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新闻现场     
《视听纵横》杂志2001年第6期刊登了金华电视台倪琦君同志《走出现场报道的误区》一,阅后颇有同感。确实,现场报道不仅仅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形式,更有其在新闻内容上的限制,不能只是记在现场简单地、随意地说一通。顺着这个话题,本人想再深入谈谈现场报道中的一个最主要的元素“新闻现场”。这里所说的新闻现场主要是指组成现场报道的有新闻记出现的新闻现场镜头。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如今已为广大观众所熟悉,人们对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感受很深。而对电视记者来说,能够出镜做现场报道,而且做得游刃有余,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也许对一个正在认真地做着现场报道的记者问他一个“现场在哪里”的问题,会有些突兀,但是还真得多此  相似文献   

3.
张剑 《视听纵横》2004,(3):112-113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在新闻现场,面对摄像机镜头,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新闻事件真实情况的一种报道形式。这是一种最具电视特色的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以时效性快、现场感强、声画结合、信息量大等特点赢得了广大观众。这种报道形式,对出镜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现场采访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采访是电视现场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现场报道又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报道特色和优势的节目形态。在现场报道中,记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手持话筒,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目击、参与的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现场报道不仅让观众通过荧屏看到新闻事件现场的图像,而且让观众听到现场的音响和采访对象的心声,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这就是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5.
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是广播记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观察,边采访,边口述,边录音而所制成的一种广播新闻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时效性,现场感等方面的优势胜过任何形式的广播报道,它最能发挥广播的特长。  相似文献   

6.
钱葳 《视听纵横》2003,(3):88-89
2000年浙江电台在现场报道上作了大胆尝试,浙广早新闻推出“一线报道”栏目,该栏目主要是以记现场口述报道为主,要求记“开口”,从现场直接发回报道,通过两件多的实践,现在采访部记已经做到人人能“开口”,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杨晓燕 《青年记者》2006,(12):95-95
现场报道,是指记在新闻事件现场以口头方式报道新闻.构成报道的记口头语言和录音素材,是在记采访的过程中直接融为一体的,而且是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完成的,集现场采访、现场录音、现场述说三位一体.现场报道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录音报道,这种新闻体裁的特殊性,就要求记要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收放自如的现场驾驭能力以及流畅清晰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闻单位由于新闻宣传手段不同,方式不同,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带音响的节目是广播媒体的优势,在众多带音响的节目形式中,现场报道是最具优势的,在多年的新闻采访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做好现场报道才是广播记者的拿手戏。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采访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把现场的音响和记者的解说录下来,然后通过发声手段传送给听众。现场报道的主要特点就是采编、录音、解说为一体的方式进行采访,记者在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解说、一边采访、一边录音。一、现场报道的优势首先,现场报道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现场报道是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现场报道的增多,记在广播里“发声”、在电视里“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记与听(观)众直接交流,这无疑进一步密切了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但与此同时,记也不可避免地连同新闻主体一起,成为受众评头论足的对象。如何摆正采访与被采访、采访与媒体、采访与受众的位置,处理好上述几方面的关系,是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记应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瑾 《声屏世界》2005,(4):38-39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的不断深化改革,现场报道、录音报道等独具特色的报道形式已在各地广播电台广泛兴起,记口播、记连线使长期被称之为幕后“英雄”的记走到了话筒前,用各不相同的语音、语调、语速担当起播报新闻的主角,使广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然而,一段时间来我们发现,地方广播电台的部分记在“播”的过程中存在着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认为:地方广播记应在“播”字上下点工夫。  相似文献   

11.
陈慧 《新闻实践》2014,(11):51-53
核心阅读:今年4月,一个名为"豫记"的新媒体诞生。此后短短几个月中,因独家发布"神仙张三丰太极拳申遗","国内唯一一个现场报道中国企业家亚布力夏季峰会的新媒体",成为出席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唯一新媒体及推送一系列具有浓郁河南人文乡土气息的文章,豫记受到媒体业内和河南人群体的高度关注。在媒体人纷纷转型新媒体的浪潮中,豫记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  相似文献   

12.
唐棣 《视听纵横》2001,(3):26-27
现场报道因为强调现场感,记一定会非常重视展现新闻现场,千方百计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语言非常丰富的镜头,我们形象地将其称为“抢”新闻,有时这些有着强烈主观色彩的行为,却极有可能造成对被采访的干扰甚至伤害。我们先来看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13.
在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中,人民日报社教科部青年记赵亚辉以第三高票当选,成为近三年来新闻战线第一位获此荣誉。“不畏艰险,屡经生死考验完成重大和突发事件现场报道”是评委会对他的评价,也是我与他共事多年的突出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具有现场性、时效性、参与性、过程性等特色和优势,但在实践中存在着3个误区,从而在传播效果方面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对“现场”的随意选择使有效信息衰减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现场”不仅是指记者出镜的场景、环境,它更应该是一个信息源,是让受众捕捉信息、感受氛围的具象、特定的空间。这个现场应该与报道内容有着必然联系,依附于报道事件而存在,因而成为现场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元素。然而,有的电视记者在做现场报道时,仍未对现场这一重要元素给予足够重视。对“现场”选择随意:或大而化之,缺乏场景的典型性;或长…  相似文献   

15.
所谓电视新闻连线报道就是以主演播室为中心,单线、复线或放射线状与其它分演播室主持人或外景地记相互串联,共同来完成信息传输的一种报道方式。这种新闻播报方式不仅充分地展示出电视传媒高科技含量之强势,也可充分地、即时地发挥节目主持人、现场报道记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导播在主演播室的准确切换连线及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13日,北京《新京报》发表题为《新闻时效要服从社会效益》的消息,报道了一个报告团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课。消息引证一位主讲人的话:“新闻要强调时效,但新闻时效不能绝对化,要服从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消息说,这位主讲人举出了1992年布什访问日本时在国宴上突然晕倒,当时日本NHK的记者因做了现场报道而被取消了在首相官邸的宴会进行现场报道资格等实例后,指出,在西方新闻报道同样是遵循时效服从新闻报道社会效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一则《少林寺招聘媒体总监》的微博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发布这一消息的"豫记",名不见经传。"豫记"是什么?原来,这是四百多名河南籍媒体人发起的一个新媒体项目,短短三个月来,因独家发布"神仙张三丰太极拳申遗"、"国内唯一一个现场报道中国企业家亚布力夏季峰会的新媒体"等话题和一系列具有浓郁河南人文乡土气息的文章受到媒体业内和河南人群体的高度关注。在媒体人纷纷转型新媒体的浪潮中,"豫记"的成长或许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  相似文献   

18.
张筱红 《新闻窗》2011,(4):74-75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现场口头报道的简称,是记者的现场口述和现场实况音响相结合的一种报道形式。现场感强,让人感到更加真实可信,是现场报道的优势。什么题材适合做现场报道?身为广播新闻记者,对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宁 《记者摇篮》2006,(6):60-60
目前,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日常采访报道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体裁,也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这是因为现场报道能够充分发挥出广播传递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但是,要想使听众在“此时此刻”听到“绘声绘色”的现场报道,闻其声,如临其境,这就对广播记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作者从在《新闻招手停》和《整点播报》两个现场报道类栏目的工作实践,论述广播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20.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大众媒体。较之其他大众媒体,电视能够最大限度地同时调动受众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造成更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电视记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用摄像机窥视世界,创造出独特的视听空间并将其带入每一个家庭。可以说,在闪闪发光的荧屏上,体现着电视报道活跃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