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涵 《图书馆杂志》2000,19(4):58-60
辑佚是整理研究中国古籍的手段之一,明清以来,它逐渐形成和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从而成为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辑佚学的研究是对保存在群书中的已失传文献的佚文进行搜集整理,编辑成册,以达到恢复其全貌,或辑录出一个残本的目的。我国古代辑佚工作始于南宋,消沉于元明,至清代则有大的发展,成果累累,功绩卓著。本文拟对清代辑佚工作做一全面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与胡适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影响整个学术界的二位大师级人物。他们对清代考据学的继承与发展,为近现代历史文献学研究,如史料收集、辨伪、辑佚等方面创立了一套具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性理论方法。本文就梁启超与胡适对考据学的认识及其提出考证学的史料观与辩伪理论,做一番论述。  相似文献   

3.
顾文杰 《兰台世界》2017,(14):81-84
在辑佚学理论研究早期,梁启超、刘咸炘成绩斐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著作中对辑佚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历程、辑佚的材料、辑佚优劣的评判以及辑佚的价值等做了系统的宏观阐述,刘咸炘则在此基础上对辑佚做了较为细致的探微性研究,二人成就各有建树,试对其辑佚学思想做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最近学苑出版社推出了陈水云先生的新作《清代词学发展史论》,这是清代词学研究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此书的附录部分,陈先生对20世纪清词研究作了宏观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从1980年~2000年的20年是20世纪词学研究的全面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清词研究领域在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上都有了新的变化,至于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向则主要是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作广泛地运用于清词的研究,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又具体地表现出文史融合、考评兼顾、中西会通的学术品格。陈先生总结并提出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新变在他的论著《清代词学发展史论》(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5.
辑佚是以佚书、佚文的搜辑、整理为中心的文献整理活动和方法。清代是辑佚发展的兴盛期,清代《四库全书》的纂修、目录书的编撰、古经解汇编都与辑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受西方学术的影响,辨伪学研究开始发生学术转型,由重辨伪实践转向重辨伪学理论,现代辨伪学因此诞生.在这一过程中,梁启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可谓是现代辨伪学研究的第一人.梁启超的辨伪学理论研究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1924年)中,皆论及了辨伪学理论,如辨伪方法和伪书的种类等.1927年,他专门撰写了辨伪学专著《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此书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为辨伪学理论,分论为辨伪实践,而其重心乃在理论.总论部分约四万字,可单独视为一部小型的辨伪学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7.
赵玉明 《现代传播》2007,(4):104-108
广播电视是20世纪问世的传播工具.中国的广播事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电视事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对广播电视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经过近8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众多教学研究者的悉心钻研,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已逐步建立起来,成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8.
张舜徽先生是文献学大师,是古典文献学理论的奠基者,在辑佚学思想理论上,他主要讨论了辑佚的定义和产生原因、辑佚的起源、辑佚的取材、辑佚的方法、辑佚的意义等问题,他的思想理论对辑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崇良  余朝晖 《图书馆》2021,(3):1-7,15
张琪玉是我国最早关注、研究中国索引事业和索引学理论的学者。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中期,他就关注书目检索工具问题,专门探索研究了“组配索引法”编制技术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持编制出版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索引》,开创了《中图法》编制分类法类目索引的先例;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高度关注中国索引事业发展和索引学理论研究工作,并把索引学看成是情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展开了持续研究工作,为中国当代索引学创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本文从4个方面对张琪玉在索引学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思想成就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揭示和梳理,目的就是要使他的学术思想、学术精神和学术造诣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经学的“复盛时代”,乾嘉学者以其辑佚补亡之长技,对三家《诗》佚文遗说进行了全面搜讨,至清代后期,凡属保留了三家《诗》义的典籍,已被搜寻殆遍。清代学者在三家《诗》辑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限于时代和学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3.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资源开发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的海洋.面对茫茫大海般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在互联网上准确、快速地查找信息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15.
独立学院图书锗建设的瓶颈及突破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瓶颈,探究突破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瓶颈的对策,以保障其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变革时代的心态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其非主流倾向可能干扰学术研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剖析图书馆学研究中上述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陈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视野下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课题。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内涵,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意义,着重讨论“211工程”重点高校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动画角色的符号传达进行研究,力图挖掘动画角色的表现潜力,以符号学的研究视角拓宽动画角色的审美研究。本文以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互动关系模式作为理论的构架,将动画角色进行符号上的能指与所指划分,并综合消费社会理论,构建动画角色符号认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计算机数据安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数据资源,图书馆必须加强计算机数据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各种计算机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