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据有关文献著录,古代甘肃历史上曾诞生了两千多位学者作家,有著述达三千余种.由于科举的推动,学子普遍研习经学,尤其在《易经》方面论著较多,论文之外,有文献记述的《易》类著作近六十种,反映了不同时期甘肃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与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是相辅相成的。从地方文献的独特性出发,论述了强化地方文献书目编制的必要性,以及有关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方文献特色化建设内容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形态的地方文献资源、行为文化形态的地方文献建设和观念文化形态的地方文献理论.地方文献特色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文化层次结构理论审视地方文献系统,以组织形象设计理论指导地方文献建设,以地方文献的形象展示为落脚点推进学科建设和特色发展;其主要措施就是全面加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行为规范建设、文献理论建设和组织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4.
保山近现代永人著述之书和记载保山人事之书空前繁荣,编修进一步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备,产生了一批在地方文献史上具有集成性价值的地方文献,如《永昌府文征》、《保山县志稿》等。在保山近现代历史上,政府倾力扶持推动地方文献工程,社会崇文蔚然成风;地方文献搜罗广博,形态多样;特色突出,多所创新。保山要保护、研究和利用近现代地方文献,就必须提高对地方文献这类特殊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加强地方文献建设,把地方文献作为发展保山产业的文化依据,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的特色优长,寻找特色产业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图书资料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重视和加强地方文献工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图书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应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第一,编制完善的馆藏地方文献目录 馆藏地方文献目录是读者检索、利用地方文献最直接、最常用的工具。要编制完善的地方文献目录,首先要求收录详尽,凡是图书馆所收藏的地方文献都要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应有遗漏。其次要坚  相似文献   

6.
地方文献反映出一个地方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它对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地方文献的功能并不局限于“存史、资政、励志”,应该从区域系统的角度全面分析它的对内与对外功能。地方文献的对内功能主要表现在“传承、积淀和弘扬”地方文化、服务地方学术研究、服务地方建设决策,地方文献的对外功能主要表现在宣传地方历史文化和塑造地方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7.
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学校、私塾、书院原本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渐发展为秉持应考科举的同一理念,各级教育的体制与实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献建设有着重要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价值。高校图书馆由于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在进行地方文献建设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高校的地方文献建设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保障体系不完善及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等问题。为此,高校图书馆要遵循地方文献建设应有的原则,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对地方文献价值的认识,创新收藏途径,加大收藏经费投入,同时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文献收藏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琪 《保山学院学报》2013,32(4):98-101
以传播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地方文献传播系统的传播要素、传播流程、传播特点,构建地方文献传播系统的层次结构,并论述影响地方文献传播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秦人源出东夷,又是西迁之后在天水地区兴起的。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秦人早期都城西垂、犬丘、秦邑均在天水地区,西垂又称犬丘,地在今甘肃礼县境内,秦邑则位于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城南的瓦泉村。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但又是它的衰落期与终结期。与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明清科举考试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高度一体化;主要以八股文取士;科目高度单一;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与精神内核;防范和惩治作弊制度空前严备。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人才选拔制度。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个醉心于科举的女子——鲁小姐和薛宝钗的性格分析,探究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考古发掘,在甘肃省礼县鸾亭山发现西汉畤祭遗址。畤祭是秦人独创的祭祀天地祖宗和农神的仪典,并为汉朝所继承,还开创了后代封禅和郊祀天地的祀典。通过古代文献的钩稽和出土遗址及遗物的比对,肯定鸾亭山遗址,就是秦襄公于公元前770年所立的西畤。考证了西畤的祭祀对象、建筑特点及祭祀仪典,并与考古材料相对照,证实了秦人畤祭的真实存在,肯定了西垂及秦汉的西县,就是今甘肃礼县,这在中国早期礼仪文化史及秦早期历史的研究中有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安史之乱后,强藩割据成为中晚唐最大的痼疾,而中晚唐的文人对于藩镇问题却态度不一,这其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而在科举过程中的不同际遇是造成中晚唐文人对藩镇态度分野的重要原因。科举是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但每年科举之后文人就会被分为及第与落第两个群体,以此而入朝为官的必然会支持朝廷,而屡考不中的难免会失望,心生怨恨,敌视朝廷,这也就造就了文人对藩镇的不同态度。探讨文人对藩镇的态度有利于更细致、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藩镇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甘肃南部为早期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伏羲、炎帝部族和秦人祖先的历史与传说相关,还有很多应该着力挖掘的文化蕴藏.本文探讨了<列仙传>所载商周时仙人仇生同仇池山及有关神话传说的关系,为前人所未道及.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建国之初,十分重视国子监的人才培养功能。作为国子监教育活动主要实施者的学官,自然受到朱元璋特别关注。为了加强对学官的管理,朱元璋从职掌、人事管理等几个方面着手,构建了一套严格的国子监学官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唐大明宫中的金銮殿是一处重要的建筑物,不仅是皇帝在大明宫中的寝殿之一,同时也是皇帝宣召翰林学士商议军国大政的场所,重要的诏敕以及密诏大都在金銮殿起草。唐玄宗召见大诗人李白也是在这里进行的。在大明宫中皇帝与宰相议决军国大事的场所是延英殿,却在金銮殿宣召翰林学士,并授与起草内制的大权,从而形成了以金銮殿为中心包括翰林学士院在内又一个政治决策中心。此外,金銮殿还具有举行宴乐、君臣诗赋唱和、编撰典籍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茶马古道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从历史文献资料来看,除了西南的滇藏道、川滇道、川藏道、岷山道外,从四川通往陕甘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一条极其重要的茶马古道,即秦蜀道。秦蜀道始自今四川省成都市(古称蜀),终止于今甘肃省天水市(古称秦州),由主干线和若干条支线构成,官府在道路沿线设立有各类管理机构,严查茶马走私;秦蜀道是西南茶叶输送至西北的最早的商道,在两宋时期,大规模的茶马交易主要发生在陕、甘地区,明代是我国历史上茶马互市的黄金时期,也是秦蜀道最兴盛、最繁荣的时期,承担了四川、汉中及湖南等地同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番地茶马交易的主要任务,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茶马商道;秦蜀道干线及支线所经路线主要在甘肃陇南地区境内,徽县火钻镇为明代巡茶御史的官署之地,负责监管全国养马苑圉和茶马交易,成为全国茶马交易的管理中心。因此,秦蜀道不但是历代最重要的一条茶马古道,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由官方监督管理的"以茶易马"的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今甘肃天水市被称为秦州,其治城是陇右东南部地区的经济、政治、交通、文化中心。隋唐300多年历史中,在秦州先后建置有秦州总管府、秦州都督府、秦成两州经略使司、天雄军节度使司等地方高级管理机构。秦州因其所处的重要地位,成为隋唐中央政府经略陇右东南部地区的桥头堡,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