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梦幻西游记”主题活动中,全班孩子观看了动画片《三打白骨精》,他们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看着孩子们激动的样子,我便引导他们说说对故事人物的看法。有的说“: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我很崇拜他。”有的说“:孙悟空不怕妖魔鬼怪,真勇敢。”有的说:“唐僧人很好,心很善良!”还有的说“:唐僧太可怜了,很多妖怪都想吃他的肉。”可谢逸男说:“我不喜欢唐僧,因为他不听孙悟空的话。”邱依凡说:“我觉得唐僧分不清人和妖怪,不听孙悟空的劝告,差一点被白骨精抓走。如果唐僧听孙悟空的话,不走出圈圈,就不会有危险了!”这时,王子瑞大…  相似文献   

2.
唐僧取经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唐僧是唐太宗派出去的,因为唐僧肯上西天取经,唐太宗还与他拜为兄弟,称他为“御弟圣僧”。临行之时,唐太宗为他准备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还赐了一个紫金钵盂,给他沿途化斋之用,并两个长行的从者和马匹。  相似文献   

3.
冷笑话     
唐僧师徒西行遇险,悟空拔出汗毛,变出6个假唐僧。黄袍怪不辨真假,一起掳回洞里,对百花公主说道:“夫人,我把唐僧抓回来了。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百花公主一看,纳闷儿道:“怎么有7个?”黄袍怪道:“大概吃7个算一个疗程吧!”  相似文献   

4.
取经之后     
历经千辛万苦,孙悟空保护唐僧终于到达西天雷因寺。大雄宝殿内,唐僧带着几个徒弟拜见如来佛。如来佛对唐僧一行取经途中的遭遇早有所闻,对悟空取经途中的毅力非常欣赏。他问悟空:“当初,你大闹天宫。我把你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过去了,你后悔吗?”悟空摇了摇头:“不悔!”如来佛  相似文献   

5.
唐僧的智慧     
唐僧对吴承恩有点看法:瞧你在《西游记》里把我写成什么了!孙猴子神通广大,猪八戒滑稽可爱,沙和尚踏实诚恳——可是我呢?什么都不会,一见到妖怪就惊呼“我命休矣。——这根本不是俺唐僧的英雄本色嘛! 悟空问:“师傅,你在嘀咕什么?”“我感到不公平,”唐僧回答,“其实我是东土大唐来的高僧,很有本事的,为什么要猴子和猪来当保镖?”悟空笑得捂肚皮打滚,八戒笑得满地找牙。还是沙僧稳重,他说:“师傅真幽默。”“我说真的,”唐僧有点恼火,“猴子你再笑.  相似文献   

6.
话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长途跋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至于之后他们干了些什么,吴承恩老先生也没怎么明说。因此,今天我就借此宝地向大家曝光一回“难师难徒”的商海隐私。曝光人物一 唐僧因为唐僧取回的真经数不胜数,看都看不完,本着将佛法真义发扬光大的宗旨,于是他便在向善男信女们私人集资之后,于天宫门口开了一家“老唐书店”(注:老唐指唐僧而非指唐老鸭),但因生意始终不景气,于是开展副业经营(也就是卖一些“百科全书”,无奈啊无奈)。这样一来,倒吸引了天宫内外的众多读者。购买者中给人印象尤为深刻的便是玉帝和…  相似文献   

7.
“我来讲个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眼镜叔叔说。“是《西游记》吧?”孩子们说。“不,不是那个《西游记》中的故事,”眼镜叔叔说,“里面没有孙悟空,也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更没有白龙马。这是历史上真正的唐僧,他一个人去到印度,取了真经。”  相似文献   

8.
话说白骨精曾三次变作凡人迷惑唐僧,却都因他身边的臭猴子——孙悟空有双火眼金睛,招来了三顿好打。现听说唐僧再次去取经,白骨精又做起了长生不老梦。这次,白骨精把自己变成一个胖老婆子,在唐僧必经之路上守着。可是等啊等,等了好久仍未见人来,她掐指一算:“不好,唐僧师徒已坐飞机经过这里了,我得赶紧追。”于是她施起妖法,变身来到了唐僧乘坐的飞机上。飞机上,唐僧四人有说有笑。突然,孙悟空大叫一声:“有妖怪,我闻到妖气了!”说罢,他立刻向四周张望,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一个空姐身上,对空姐一顿好打,并一脚把她踹下了飞机。白骨精大叫一声,…  相似文献   

9.
唐晟,是本班乃至本校有名的人物,他那条三寸不烂之舌惊天地、泣鬼神,人见人怕,鬼见鬼愁。自从看了《大话西游》后,他更是深得影片中唐僧的真传,目前已经练到可以把人说到昏厥的程度,所以大家一致封他为——“唐僧”。听,“唐僧”正在对今早的第三个同学进行“轰炸”:“你真的想借我的橡皮吗?如果你想借,应该说声‘是’或‘对’,但你为什么要点头呢?万一我看不见你点头怎么办?万一我是瞎子怎么办?当然我不会是,也不可能是瞎子——你应该庆幸我不是瞎子,要不怎么看得到你点头……哎,我话还没说完,你怎么可以睡觉呢?况且一大早就躺在地上睡觉会…  相似文献   

10.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不畏艰难险阻、不怕路途遥远,“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矢志不移前往西天大雷音寺佛祖处求取“真经”。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高僧玄奘。在研究佛经的过程中,玄奘遇到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他请教国内的大师,由于他们各有师承,对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头上的那个紧箍是观音菩萨怕他不服唐僧管教而略施小计让他上当才带上的。从此,孙悟空只要一使性子或者唐僧认为不符合佛家的大慈大悲的情怀,便念动紧箍咒,孙悟空于是便碰头打滚,服服帖帖。这个慈悲为怀的高僧念起紧箍咒竟也毫不心软,一次竟念二十几遍,可怜孙悟空的头被勒得象亚腰葫芦似的。我很是为孙悟空鸣不平,想当初,大闹天宫,迫使玉帝封他为“齐天大圣”,那是何等的威风。而今,只能按唐僧的意志行事。由此我突发奇想,假如孙悟空头上没有紧箍那会怎样呢?我想,大概会有以下几种可能:孙悟空受不了唐僧的…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为我们大家描写了一个为了目标历尽千辛万苦、矢志不移的唐僧形象。他的大弟子孙悟空本领超群、疾恶如仇的性格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晓,出道的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悦,对于任何事情都想尝试着去做一下。但是当他的头上被唐僧“循循善诱”地套上“紧箍咒”,悟空被一次又一次地“紧箍咒”整得死去活来,及至后来被彻底驯服,变得乖巧听话,即使用“火眼金睛”看出了妖魔鬼怪,却再也不敢跳起来将之一棒打死。可悲可叹地是头上的“紧箍咒”早已潜意识地控制了悟空的心灵,行动的欲望和…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电脑》2011,(2):27-27
一提起唐僧,人们一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样的观点是对唐僧的误读。从全局看,唐僧是个分善恶、有原则的最优秀的模范“校长”,是广大“校长”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刚正高傲,对师傅唐僧忠心耿耿,但他天性顽劣,有时唐僧很难说服他。所以被观世音菩萨戴上了紧箍咒,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  相似文献   

15.
“唐”老师     
“唐”老师本姓“姜”,只是爱唠叨的模样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时间久了,大家都习惯地叫他“‘唐’老师”。  相似文献   

16.
我是嗜书如命的书虫,老妈则是望女成凤的“唐僧”。书虫一有空便手捧课外书津津有味地阅读,“唐僧”则时时督促,常念“禁书紧箍咒”。于是,书虫和“唐僧”之间上演了一幕幕啼笑皆非的闹剧。  相似文献   

17.
杨峻岩 《新读写》2009,(3):41-43
有人读了吴承恩的《西游记》后,对其中的主要人物作这样的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八戒可气,唐僧可憎。”你同意这位读者对唐僧的评价吗?请以“我看唐僧”为题,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唐僧一行自从取得真经,在家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神仙生活。但过不了多久,唐僧觉得就这样逍遥下去,定会愧对《西游记》给世人留下的美名。于是,唐僧召集悟空三人开会,语重心长地把他的担忧说了出来,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再带你们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把沿途的风俗民情写下来,编著成一本《现代西游记》,为后人留下这部著作,也不枉做一回神仙!”八戒摇着他的招风耳说:“嗯,好、好,老猪最喜欢旅游了。第一站准备到哪里?”唐僧慢条斯理地说:“我们还是先到香港吧!”于是,师徒四人带上简单的行礼,坐上神仙集团公司的小车到了香港。香港真美啊!整齐…  相似文献   

19.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天性冲突”的特征;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人格放逐”和“人性回归”的精神特质。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也体现了孙悟空的人生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20.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是众人皆知的师徒。我家也有“名副其实”的唐僧师徒。唐僧呢。自然是我的妈妈了。因为我的妈妈有副慈悲心肠。妈妈可有爱心了。有些人专门抓小动物卖了赚钱,我的“唐僧”妈妈就用钱买回小动物,然后把它们放生。看,这个“唐僧”就这么热心肠。孙悟空嘛,不用说也非我莫属。我呀,在家里和小猴子差不多少,机灵顽皮,可滑稽了。我这个“孙悟空”呀,可是大家的开心果。要是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