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6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发表了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自此以后,美丽动人的舞女熏子与我的初恋故事,感动  相似文献   

2.
付红妹 《沧州师专学报》2005,21(4):42-43,45
从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入手,结合小说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等等,分析了川端康成审美意识中的物哀之美与幽玄之美.并追根溯源,论证了川端康成的审美意识来自于他对日本传统美意识的传承,强调了川端康成的创作是植根于日本本民族的土壤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对川端康成对日本学传统的继承和对《伊豆的舞女》本的分析,评析了作品亦悲亦美的艺术格调,清新柔美的艺术表现,含蓄纤细的人物刻画,简洁流畅的结构特色,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肯定了《伊豆的舞女》在川端康成创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金宁 《林区教学》2014,(1):65-66
川端文学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中的表现技巧和手法,来表达日本民族独有的纤细而敏锐的感受,进而创造出川端文学所具有的独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日本文学传统中独有的物哀和幽玄的美。因此,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始终具有着一种悲与美相交织的独特艺术底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也是奠定川端康成文学地位的重要基石,是他对自己文学基调的定位之作。这部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我"因孤独症而性格扭曲,却在与巡回艺人、特别是和纯真美好的舞女的接触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孤独得到治愈。可以说,《伊豆的舞女》是一首洋溢着喜悦和哀愁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5.
日本文学作家川端康成以《伊豆的舞女》、《雪国》、《千鹤》、《古都》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川端热",他是亚洲第二位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作家。他以新感觉表示传统美,成为新感觉派的不懈坚守者。通过对川端康成作品《伊豆的舞女》的情节、角色、主题等方面理解和分析,进一步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式特点,再一次解析川端的文学基调。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主题的层层叠加构建了川端独特的文学基调。  相似文献   

6.
1926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发表了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自此以后,美丽动人的舞女“熏子”与“我”的初恋故事,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若只就初恋的美好而言,当然每个人都有回味自己恋爱的权利,但何以成千上万的读者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回味川端康成笔下虚构的初恋故事呢?这就要通过细读小说来仔细品味了。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的文字总是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愁,如绵绵的梅雨,挟着清风,在醉人的鸟语花香中吹来,触摸着脸庞,凉冰冰,湿漉漉。《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他用细腻而洒脱的笔法,描绘了一幅清丽、诗意又夹杂着淡淡哀愁的图画,让人忘了这是一篇小说,仿佛一切都是现实的存在。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独自到伊豆旅行的大学生,在旅行中遇见了一队巡回演出的艺人。“我”被其中一个舞女吸引,于是与他们结伴而行。在旅途中,“我”感受到了舞女的纯真和清雅,对她产生了朦胧的爱恋,而舞女也觉得“我”“真是个好人啊”,于是格外地依恋“我”。…  相似文献   

8.
1982年在浙江宁波甬江江畔一座破旧的公寓里,余华读到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那次偶然的阅读,导致了余华一年之后正式开始的写作,和一直持续到1986年春天的对川端康成的忠贞不渝。我相信.这是文学史上一个动人相遇的再现.就像加缪的目光遇到了卡夫卡的目光一样,让人回味无穷。当余华的目光与川端康成的目  相似文献   

9.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创作的名篇,被誉为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理念之一。川端康成的作品大多体现了物哀之美。《伊豆的舞女》中的物哀之美是通过少男少女男女朦胧恋情、社会下层女性的淳朴美以及自然景物之美三个层次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小说《伊豆的舞女》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也是他早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作为一部杰出的中篇小说,对情节的把握和对人物的塑造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佳绩。本文通过对小说《伊豆的舞女》中女性形象的进一步解析,探究出整部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小说《伊豆的舞女》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也是他早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作为一部杰出的中篇小说,对情节的把握和对人物的塑造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佳绩。本文通过对小说《伊豆的舞女》中女性形象的进一步解析,探究出整部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的成名及其代表作《伊豆的舞女》是川端高明创作技法成功运用的典范。以《伊豆的舞女》为研究对象,从背景设置、自然描写、肖像刻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结局设定等方面入手,可见《伊豆的舞女》的创作技法和一代文学巨匠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的少女情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川端康成的重要作品和其它作品中,大量凝聚着川端康成心理上的少女情结.川端康成少女情结的形成主要有如下因素童年的不幸,失去姐姐的记忆,少年时期某些重要的体验,初恋的尝试与失败,与伊豆舞女的邂逅以及日本文化和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川端康成试图从少女的氛围中获取心灵的滋养和情感的慰藉,这些都表现出川端康成意识深处的本质欲求,同时也证实了精神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作品简介川端康成,日本著名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第一次由日本人获得该奖项。川端康成少时家境不幸,父母、姐姐和祖父先后病故,使他形成了孤独、忧郁的气质。这种气质后来成了他作品里最鲜明的底色。作品背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伤,川端康成一生多次旅行。《伊豆的舞女》就是作者对  相似文献   

15.
《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这部发表于1926年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小说,是作者前期创作的名篇之一,一直是国内日本文学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小说《伊豆的舞女》的解构主义分析,即美丑与善恶、高贵与低贱欲念与爱怜之间的二元对立及其消解的分析,使我们对作品的内容中所体现出的各种矛盾有了深层次的解读,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川端康成想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在《伊豆的舞女》中,天真清纯的舞女"薰子"与主人公"我"演绎了美好朦胧的恋情。笔者立足于"我"、薰子以及其他巡游艺人们的人物关系以及对人、对生活的态度观察,剖析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是其初期代表作。小说文体清新、明快、简洁,所有描写都是通过高中生"我"的所见所闻来完成,流淌于全文的是带有洁癖的青春前期的多愁善感的朦胧情愫。结合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伊豆之旅以及私小说的特点,考察《伊豆舞女》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揭示作品的私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调虚无、哀伤、悲悯,又极尽含蓄蕴藉之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禅意,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禅境。本文拟以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为例,从生即是苦、虚无之美、物哀之美、幽玄之美几个方面来分析贯穿川端康成作品的佛禅精髓。  相似文献   

19.
《伊豆的舞女》作为川端康成的成名之作,是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而创作出来的。虽然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但他的实际创作又并非全盘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想,而是在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继承并发扬了东方传统文化。他的名作《伊豆的舞女》,正是在汲取西方文学并将其溶化在日本古典的传统与形式中诞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在反映少男少女情感的众多作品中格外清新细腻,格外朦胧纯真,恰似一枝雨后的小荷,清雅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