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本为春秋时用诗书礼乐进行礼仪教育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懂得奴隶制的礼节仪式,因此当奴隶主贵族有丧葬之事时,他们便去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称为术士。  相似文献   

2.
张继芸 《考试周刊》2011,(19):37-38
丧葬礼俗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其历史同人类文明一样悠久。中西方的丧葬习俗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基于他们对死亡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本文以丧葬礼俗为切入视角,分析中西方死亡文化中的宗教影响。  相似文献   

3.
孔子与庄子作为儒家与道家的代表人物,其各自的丧葬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孔子事于“矩”的丧葬观体现其主张在丧葬中重“礼”与“哀”,庄子事于“心”的丧葬观体现其主张在丧葬中重“简”与“乐”:前者重在维系社会礼制法度的稳定,后者重在寻求个人精神层面的解脱。对孔子与庄子丧葬观的探讨与比较,可以更好地审视孔子与庄子的思想主张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彝族葛泼人不断适应生存环境而延续至今。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葛泼人的生存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他们的自然崇拜乃至自然生态观。而这种自然生态观恰恰反映在他们传统的丧葬仪式中,通过他们的丧葬仪式,传承传统生态文化观,实现对生存空间的适应,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人与人之间和谐平衡的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丧葬习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幅员广阔的中国,自古至今丧葬习俗千奇百怪。《红楼梦》中描写的丧葬礼仪全面地反映了清代的情况,它是汉族与满族丧葬礼仪相互影响的产物,将其与今天流行的丧葬习俗比较,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远古时代的人类并不懂得丧葬。他们对待死者的尸体如同野兽对待同群的尸体一样,是弃之不管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智力发达了,围绕鬼魂与尸体的关系,产生了种种想法。有的设想鬼魂对尸体有好感,于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尸体,出现了土葬法,发明了木  相似文献   

6.
推进殡葬改革以来,国家在节省资源和丧葬世俗化的旗帜下试图以行为的改造去改变村民的丧葬观念,村民却不顾丧葬观念的变化一直以火化后再葬或者偷埋等变相的土葬方式来回应。一直以来国家视角之下的传统丧葬被看作移风易俗的对象,在村民的日常实践中丧葬却是一场重要的道德仪式。从处于国家法规与习惯道德之间的利益计算的角度去解释村民的规避行为,从国家制定法没为村民提供他们能实现其利益的有效的行为方式这一方面可以去理解村民坚持土葬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位于我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的白族人民,距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从元末明初起,他们的老祖先就来到了这里。虽然历经风雨,而且白族人民也与当地的其他民族杂居在一起,但是他们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却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因此,通过对芙蓉桥白族乡传统文化中的丧葬习俗的考察,能够分析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丧葬习俗是表现人们如何安置死者的灵魂,如何处理尸体的仪式和活动。二次葬是古代一种常见的丧葬习俗,通过对二次葬的研究,对于研究既往时代人类的意识形态、洞察他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次葬的葬俗对后世人们处理尸体可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四人邦’在文学史领域的最大危害,莫过于以儒法斗争的模式代替文学发展的规律。在“四人帮”的荒谬论调影响下,一些文学史的编写者,便以儒法划线评论古代作家。在评论《史记》时,他们的特点是常把司马迁说成儒家加以贬责,当他们在事实面前无法自圆其说时,又给司马迁加点法家的光彩,或说他“推崇”了法家,或说他肯定了法家人物的功绩。他们在逻辑上的混乱,恰好否定了他们自己的儒法斗争的大前提,反而推出了儒法溶合的结论。事实说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路是走不通的。  相似文献   

10.
丧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丧与葬。丧,亡也,从哭从亡;葬,藏也,从死在茻中。在中国古代,丧葬仪式的举行最初就是为了让人们对于死亡产生畏惧,对于人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更是为了让国家政权更加平稳。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儒家文化对于人们影响的进一步加深,丧葬仪式逐渐被赋予了"孝"的内涵。定西市丧葬仪式是本地区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影响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使他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从而形成一种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另搞一套,大造反革命舆论。他们借“研究儒法斗争史”为名,以“儒法斗争”取代历史上的全部阶级斗争,疯狂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在关于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上,他们捏造了一套以儒法划线的谬论,硬把我国几千年历史上不同流派的作家及其作品分别挤进“儒”、“法”两个框子里去,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丧葬习俗是表现人们如何安置死者的灵魂,如何处理尸体的仪式和活动。二次葬是古代一种常见的丧葬习俗,通过对二次葬的研究,对于研究既往时代人类的意识形态、洞察他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次葬的葬俗对后世人们处理尸体可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的国家观有很大差异,从国家合法性、国家观的核心内容及治国方略等方面对二者的不同进行比较,他们的实质是相同的即都主张君主专制统治,并且儒法两家的国家观都各有利弊。通过对儒法两家不同的国家观剖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儒法两家思想体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孟子对于如何处理死者形成了自己的丧葬思想,成为其思想体系尤其是民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丧葬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丧葬、强调厚葬久丧、反对以人殉葬以及对丧礼的来源、服丧的条件、丧葬的功能与改变葬俗之认识等方面。孟子的丧葬思想反映了其政治理想与道德追求,仁、礼、孝与性善成为他丧葬观的基础。其丧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有多个丧葬描写的个案,通过对这些个案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其中对死亡称呼的不同,丧葬仪式的具体过程以及它在丧葬的情节叙述意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丧葬描写中人物的塑造以及丧葬氛围和意象设置等方面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他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甘孜彝族也如此。在他们的丧葬习俗中蕴藏了丰富的传统道德文化和反映了本民族迁徙繁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孟子对于如何处理死者形成了自己的丧葬思想,成为民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丧葬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丧葬、强调厚葬久丧、反对以人殉葬以及对丧礼的来源、服丧的条件、丧葬的功能与改变葬俗之认识等方面。孟子的丧葬思想反映了其政治理想与道德追求,仁、礼、孝与性善成为他丧葬观的基础。其丧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儒而道,周作人儒而佛,这使两者的人生选择有了差异。但他们又都疾虚妄、爱常识、尚中庸,集中了中国传统的大智慧,从而体现出对所在时代的多方面超越。  相似文献   

19.
丧葬风俗,指丧葬仪礼,民间俗称“办丧事”,是人生过程的最后一项仪礼。 一、中国人传统的丧葬观 丧葬风俗是以文化意识为其内在支撑的一套行为方式。有关丧葬的意识制约着丧葬活动的行为,意识观念的变化也制约着习俗的变异和发展。因此,探讨中国人传统的丧葬观,有助于深入揭示传统丧葬礼俗的形成过程及文化内核,从而在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宏观的文化框架中实施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丧葬观即有关死亡、安葬的观念,是与生命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一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可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丧葬文化环境对于我国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具有重大的意义,丧葬文化变迁受经济、政策、传统观念的影响,其中经济的发展成为丧葬文化变迁的物质基础,而物质基础又推动了丧葬习俗向规范化转变。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冲突、政策制定与政策实行过程中的冲突、"孝"观念与行为之间的冲突是重庆市奉节地区丧葬文化变迁中表现出来的三大矛盾,而这三大矛盾催生了特有的三峡库区农村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