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个性的才女作家。她的个性体现在她对“五四”主流及左翼模式的挑战与背离。这种异质体现在她的“日常生活”叙事法则上。本文从内容模式、叙事结构、情感营造及叙述语言四个方面阐述张爱玲小说的叙事法则。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中存在大量的窥视叙事,它在作品中有一开始就有意、从无心到有意、处于无心与有意之间和偷看者受到偷看对象反制四种类型。其叙事功能主要体现在:既是小说中人物视线的聚焦之处,也是构成完整故事的核心要素,同时它还调节小说的叙事节奏、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凸显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唐传奇中的窥视叙事是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传统道德观的挑战,也是佛道文化的投影,亦是当时文士追求风流的集体无意识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3.
自唐传奇以来,传奇叙事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叙事模式,始终贯穿在文学史中,特别是小说史中。学者张文东认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依然承袭了这一叙事模式。20世纪70年代知青作家叶辛创作的《高高的苗岭》,以情节曲折离奇、英雄形象传奇、地理环境奇特为特征,采取传奇叙事模式,从三个方面演绎了一场传奇的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4.
自唐传奇以来,传奇叙事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叙事模式,始终贯穿在文学史中,特别是小说史中.学者张文东认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依然承袭了这一叙事模式.20世纪70年代知青作家叶辛创作的《高高的苗岭》,以情节曲折离奇、英雄形象传奇、地理环境奇特为特征,采取传奇叙事模式,从三个方面演绎了一场传奇的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的人物塑造循着“新传奇”与“好神话”的不同艺术路径,承续着上海女性的故事,都具有传奇与神话的丰富的想象力及艺术表现的细腻,擅长用意象表现人物的心理。张爱玲的“新传奇”塑造出带有浓厚殖民地色彩的没落封建社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留下了经典的艺术形象;王安忆的“好神话”塑造出类型化色彩的人物,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的小说呈现出“分析性”叙事与“浪漫性”叙事并存互补的趋向。以鹿桥、徐和无名氏以及黄谷柳的小说为典型文本,对后一种趋向的不同表现———“情调”风格或“传奇”形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探讨了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与王安忆都受到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前者更看重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故事”,注重故事本身的独立性、完整性;后者更重视神话式故事的建构方式,即如何“讲故事”,更注重故事的讲述方式,而非故事本身。前者采用的是波澜起伏的传奇性情节与传奇式再现性语言,后者采用的是神话式逻辑性情节和创造性语言。张爱玲和王安忆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建构故事的方式。新传奇与好神话代表着两位作家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十七年”文学中,“红色传奇”小说是一个曾经产生过巨大社会反响的小说支脉。作为一种以意识形态言说为叙事宗旨的小说,“红色传奇”小说在作家(文化)结构、叙事理念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性。这些特异性影响了“红色传奇”小说的叙事建构,并由之产生了“红色传奇”小说意识形态的表述困境。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意象化”客观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在西方现代小说家笔下只是诸多叙事技巧中的一种,不一定成为小说中的主要叙事方式,但在张爱玲手中意象则成为最重要的叙事方式。张爱玲的“意象化”客观叙事是一种既能继承中外文学传统,又能满足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叙事方式。从叙事角度考察张爱玲小说意象兼顾了意象意义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从“意象化”客观叙事带来的形式美进行剖析,由此把握张爱玲小说的文体风格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的人物塑造追求着"新传奇"与"好神话"的特点,她们都具有传奇与神话的超常的想象力及艺术表现的细腻,擅长用意象表现人物的心理.张爱玲的"新传奇"塑造出带有浓厚殖民地色彩的没落封建社会这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给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安忆的"好神话"塑造出带类型化色彩的人物,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古代传奇小说,胡应麟、鲁迅等人都作过准确的概括,但尚未深入传奇内部结构的审美要素进行分析,传奇作为一种小说类型,在情节、时空、人物塑造、意境意象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文本形态与特征,尤其是传奇的时间与空间更是构成传奇叙事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2.
《说岳全传》是清初的一部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这部小说在主体上继承了中国"史官"文化的传统,对历史的基本面貌进行了还原,同时又融入了文人叙事和民间叙事的特点,在"虚实"处理上恰当自然,既尊重历史而又不过分拘泥于史实,从而为大众所接受。受明代"四大奇书"的影响,小说在一些情节和人物安排上不免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影子,但在结构设置、叙事观念以及叙事视角的运用上都表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鲜明的叙事风格,体现着作者对英雄传奇文体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王松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情节丰富、想象奇特的小说.这些小说在传奇叙事中悬置了知青历史的意识形态性,体现出对人性的深刻审视.作者凭藉叙述视角转换和叙述标记设置,使故事在日常与奇幻的演进中彰显出"传奇性"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小说擅长用“反高潮”的叙事手法,能够在“高潮的跌宕”中揭示或讽刺人性,带给读者人生启示,使小说更具“传奇”色彩和艺术魅力,这种叙事手法用于影视作品也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反高潮”是张爱玲对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传奇》用空间书写的方式建立痴女怨女与都市哀乐的联系,写尽了上海和香港市民的普通"传奇".《传奇》的空间形态分为场景虚幻空间、故事意义空间、心理空间.张爱玲空间叙事的策略极具张力,参差对照,是"启示性"而非"完成性"的.读者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可以更加透彻感受张爱玲笔下的两座城以及张爱玲的独特笔法.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小说在叙事时空上与现实生活强烈地错位,并运用蒙太奇手法展示时空梦幻般的变化;叙事视角采取全知视角与人物内视角共存的双重叙事视角方式;叙事结构则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作为叙事结构的中心。以上三者构成张爱玲小说的叙事模式,而这一叙事模式对于传统小说叙事模式来讲是一种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文体的出现与独立的原因,在于初唐到中唐时期小说观念对先唐小说观念的超越与演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纳小说入王官系统,二是对小说叙事本性的张扬,三是对小说史性的消解和本体性的确立.正是这三个方面观念上的原因,促进唐传奇家创作出“文备众体”、“显扬笔妙”的传奇小说,并揭开小说文体独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杨志军的系列小说《藏獒》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为了展现藏文化重要代表藏獒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小说采用了拟人叙事.受武侠小说与神秘文化的影响,魔幻叙事和传奇叙事也成为小说重要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9.
晚清小说应该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以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现代文学之始,这是因为晚清小说已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但在二十世纪的现代文学中得到进一步体现与发展的性质。本文将从小说的艺术形式方面探订晚清小说的现代性:在情节结构上,晚清小说的现代性表现为三个方面——不仅以外在的形式而且以内容语义的内在统一性来结构小说,情节结构原则发生了重大变化,篇幅大大缩短从而出现单一情节小说;在叙事模式上,采用第一人称个人叙事方式,是晚清小说的创新;在叙事技巧上,采用倒叙的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采用心理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张爱玲是一位充满魅力的作家,她的小说具有审美超越性,她的作品看似情节类型单一,然主题意蕴丰富,存在多义解读的可能性。婚恋情节是张爱玲小说题材关注的焦点,但她的小说不同于"新鸳鸯"派描写多愁善感、好事多磨的浪漫爱情,也不同于"为人生"派小说以婚恋为媒介重在表现社会矛盾,她的小说透过多样的婚恋关系,旨在揭示人物命运的素朴与苍凉的同时,也挖掘着人性本质的诸多方面,而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独特阐释使她的小说富于民族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