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和教材特点,将情感因素在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沟通,获得与教材中文章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等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心灵的共鸣、情感的碰撞、眼神的沟通、语言的交流的集合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自我、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的目标,但是现状与追求的目标之间却有着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范志青 《学子》2014,(12):33-33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情感优势,紧扣阅读文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体验点化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移情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移情来创设语文课堂的情感场,是强化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情说是西方美学家从审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说,它是形象化地表现情感活动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有效挖掘移情点、营造对话心灵场等,点拨移情,营造物我两忘的情感场,就能让教师、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形成一种语文课堂的情感文化。  相似文献   

5.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教材的情感是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点。我们知道,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这些文章或表达人与人…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移情"来创设语文课堂的情感场,是强化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情说是西方美学家从审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说,它是形象化地表现情感活动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有效挖掘移情点、营造对话心灵场等,点拨移情,营造"物我两忘"的情感场,就能让教师、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形成一种语文课堂的情感文化。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情感冲突是指当教学活动参与者(师生或生生间等)用不一致的行动路径去达成相同或不同活动目标时所感到的不一致或相互协调。这是课堂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师生、生生之间以及他们与学习内容之间交往的一种基本互动形式。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理想实现应该是:教师认可教材情感,准确的把握课文的情感,并准确的传导给学生,使得学生、教师、课文三者情感一致,产生共鸣,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语文课堂呈现两种极端,要么"死气沉沉",要么"热闹非凡",缺乏生命与诗意。其实,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与情感的流淌,是学生与教师、作者乃至编者之间的多元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与学生平等对话,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语文课堂真正彰显诗意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方面,它们相互信赖才能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统一整体,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这种组织形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对立,两两构成矛盾,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动力。“和谐”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美的境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合理组合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并使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趋于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看做是一门艺术,把情感呼唤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才能激发情感,达到情感共鸣,让学生乐意去学习语文。可见学生情感呼唤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潜心研究,熏陶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态,读懂学生的情感需要,艺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语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及作者之间进行的思想、情感对话,恰当地调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感情节奏对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堂的基本要素中,语文教师、学生、语文教材是情感的源点。然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由于情感的流失,使语文课堂基本要素处于一种离合状态。追根溯源,以情入境、以情学文、以情优教是以情感整合语文课堂基本要素的几种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对情感的运用应该是最为丰富的,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借助课文传递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是教师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之间的交流的过程,为了充分地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教师要用有趣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用真实的情感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盼盼 《学语文》2022,(5):34-36
在文本阅读与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个体因与作者观念相通、经验相似或意志愿望相近等,可以产生或深或浅的共鸣;另一方面,在审美感受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主旨、情感、人物、词句的理解方面也可以产生或多或少的共鸣。而这些共鸣正好又连接了课堂教学磁场中的学生与教师,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磁力。这种磁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语文课堂,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自然。  相似文献   

16.
课堂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价值观交流的一种精神文化空间,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对话与交流空间,是一种能引起心理共鸣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追求的特殊空间。教育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课堂教学方式的格式化、教学评价的乏力是课堂精神空间缺失的主要原因。课堂精神空间的重建需要确立以人文主义为终极目标的教育价值取向,体悟教育精神,提升教学境界,提高教师营造课堂精神空间的能力,并视对话为教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课堂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价值观交流的一种精神文化空间,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对话与交流空间,是一种能引起心理共鸣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追求的特殊空间。教育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课堂教学方式的格式化、教学评价的乏力是课堂精神空间缺失的主要原因。课堂精神空间的重建需要确立以人文主义为终极目标的教育价值取向,体悟教育精神,提升教学境界,提高教师营造课堂精神空间的能力,并视对话为教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理想课堂的第三种境界就是使教学成为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关键词,体会文字的情感;联系实际,感悟作者的情感;想象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是情感共鸣的艺术天地。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彰显语文课堂的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在遵循情感生发、体验、升华的规律,根据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与方法,即以情开启——教师搭建情感桥梁,学文动情——学生诵读、想象生成情感,表情达意——深化学生情感,从而体现语文教学特色,激活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作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作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中的和谐对话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