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小康 《黑龙江教育》2000,22(6):101-102
本分层剖析了审美、鉴赏或欣赏的心理和思维活动,强调在艺术的世界,人的情感和经验以及利用艺术的审美的方式进行判断的重要性。在对待艺术的方式上,尤其是动用了的心智和情感的程度,鉴赏或欣赏与艺术创作应该是一样的。所以,艺术鉴赏或欣赏课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应该摆脱流俗的形式,而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自由”是审美活动的一种重要心态,中国古人高度重视此种心态,因为审美活动离不开主体心灵的自由。“自由”心态具有超越权贵礼法、功名利欲、法度规矩等特点,对艺术家的审美体验、艺术想象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审美创造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莱辛《拉奥孔》中叙述了艺术顷刻性的问题,揭示了艺术的一大秘密,那就是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则试图从审美情感对于艺术表现中的顷刻性问题作出新的理解,并对比中西方一些艺术现象,来阐述顷刻性中所包涵的审美心理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这一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4.
董安治 《文教资料》2007,(28):37-39
审美在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鉴赏者在进行艺术观赏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探究美的本质、发现美的内在规律的重要方式之一。学会审美,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在日常的艺术生活中,人们应当如何去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对一个人生理、心理的全面健康自由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选录的经典古诗词作品,从审美感悟、审美鉴赏、审美创造等方面入手,在教学中行之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特定的社会转型期,变态人格(或人格障碍,下同)在审美活动中因受到心理异化等因素的制约,其变态人格与审美心态畸变之间必然形成特定的交互关系以及呈现出诸多心向表征.异常人格的审美心理异化的特异性,与审美的相对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有着本质的不同,审美异化是人的异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的审美异化现象,对于我们正常地鉴赏美的事物,鉴别真美与伪美,正确引导人心,以开拓美好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把"艺术生产"作为人异化的生产方式来认识只是研究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一个角度,不能完全解释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也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马克思"艺术生产不平衡"的判断,不应从艺术和社会条件关系的角度进行理解,而应从如何审美及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艺术是人把握世界的实践方式,目的是实现人自由的本质,审美某种意义上是对人对象化世界的水平及为对象化所付出努力的反思。艺术的意义是展现人自由自觉的能力,这不仅为审美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当代文化产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灵感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或情感准备与认知准备处于交互状态时的某种突然的明悟。灵感的激发和捕捉对艺术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这又是很难做到的,别人的经验未必适合他人。不过,对灵感进行心理机制上和审美机制上的分析可以有助于创作者形成独特而有效的灵感激发方式。从心理机制上来说,灵感是在意识松懈,潜意识"放纵"的状态下涌现的某种意象;从审美机制上来说,潜意识意象是被审美规则规范化过的才蜕变成为了真正的艺术灵感。在艺术灵感激发过程中,有一定的审美准备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间和一切审美活动都是虚和实的统一,因而把虚实结合定为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虚与实的辩证关系,重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因此,我们鉴赏这些艺术。也必须抓住虚与实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艺术审美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本质上是审美情感的物化。情感在艺术审美中有突出地位和独特的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审美心理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审美心理及教育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当前的研究以健康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偏差及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大学生人格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还对其审美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研究者应当重视的问题。通过大学生人格障碍对其审美心理影响的研究,可为深入研究非健康群体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审美教育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审美因素、艺术教育过程与审美心理过程的对应对接关系以及艺术教育过程的审美化设计技巧等三方面的论述,强调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美育心理学的学习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理科学是一门揭示“人地关系”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涉及的广阔领域使美育的素材无处不在。中学地理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挖掘地理科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树立健康的审美标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审美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是完美的人格和完美的心理结构不可缺少的因素。挖掘并利用文本健康优美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是强化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审美判断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作了详尽论述,进而认为审美判断过程虽然以直感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其本质上是一种求真、向善、审形式美的逻辑推理。另外,文章还对审美判断和审美判断过程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美学中,对译者审美心理机制的探讨,为研究译者在翻译审美过程中的主体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了解翻译审美心理结构运作过程,将有助于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翻译更能自觉地进行有意识的审美体验活动,更有效地实现客观美的主体化。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校教育对美育越来越重视,而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从审美主体入手,深入探究审美心理结构的内涵及意义,通过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移情力及理解力等途径和方法,构建学生合理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其敏锐的美感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大学美育研究少有从人生美学的高度提出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艺术教育方案。"人生艺术化"的生活理念使得人们在审美的精神中实现对物欲利害的超越,获得审美的人生体验。这一命题从艺术与人生二者关系的多重维度展开,具有外在和内在两条逻辑架构路径。在美育方面,"人生艺术化"理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艺术化的人生态度,进而实现心理的健康平衡和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民间叙事长诗是哈萨克文学中最具光彩、成就辉煌的部分,也承载着哈萨克民族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情感心理。哈萨克民间叙事长诗中常见的审美意象有:草原意象、马意象、鹰意象、猫头鹰意象、狐狸意象、狼意象等。这些审美意象充分传达出哈萨克民族深刻的心理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审美经验是西方近现代美学研究的一大趋势 ,作为现象学美学奠基者的莫里茨·盖格尔更是强化了这一点。不过 ,与各种事实论美学尤其是心理学美学把审美经验看作心理的事实不同的是 ,盖格尔视审美对象为审美经验的来源。为此 ,盖格尔对艺术的深层效果和表层效果、快乐和享受、内在的专注和外在的专注、审美判断和令人愉快的东西的判断作出了根本的区别。但最具特色的是 ,盖格尔把审美对象看作是一个现象学的对象而不是本体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