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是学习的重要因素。因而注重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而且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实施差异教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材67~68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着"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阵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育才教育集团四所学校中的318名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IMSS 2007)"的数学试卷为研究工具,进行数学综合能力测评。结果发现:(1)四所学校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育才小学和辰山小学的得分明显比高新小学和石油小学要高得多;(2)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年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10、11岁的比9、12岁的要高;(4)从数学内容来看,学生在"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几何图形和测量"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数据列举"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从数学认知来看,学生在"数学理解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数学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数学推理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此,在集团化办学条件下,我们应严格执行数学教师流动制度,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对教材进行优化和重组,不断改进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减少校际间差距,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目标首次提出"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由《课标(实验版)》的"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由"两能"发展为"四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话题再次进入公共视野。一直以来,在数学学习和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尽管一直被要求,然而事实上却很少落到实处。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在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中理论知识过重、教师讲授知识片面性等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为今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笔者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一章第一节"正弦定理"为例,通过一些教学实例,对如何构建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数学观将数学看成一套已完成的严密的数学结论体系,而教师的任务又大都停留在忠实地教"数学(教科书)".这就导致了数学严重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苏科版数学教材遵循《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熊文中 《辽宁教育》2007,(11):36-38
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和加速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二元·六步·五化”数学教学模式以实施数学有效教学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有效学习为手段,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论与学习论为理论基础,强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意驱动与思维建构(二元),认为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情绪体验是促进学生数学有效学习的动力源泉,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课程类型、课程特征、课程价值"三个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再思考。从"课程类型"层面,论述了"活动主题化"实施策略,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有助于整合德育活动、阅读活动、辩论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心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一门引领、统领学校的所有教育的活动课程;从"课程特征"层面(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研制了主题活动的"选题策略"(学科拓展策略、热点探究策略、工作转化策略、文化实践策略);从"课程价值"层面,提出了课程核心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实际例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案例】在学习了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后,作业本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图中有()条线段。这类题曾在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里研究过,三年级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也曾用数线段的方法来帮助理解,所以学生解决这类数线段的题目已经是易如反掌。可是班里有个叫张欣凯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的,但他却填了(3)条。老师发给他改正,他却跑来找老师,下面是他(简称张)和老师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稳步进入了纵深发展的新时期。新课标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见,在数学课堂上关注"生成性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这个以往被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以期更好地实现数学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及练习九中相应的练习题。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为背景,提供相同加数相加的式题,引出乘法运算(例1)。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学课程课标的进一步修订,数学教学目标也由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逐渐发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5.
对甘肃省农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交流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农村初中生数学交流的主动性有所加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比较频繁.也有与数学教师进行交流的强烈愿望.但其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学生与教师交流机会较少;数学交流形式单一;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意识.据此提出如下建议:(1)设立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咨询室或信箱,增加师生交流渠道;(2)搭建与外部交流的平台。丰富学生数学交流形式;(3)采用灵活多样的数学教学方式。创造师生交流条件;(4)树立与学生平等交流意识。主动与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则将上述课程目标进一步概括为...  相似文献   

18.
朱文 《考试周刊》2011,(46):86-86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居独特地位,它在教学中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归纳法本身"可靠性"的怀疑,二是运用归纳法证题时易出现"假证明"。一、数学归纳法的结构——演义与归纳的辩证统一如果把特征的命题简记为,则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一般步骤是:(1)证明:真;(2)证明:S(k)真圯S(k+1)真;(3)结论:真。  相似文献   

19.
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加,显然分数单位是分数的最为核心的概念,认识几分之一自然是学习分数的重要基础。在别的教材上,大都称为"分数的初步认识"。然而究竟应该"初步"到什么程度?"认识"仅仅是认识吗?这些问题一直"边界模糊",新思维《数学》教材(浙教版)在分数的"开篇之课"上做了新的尝试与探索。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情境很多,大多数老师都会通过创设"分"的情境来引进"数"。比如:4个苹果平均分一、源自数学内部,  相似文献   

20.
鲁清 《中小学电教》2012,(10):59-60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与理解数学"。这些理念为我们数学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