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首先,就是数学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这正体现了数学的美之所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假如注意经常发掘教材中的数学美并能引入适当地示例,就能把学生领进数学美的乐园,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逐步使学生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本身具有许多美的特征.其中主要表现形式有简明美,抽象美,和谐美,奇异美等.从美学角度探讨数学中的这些美,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其中的规律,提高数学素养,对数学的教、学、研究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高等数学中某些数学概念之间内在联系,以及某几个数学问题呈现形式及解题策略与技巧,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数学美在数学内容、数学语言、数学规律、数学思维、解题方法等方面的体现。让学生欣赏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在美的熏陶中提高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萍 《教师》2011,(28):66-66
数学是美丽的,数学之美无处不在,主要包括: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作为数学老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美的素材,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数学也有“诗情画意”,它具有数之美、式之美、形之美、自然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数学教学中,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美,让学生经常看到、认识到、感受到数学美,诱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兴趣,促使他们去追求数学中的内在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美丽的,数学之美无处不在,主要包括: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作为数学老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美的素材,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领悟数学思想 体验数学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本质规律的反映.数学中又存在着美的特征,如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整齐美、奇异美等.正如英国数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则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有至高无上的美,这是一种雕塑式的冷而严肃的美.”数学思想和数学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庞加莱说过:“数学的优美感,不过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这句话深刻地说明数学的思想、方法给人的美感取决于数学思想、方法与人的心灵的适应性.因此,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具有着方法论意义,也具有审美意义.1 对称思想与对称美正多边形…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美反映了现实世界在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上的和谐统一.它表现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数学规律、内涵与结果的发现和理解时产生的愉悦、兴奋、情感等强烈的感受.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数学美(包括简单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的方面,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美,欣赏数学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逐步培养用数学美的眼光看数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数学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美启真”的策略是指用美的思想去开启数学真理,用美的方法去发现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寓智于美、以美启真”在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常用的有以下七种:  相似文献   

10.
徐永丰 《成才之路》2011,(13):80-81
马克思指出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因此,人的创造是根据美的规律进行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而具有审美的特征。中学数学的审美因素主要是指数学本身的美学特性,数学美给人的美感是运用美学方法去学习,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关于数学美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教育自然也不例外。那么,什么样的数学教育才是美的教育呢?笔者认为,数学教育目的以及围绕目的所采取的教育策略、学习者的数学认知规律、数学科学内部的规律这三者在数学教育活动中的统一,是美的数学教育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者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数学教育艺术水平的高低,数学教育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美的教育,主要取决于数学教育者的素养和匠心。数学教育必须展示和体验数学本身的美,才有可能使数学教育臻于完美。不懂得数学的美,就不懂得真正的数学。一、加强数学思想方…  相似文献   

12.
数学的世界处处都是美,需要我们去发现,体会.数学中的美表现形式有对称和谐美,严密抽象美,简洁统一美等.法国数学家彭卡莱称之为“雅致”,这是一种静态美,数学中还存在另一种动态美:由简导致奇,由奇产生美,由美通向真,简美真的变化过程就是数学的动态美,揭示了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一、审美素质的培养一般认为,数学中的美主要表现在:简单、对称、和谐、奇异等方面,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伟大动力,也是数学解题和证题中的探求思路,发现解法和论证的一个源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中数学美特征的挖掘和艺术的提示,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用数学美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14.
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也是评价数学理论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结合大学数学内容,对数学美进行了浅析。主要揭示了在大学数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中所蕴藏出来的美的现象,美的规律。数学美作为科学美的一种,它即具有美的共性,更具有独特的个性,它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我们可以从数学图形,公式,定理,方法中感受的人类智慧的魅力,感受这种美。最后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美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学追求的是从混沌中找出秩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将复杂还原为基本,所有这些都是美的标志。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实施美育教学,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并通过多种形式展现数学的美,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数学。  相似文献   

16.
在希腊美学的发展历程中,数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美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的规律和特征--美学,这一想法本身就源于数学设计的信念,因为人们认为形式各异的美的事物有共同的规律、特征,乃因为宇宙设计--数学设计使然,其中,沉淀着强烈而典型的数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罗乃忠 《考试周刊》2014,(92):70-70
<正>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同时也蕴含着崇高的美。小学数学就其内涵而言,具有科学美、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等特点,如图形对称、内容有序、问题新颖、奥妙无穷和解法多样等,这就要教师善于发掘数学科学规律,展示数学美,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求知欲。一、设疑激趣,创设情境美新鲜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疑激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悬念及要求释疑的心理,从而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如"圆"概念的教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中处处蕴涵着美——形式的美与内容的美,内隐的美与外显的美,婉约的美与奇异的美,独立的美与统一的美。这些美自然而不造作,高贵而不庸俗,沉稳而不浮躁,冷峻中不失灵动,奇异中又不乏和谐。这些美反映了一种自然的秩序与规律。数学美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19.
数列是我们从中学时期就会接触和涉及的一个知识点,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很玄妙的数学规律,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我们通过了解数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数列中所代表和体现的数学规律之美。其中,菲波那切数列更能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之美。  相似文献   

20.
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自然的美、艺术的美还是科学的美,都可以在生活中被发现.正因如此,本文以美育为题,论述教育之美,也就是教育带给我们的美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让学生拥有感受和表达美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同样如此.本文以数学中的美学规律以及数字的美感、数学运用于生活中的美以及应用过程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