯(学生版)上陆续看了几篇有关解的个数的文章,笔者认为其解法还是略显繁琐,不利于学生掌握,本文给出解决“解的个数问题”的精髓所在.权当抛砖引玉,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懂”数学就意味着会“做”数学,“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即“做中学”.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讲题比赛”的实践表明:“讲题”有利于提高数学青年教师的解题教学技能,有利于激发数学青年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促进数学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讲题”是数学解题教学的一个片断.“讲题”要明确目标定位,要突出讲题重点,要突破讲题难点,要关注讲题效益.  相似文献   

13.
法国学者卢梭认为.儿童时期足理解性睡眠时期,不宜用理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训练,应该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接受感觉经验的教育,接受实际事物、实际行动的教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我们必须把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生活更离不开实际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必须让学生明白“生活即教育”,亲身体验“做数学”。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简要概括如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亲自体验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其意义是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进行教学,那么就可使学生在错误中主动地审视、体验、反思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培养其“知错、改错、防错”的良好习惯,从而可增强学生对错误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有利于学生各方面品质在课堂上得到发展的。由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让学生“做数学“,通过“做数学”让学生体验、理解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数学学习不仅成为增长知识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和谐发展的过程。以下就“求最值问题”这一课的教学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王秀彩老师在文[1]中从令人叫绝的“100%正确”和让人痛心的“100%错误”两个案例人手,提出了一个极有思考价值的观点:数学课堂要由“训化”走向“教化”.文章立意新颖,内涵深刻,语句优美,文笔流畅,读后受益颇丰.在认真品味作者精辟论述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现整理如下,既与王老师商榷,也敬请同行们斟酌.  相似文献   

18.
围绕初中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可以通过重视学生的“预习”,逐渐养成自习的习惯;让学生“读”中生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创新;让学生“讨论”申交流,形成人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习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数学.  相似文献   

19.
“做几何”是数学课程改革中“做数学”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一个体现,是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变换过程,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也就是让学生在动态中“发现几何”,发现几何知识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一、提供丰富而有现实性的学习背景,让学生主动地“做几何”“做数学”…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够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和发展的工具。要改变目前教师“说数学”、学生“听数学”的现状,就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做数学”“用数学”。那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做数学”“用数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