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8,(3):25-34
我国民法采用必留份制度对遗嘱自由进行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留份制度的缺陷愈加明显,许多学者都认为有必要引入特留份制度,但在特留份制度的立法模式和立法内容方面还存在分歧。因此,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有必要在继承编中设立特留份制度,在立法模式和立法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使该制度发挥应有的功能,弥补现行立法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许多国家继承法中都有特留份制度的规定,通过对特定的法定继承人规定一定的应继份额来限制遗嘱人的遗嘱自由。我国现行立法并无此规定,继承法未规定特留份制度的弊端在现实社会也已经显现出来。因此,从有利于维护以家庭为中心的和睦亲属关系以及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我国也有必要规定特留份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论述罗马法的遗嘱继承制度的演变出发,阐明了古罗马法的遗嘱自由原则和特留分制度,继而借鉴各大陆法系关于遗嘱制度的演变与继承,指出我国遗嘱立法的没有特留分制度所产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家庭本位强调血缘关系与身份以及亲属之间亲情,遗嘱人的法定继承人对遗产拥有法定的特留份继承权。个人本位以意思自治为其基础,财产最终处分权归属于财产所有者。学界目前提出的家庭本位特留份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我国立法应当坚持个人本位,坚持遗产"扶养"的立法精神与理念,保留原有的必留份制度模式,明确法院在决定必留份份额时应当考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遗嘱自由作为私法领域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原本无可厚非,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价值观、伦理观激烈冲撞,在尚未形成稳定的体系之前各种社会矛盾大量涌现.为此,该种理所当然的"自由"必须受到适当的限制.本文从遗嘱自由限制的历史起源,各国立法状况及对我国现行继承法缺陷的分析入手,阐述了遗嘱继承中引入特留份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章视角由近及远检讨中外今古有关材料。由案例及现行继承法和司法解释;由今及古检索中国有关遗嘱继承受限方面的案例和规定;由中及外探讨大陆法系遗嘱相对自由和英美法系遗嘱绝对自由向相对自由的转变;由特留份溯源.探究罗马法有关特留份方面的规定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由国际继承立法趋势回眸中国现行继承立法实际。认为。我国现行继承法对遗嘱自由过于放任。这与婚姻家庭法养老育幼义务不对应。与我国宪法权利义务一致性原则和整个法律体系不谐.与中国传统继承法律、家庭伦理道德不符,与国际继承立法冲突过大。不好接轨,有可能损害我国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最后建议修改我国现行继承法.还特留份以应有位置.这也是与婚姻家庭法相配套的反对“包二奶”的继承法之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继承法》由于立法之初的局限性,导致在遗嘱继承制度设计上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我们应当以《民法典》的制定为契机,从遗嘱的形式及其效力、遗嘱内容、遗嘱能力、特留份制度和遗嘱执行人制度等几个方面对现行遗嘱继承制度加以修订,完善遗嘱的形式要件和效力规则,增加关于遗嘱内容的原则性规定,明确遗嘱能力的界定标准,确认和建立特留份制度。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第1159条第2分句将必留份制度扩张至法定继承和民事执行法,同时《民法典》第1131条遗产酌给请求权降低了《继承法》第14条的实质标准,在法定继承范围内,必留份制度扩张的法律效果是引起了法典体系的不协调,实际上架空了第1131条。因此,有必要放弃第1159条第2分句,让遗产酌给请求权只适用于法定继承,让必留份制度回归遗嘱继承、遗赠领域,在遗产处理时将必留份制度中“必要的遗产”与《民事诉讼法》第251条之“生活必需品”作统一解释。为防止必留份制度重新被改造成特留份制度,应建立《民法典》第1141条必留份制度与婚姻家庭法上法定扶养义务的体系关联,必留份权利人的资格应结合法定扶养义务进行次序安排。  相似文献   

9.
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配偶继承权保护相比较,我国现行继承法已日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的巨大变迁及家庭财产的急剧变化,不能充分保护配偶继承权益,其不足之处已愈发突显。未来继承法应根据配偶权保护日益加强的国际立法趋势及我国现实生活的需要,对配偶继承的顺序、继承份额及时作出修改;增设生存配偶的先取权、用益权、特留份等制度,实现对配偶权的周到保护。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8,(1):67-74
国外大多数国家主要通过不固定配偶的继承顺序,根据配偶参与的继承顺序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应继份,以及赋予配偶先取权、用益权的方式对配偶的法定继承权进行保护。我国现行立法采取固定配偶继承顺序,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原则上均等分配的方式对配偶的法定继承权进行保护,这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兼顾配偶与血亲继承人的利益,同时又弱化了配偶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配偶法定继承权制度重构的可行做法是采取不固定配偶继承顺序的立法模式,优化配偶的法定应继份,赋予配偶先取权、用益权及选择权。  相似文献   

11.
广东郁南禾楼舞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辉  马骋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17-24,16
通过田野作业,对广东郁南禾楼舞的遗存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研究了禾楼舞的表演仪式、变迁历程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对民间传说、传承人传承谱系、禾楼舞唱词以及相关山歌等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就现有的禾楼舞研究的发展态势,预拟出禾楼舞的原生态研究、禾楼舞的音乐研究、禾楼舞的舞蹈研究、禾楼舞与连滩山歌研究、禾楼舞的面具研究、禾楼舞与民间故事研究、禾楼舞与宗教研究、禾楼舞文化的旅游开发等八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公子扶苏作为秦帝国的皇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理应为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但最后却落得自杀的结果。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探究其与王位失之交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汉初诗坛,因刘邦尚楚歌,主要是楚歌的天地。楚歌有其雄奇阔大的一面,也有其哀婉凄侧的一面。围绕太子的废立与吕氏的干政,刘邦及其子孙唱出了命运的悲歌。他们的楚歌见证了刘氏衰微、吕氏干政、刘氏复振这一权力斗争过程的始终,复活了统治者宫廷搏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无锡道教音乐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是目前发展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无锡道教音乐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处于弱势;另一方面无锡道教音乐的继承人十分短缺.无锡道教音乐非物质文化品牌维护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施:一方面,成立现代唱片传媒公司;另一方面,与餐饮休闲产业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知识与文化最主要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他们综合素质的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国力兴衰和生死存亡.只有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分析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以及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明确精神损害概念,从立法上确认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规定一般人格权的保护,扩大对精神损害客体和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扩大权利主体,保护继承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在责任方式上,采取财产方式的非财产方式并重的“双轨制”;确立精神赔偿具体数额的幅度,以便于司法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7.
从长庆元年李商隐随令狐楚回洛阳得以结识白居易以来,白居易好友、身为重臣的弘农杨民族人就成为李商隐谋身立命的依靠对象,尤其杨汉公及其后人对李商隐恋人的帮助是一贯的,因而与弘农杨氏属于世交。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司法人的迅速发展,股权继承问题日益突现。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立法的缺陷,使之解决起来无法可依。股权作为一种财产性权益应当能够继承,继承人可以继承股权成为公司股东。各继承人对继承股权的分割应当根据公司性质区别对待。为适应时代需要和公正执法,建议完善我国相关立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股权继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继承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制度与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家庭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取得财产的重要方式,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的继承纠纷源于继承人对遗产的争夺,但是放弃继承在实践中亦不鲜见,当遇有继承人放弃继承时,是否会侵害了他人的共同财产,常有争议;我国关于继承权放弃的司法较为抽象和原则,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对继承权放弃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站人是指东北地区清代驿站的站丁及其眷属,站话是指这些站丁及其后裔所使用的语言。文章是作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历史材料写成的,希望能够较为清楚地说明作为一种独特的方言,站话如何能够在关内流民不断涌入的东北地区保存三百余年之久,而且在它发展过程中,自然、民族等因素又对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