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事故发生陈述、运动线路分析、主客观因素风险梳理与具体风险类型锁定等层面重点研究了我国户外运动的四个经典案例,结果表明:所有户外运动风险事故发生均非单一因素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促成,风险识别主要聚焦主客观因素风险;其风险识别流程是:环境因素风险识别、装备因素风险识别、团队因素风险识别、组织与规则因素风险识别与行动方案等因素风险识别五大方面。其对策是:全方位提升大众户外运动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户外运动组织的资质与管理,加强对户外运动组织机构与参与人员知识、技能、装备和体能上的培训学习,构建完善的户外运动社会保障与救援系统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户外运动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并享受自然.登山户外运动作为进军自然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给人们带来喜悦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风险.通过分析2013年人们参与户外运动的事故数据,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提出了一些规避风险的应对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9,(3):271-274
以近几年大学生户外出行事故频发为切入点,结合户外运动在大学中逐渐普及的现状,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户外运动课程为实验基础,户外运动教育作为宏观指导。通过文献参考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训练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户外运动对大学生出行安全意识的提高是否有效,并进一步分析造成大学生出行事故频发的原因,旨为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提供完善有效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地户外运动爱好者安全事故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风险容忍维度和事故因素对事故发生次数的关联性,对比风险容忍维度与事故因素对事故的影响,以此提出有关风险容忍维度和安全事故因素的相关建议,旨在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活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户外运动中因自然灾害的发生所造成的山难事故进行分析,探寻户外运动中自然灾害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以此来唤起人们树立安全意识,加强风险防范,预防和减少在户外运动中因自然灾害的发生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促使四川省户外运动安全、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全面调查和整理四川省山地户外运动近10年来山难事故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客观地分析山地户外运动山难事故,并对四川省山地户外运动山难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深度解析,找出山难事故发生的具体事故原因,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建议和防范措施,以保障四川省山地户外运动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登山户外运动是高危险体育项目,近十年来登山户外运动"山难"事故呈上升趋势。本文运用数据统计法、实地调查法、归纳总结法对我国登山户外运动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我国户外等高风险体育运动项目事故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规律,探寻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得出的结论是:在登山户外运动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中,事故发生有规律可循,是可以认识的,事故的伤亡率可以降低;系统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安全保障的理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能够为登山户外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促使我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安全健康有序地发展,提升高危险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的现状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学生支持开设户外运动课程,但有一些制约的因素,如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场地设施开发利用欠佳,户外运动的风险等。针对这些制约因素学校可以通过联合社会资源,优化户外运动师资结构;加强体育设施综合利用,优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户外运动风险的控制等方法解决。所以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对专家和领队访谈,对大学生徒步穿越活动参与者问卷调查,以及现场观察等调研的基础上,从户外运动风险源出发对上海市大学生徒步穿越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大学生徒步穿越存在不少风险管理漏洞,但简单禁止活动开展反而会导致风险转移和扩散;应该着重从参与者等“人”的风险因素出发防范风险事故发生,以天气变化等部分“环境”风险因素应对进行探险体验,尽快提高指导教师和社团骨干的专业能力;高校应该对网约结伴方式参与徒步穿越活动进行风险警示,并强制性要求社团制定活动风险应急预案等。  相似文献   

10.
户外运动迅速在都市中蔓延,但它的发展已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事故频发。通过对近几年南京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针对影响户外运动的安全因素分别从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社会救援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保证户外运动参与者的人身安全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户外运动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户外运动法律规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考量户外运动适用法律的现状,分析认为,在既遵循户外运动风险承责惯例和风险自负的公序良俗,又符合以事实为根据的司法准绳和诚实信用的民事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应借鉴发达国家在处理体育运动案件中适用的自冒风险原则,从法律角度对其适用户外运动的条件进行考究和规制,进而建立我国户外运动的法律规制模式,促进我国户外运动立法,合理规避不应当的风险责任,适当降低户外运动风险致害引发的争执、纠纷.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西安市户外运动参与者的风险意识,推动西安市户外运动的更好发展。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市户外运动参与者的风险意识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市户外运动参与者风险意识认识情况良好,能够很好的控制和预防风险,但还存在着户外运动风险意识宣传和安全培训力度不够,西安市部分户外运动组织者无户外领队资格证,西安市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没有购买保险的意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地重视,已不只是传统的单一的体育锻炼。而且,山地户外运动自从传到中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户外运动俱乐部空前的发展,各大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显示出山地户外运动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开始接触山地户外运动项目,走进大自然,锻炼身心。但是在参加山地户外运动中存在好多安全风险,根据中国登山协会报道,每一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伤及自身。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进行分析山地户外运动疾病和损伤的产生原因和机理,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让人们认识到相关运动项目所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自身,对症下药,降低山地户外运动的风险系数,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4.
研学旅行作为新鲜事物,目前仍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其内容有待拓展,其发展方式也有待创新。为了研究研学旅行及其所开展课程的基本情况,探讨户外体育课程在研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在韶关市研学旅行中开设体育课程的可行性问题,为了进一步丰富我国研学旅行的内容结构,为韶关市的研学旅行课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结论:在韶关市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中开设户外体育课程是可行的,且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研学旅行中开设户外体育课程,锲合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前研学旅行中户外课程构建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课程的开设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15.
户外运动类课程作为新兴课程,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体育院校户外运动类课程发展要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全国14所体育院校都已设置了户外运动类课程,且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体育院校户外运动类课程的发展要素包括课程核心和教学要素两个部分,其选取和确定要满足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学生自身及教学环境的需要;课程共同特征是以户外运动技能为核心,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环境不确定,保证教学安全的特征;沈阳体育学院户外运动类课程的理论框架及结构模型设置比较合理,能够满足户外运动教学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户外运动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传授的知识、技术、技能面广。通过户外运动的理论课、实践课、综合训练课的教学,能够培养户外运动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校性健康教育中暴露的问题以体育干预为解决手段为本文的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指出在高校性健康教育中通过体育平台树立良好的性形象,培养卓越的性气质;排遣性郁闷,减少性罪错;鼓励异性之间健康的交往;提供性教育的室外、实践课等体育干预手段与措施。为高校性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参加室外训练和比赛,体育理论课程“学训矛盾”难以避免,建设体育理论精品课程,借助课程网站可以延伸理论课堂,在一定程度解决“学训矛盾”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运动风险防护课程体系构建进行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运动防护课程是有效预防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必要课程;课程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术、冰上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其次掌握两项选项课程运动风险预防与处置方法;运动防护课程应划分为基础防护课、选项防护课和防护课程理论三个类别;运动防护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课时设定为16学时较为适合。建议根据《纲要》、地域气候特点、场地设施等情况综合设计实施运动防护课程。希望借此解决学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