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始于1771年。历经70年后,科学家才完成了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最初使用的光合作用方程式为: 6CO_2+6H_2O叶绿素/光→C_6H_(12)O_6+6O_2 这个方程式已使用多年。为了方便起见,人们把上式两边除以6,简化为: CO_2+H_2O叶绿素/光→(CH_2O)+O_2式中(CH_2O)表示糖类。这个式子简明  相似文献   

2.
《教学月刊》1986年第2期,介绍下列反应方程式的快速配平法:1、NH_4HSO_3(?)(NH_4)_2SO_4+H_2SO_4+H_2O+S2、NH_4ClO_4(?)H_2O+Cl_2+O_2+N_23、HClO_3(?)HClO_4+H_2O+Cl_2+O_2并且还举出另外三个反应式也适用同样的方法来配平。配平的方法基本上是代数法。通过未知数的求解而确定系数。产物的种类越多,未知数也就越多。象这些反应,还可以不用代数法,而用普通的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得失法)稍加以改变的“拆开与组合法”进行配平。更为简便。具体步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必考之点。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比无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更复杂。例如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CH_3CHO 2[Ag(NH_3)_2]OH→CH_3COONH_4 2Ag↓ 3NH_3 H_2O。从化合价升降去分析,Ag的化合价降低了,而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不好找。实际上是C,但—CH_3中的C与—CHO中的C化合价又不同,且—CH_3中的C化合价未变,升高的是—CHO中的C。这些分析对中学生来说很困难。从电子得失去分析,得电子的是Ag~ ,而失电子的却不是C,而是OH~-。可见化合价的升  相似文献   

4.
有机物的特性之一是具有可燃性,所以燃烧反应的方程式配平是相当重要的。过去,常用的配平方法如下: 1.烷烃的燃烧 C_nH_(2n+2)+(3n+1)/2O_2=nCO_2+(n+1)H_2O 2.烯烃的燃烧 C_nH_2n+3n/2O_2=nCO_2+nH_2O  相似文献   

5.
有些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很难用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平。例如,上海市有一道化学高考题,要求配平:C_3H_5N_3O_9—N_2+CO_2+O_2+H_2O,因硝化甘油(C_3H_5N_3O_9)中的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所以用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平就难于下手。如果用“一改、二拆、三扩大”的配平方法,就不难解决。  相似文献   

6.
配平化学方程式一般有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于某些反应,应用上述方法将会产生一些困难。如下列反应: C_2H_2+O_2——CO_2+H_2O (1) KM_nO_4+HCl——KCl+M_nCl_2+H_2O+Cl_2 (2) 遇此,我向学生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用分数系数作为中间过渡阶段,遂可迅速准确地配平。此法的主要步骤是: (1)找出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最复杂的物质(含元素最多或含原子个数最多的)作为配平的起点,最简单的物质作为配平的终点。 (2)按照上述次序,配平第一种元素时应用整数系数,以后的元素配平时在不更改前面已经配平的元素的前提下,可以用整数的用整数,不能用整数的则用分数系数。 (3)所有元素都配平后,在方程式两边  相似文献   

7.
化学方程式是用分子式来反映客观的化学反应的简单记述,它必须是如实的.然而,学生经常出现以下错误:1.不配平化学方程式:H_2+O_2(?)H_2O;2.为了配平而随意改动其中的分子式:H_2+O_2(?)H_2O_2;3.不注明反应条件: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只写了2H_2 + O_2=2H_2O.我们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上述三种错误不是简单的计算错误.因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就是在“量”的方面没有如实反映客观的化学反应,就是违反了“物质不灭定律”.2.为了配平而随意改动其中的分子式,是在“质”的方面没有如实反映客观的运动变化.上述的错例中,把生成的水歪曲成“双氧水”,量的改变导至了质变,违反了实验事实.3.不写反应条件就是忽略了外因的作用,这同样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许可的.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原因却应从教的方面去检查.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能注意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光合作用概括地说来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糖类等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其总反应式可写为: 光 6CO_2 6H_2O→C_6Hv(12)O_6 6O_2 叶绿体光或CO_2 2H_2O~*→(CH_2O) H_2O O_2~* 叶绿体 (注:O_2~*表示同位素O_2~(18)) 此反应式只能简单地表示光合作用的总概念,然而,绿色植物是怎样捕获日光能的?叶绿体和其中的叶绿素又各起到什么作用?CO_2是如何被还原为  相似文献   

9.
在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系数有多方面的意义。一、表示分子的个数分子式前面的系数,表示在完全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的数目。CH_4 2O_2(?)CO_2 2H_2O表示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进行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二、表示摩尔数在学习摩尔这个表示物质的量以后,就应知道,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也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摩尔数。如2H_2 O_2(?)2H_2O表示氢、氧反应生成水时,它们的摩尔数之比为2:1:2。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例如,分别将下列两组溶液混和,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1.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和;2.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和. 1.Al_2(SO_4)_3+6NaHCO_3=2Al(OH)↓3_+6CO_2↑+3Na_2SO_4Al~(3+)+3HCO_3~-=Al(OH)_3↓+3 CO_2↑ 2.2 FeCl_3+3 Na_2CO_3+3H_2O=2Fe(OH)_3↓+3CO_2↑+6 NaCl2 Fe~(3+)+3CO_3~(2-)+3H_2O=2 Fe(OH)_3↓+3CO_2↑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此方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化学方程式不易配平;其二,“水”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不好处理,什么情况下写,什么情况下不写,不易抓住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下面介绍两种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容易接受,方法简便而且适用范围较广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第一种,定复杂分子系数为1的方法.例1.Al+Fe_3O_4——Al_2O_3+Fe步骤:1.抓主要矛盾,确定复杂分子式Fe_3O_4(Al_2O_3亦可)前面系数为1;2.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原子个数相等的原则进行配平.配平的顺序写在分子式下面:3.分子式前面不分数,各为能分子式的系数分别×3,使系数都成整数.  相似文献   

12.
第一种,定复杂分子系数为1的方法。例1.Al+Fe_3O_4——Al_2O_3+Fe步骤:1.住主要矛盾,确定复杂分子式 Fe_3O_4(Al_2O_3亦可)前面系数为1。2.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原子个数相等的原则进行配平。配平的顺序写在分子式下面  相似文献   

13.
一、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例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例子方程式是()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_2:Ca~(2+)+2ClO~-+H_2O+CO_2=CaCO_3↓+2HClO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化学计算题中有一类随反应物量的不同而影响产物类别的题型,如H_2S O_2→,CO_2 NaOH→,H_3PO_4 NaOH→,Al~(3 ) OH~-→等,它们的特点相似,可运用一种通解来进行分析。下面以实例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例1.20℃时,将40毫升H_2S和50毫升O_2混合后点燃,反应后气体体积有多大(设温度和压强不变)? 分析:由于n_(H_2s):n(o_2)=4:5,可知产物既有SO_2又有S,且反应物无剩余。据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比并配平可得总反应式: 4H_2S 5O_2=S↓ 3SO_2 4H_2O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86页,列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_3 Na_2CO_3+H_2O+CO_2↑有人认为该方程式应写为;2NaHCO_3 Na_2CO_3+H_2O↑+CO_2↑笔者认为:这种写法不无道理。H_2O 后的箭头“↑”是不可少的,建议课本中的方程式给予修订。理由是:1.生成物中的箭头“↑”表示该物质脱离了反  相似文献   

16.
向过量的醋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_2CO_3 2CH_3COOH→2CH_3COONa H_2O CO_2↑,但是向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并振荡,却观察不到明显现象,原因是反应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了难电离的碳酸氢根离子,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CO_2 H_2O CO_3~(2-)=2HCO_3~-。从该实验说明了醋酸的电离能力大于碳酸的第一步电离(醋酸电离常数Ka=1.75×10~(-5),碳酸的第一步电离常数Ka_1=4.30×10_(-7)。将含苯酚量适当大于其溶解度的混浊的含水苯酚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变澄清,但滴至过量,并无气泡产生,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H Na_2CO_3→(?)—ONa NaHCO_3,而取苯酚在氢氧化钠中的饱和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混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即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此法对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都适用。且学生易于掌握。现列举三例介绍配平步骤: 〔例一〕配平CO Fe_2O_3——Fe CO_2 1.先设上述各物质的系数分别依次为a、b、c、d。则: aCO bFe_2O_3——cFe dCO_2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数相等得: aC=dC a=d aO 3bO=2dO a 3b=2d 2bFe=cFe 2b=Cb、c、d都用a的代数式表示,则: d=a;b=a/3;c=2a/3; 3.用上述待定系数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得:  相似文献   

18.
一、金属氧化物(如Fe_2O_3等)被H_2(或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是:先在H_2(或CO)前配上与金属氧化物中氧原子个数相同的系数,然后再配其他分子的系数。 例如:Fe_2O_3 3CO高温2Fe 3CO_2↑ 二、碳氢化合物(如CH_4)与氧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是:碳氢化合物中氢的原子个数能被4整除时,碳氢化合物的系数配1,不能被4整除时配2,然后再配其他分子的系数。  相似文献   

19.
一、离子的本质性质引起的不能大量共存 1.在溶液中由于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O_4、BaCO_3、CaCO_3、AgCl等沉淀;CO_2、NH_3、H_2S等气体;以及CH_3COOH、H_2O、NH_3·H_2O等弱电解质。例1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A.Ag~+、H~+、NO_3~-、K~+ B.HS~-、Cu~(2+)、NO_3~-、Na~+ C.CH_3COO~-、SO_4~(2-)、H~+、NH_4~+ D.HCO_3~-、Cl~+、H~+、Mg~(2+) 解析:B项HS~-+Cu~(2+)=CuS↓+H~+ C项CH_3COO~-+H~+=CH_3COOH D项HCO_3~-+H~+=CO_2↑+H_2O,故应选A。 2.因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  相似文献   

20.
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在于具体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标定及化合价升降总数的计算.本文根据不同反应采用五种不同的标价方法,能达到快速配平的目的.一、定零标价法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困难时,可将该化合物中各元素都标为零价.例1.Fe_3P HNO_3——Fe(NO_3)_3 NO H_3PO_4 H_2O将Fe_3P中的铁和磷元素的化合价都定为零价,则元素化合价升降关系为:Fe 0→ 3 升高 3×3 P 0→ 5 升高5 共升高14|×3,N 5→ 2 降低3 共降低3|×14,可配得:3Fe_3P 41HNO_3=9Fe(NO_3)_3 14NO 3H_3PO_4 16H_2O.二、平均标价法当同一反应物中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出现两次时,可将它们同等对待,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予以平均标价.若方程式中出现双原子分子时,有关原子个数要扩大2倍.例2.NH_4NO_3——N_2 HNO_3 H_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