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嘉华 《文教资料》2005,(24):69-70
我们人人在说话,天天在说话,但不能说人人都会说话。当我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社会,口语能力,正在日渐一日地成为每一个人成才、创业乃至日常生活的必备技能。20世纪最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好的口才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陈英兰 《考试周刊》2010,(38):67-67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类现在所处的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开篇跨过新世纪的门槛,我们不停地呐喊:阅读,阅读,用自我拯救的姿态跪拜阅读!可看多了花开花落,习惯了云卷云舒,也邂逅了纠缠不清的欣喜与惆  相似文献   

4.
李彬 《师道》2010,(3):58-59
寒假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董浩主持的“天天饮食”节目。这一次,现场演示的是“油酥馅饼”的做法。女儿洋洋边看边记录着每一个操作步骤,还不停地向我和妻求证几个关键环节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从教20余年,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在“文革”时期长大的我,除了读过几本所谓的禁书,头脑基本上是空白。我还记得大学一年级时的一个细节:我去图书馆借书,管理员问我书名,我实在不好意思说是借《家》,只是用手中的笔指点着借书卡上的书名登记。因为旁边站着许多同学,我怕他们笑我:“哼!居然连巴金的《家》都没读过!”接下来的几年,  相似文献   

6.
最早接触陶行知的著作,源于我学生时代在书店偶然买到的一本《陶行知教育文选》。记得那时读得特别痴迷,除了在书上做了密密麻麻的圈点勾画之外,还在笔记本上做了大段大段的摘抄。后来,陶行知这个名字在我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出现,先生的《创造宣言》被选人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以"现代文大阅读"的形式呈现,文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充满挑战与竞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学会创新,是当今素质教育向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  相似文献   

8.
托比·马奎尔银幕上,蜘蛛侠彼特·帕克,还在自我挣扎,打打斗斗,为着人类的正义不停奔波;脱下红蓝装扮的托比。马奎尔·已经从一位人人敬仰的英雄荣升为一个有女万事足的好爸爸。  相似文献   

9.
燕景峰 《考试周刊》2012,(14):185-187
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会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字的含义——"忙"。班主任几乎天天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紧盯紧靠、忙忙碌碌,可谓兢兢业业、不辞劳苦。而这种警察式和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结果却是班主任人人喊累,学生个个叫苦。这种管理模式过分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从而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信息爆炸的时代,层出不穷的出版物再加上互联网、手机短信,使阅读变得无处不在。可真正的阅读——那种含英咀华,“诗意地栖居”于作品的阅读;那种充分激活自我,对作品进行富有个性的二次创作的阅读——却仿佛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相似文献   

11.
当今,是一个追梦的时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亚洲的梦,也是世界的梦。在这个辉煌的追梦时代,人们都会自然地、自觉地、自愿地努力去创意、创造、创业和创新,呈现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心茹 《特区教育》2010,(6):10-11
我家最搞笑的就是我的弟弟了。 最近,他突然迷上了超人。超人的动作,超人说的话,超人的衣服。他一一都要模仿。他还天天不停地喊:“让我拯救地球吧!正义的力量!”之类的话!把我们弄得烦都烦死了!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头发》头发 ,人人都有 ,天天都见 ,可是 ,你听说过古人“割发代首”的故事吗 ?你知道“留发不留头”的说法吗 ?你知道近代革命者割发以示与旧世界决裂的往事吗 ?就在今天 ,我们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反对染发 ,反对男生留长发 ,有些地方还把它写进校纪校规。前些时候 ,某大学还因为几个男生拒不剪长发而限制他们入学 ,新闻媒体为此炒得沸沸扬扬。还有发套现象 ,也与我们的头发有关。由此看来 ,头发的问题 ,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它牵涉到我们的文化与风俗 ,它还能折射出一个人乃至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应该说 ,这…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扩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潜能"、极为重视。而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者要创造出能创造的真、善、美的活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奠定基础,积极把语文课堂营造成有利于学生创造型阅读的乐园,让学生在创造性阅读中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15.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也许是更沉默寡言一点。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小船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写作相比,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读一篇文章,除了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外,我们一般不是一句一句地读的;就一个句子而论,我们通常也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看的。阅读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关键性句子和词语反应的敏感性和选择能力。换句话说,阅读能力在于能迅速而准确地获得必要的语言信息。而写作则不然,是一句句写的,它在表述一个思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语言的连贯  相似文献   

17.
漫谈帅哥     
这个时代,人人都讲究帅不帅,美不美。我大概想了一下,我崇拜的那几位还真是不帅,但真正的帅哥能取代他们几位吗?答案是:不能。先说那诗仙李白,嗜酒如命,天天烂醉如泥,还白发三千丈,去演白发魔女还差不多,又怎么能说帅呢?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有一个拥有自定《班法》的班级。在这个班里,人人参与立法,步步都玩真格;人人参与司法,天天都要总结;老师违法,也要受惩。班法实施一段时间后,这个班级的崭新面貌让人吃惊——  相似文献   

19.
陈玉山 《辅导员》2011,(11):17-18
时间就像一个大筛子,我们在不停地经历,也在不停地忘却,留下来的记忆都是宝贵的吧,有一天,它的价值将会显现。小学时代对于老师和家长们自己来说是那么遥远,又似近在眼前,记忆是如此的鲜活,感受是如此的强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他们的记忆里小学生活沉淀下来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薛跃娥 《辅导员》2011,(11):18-19
时间就像一个大筛子,我们在不停地经历,也在不停地忘却,留下来的记忆都是宝贵的吧,有一天,它的价值将会显现。小学时代对于老师和家长们自己来说是那么遥远,又似近在眼前,记忆是如此的鲜活,感受是如此的强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他们的记忆里小学生活沉淀下来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