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何其芳全集》之外,有佚诗《梦歌》和《招》,佚文《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和《曾经是地主的农民》。这些散佚诗文,对全面评价何其芳的文学创作活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6期发表了周朝阳老师《2007年广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观摩课暨教学研讨会综述》一文,提到“在本次活动中有老师讲《宋代社会生活》,出示的一幅图片不是交子.而是北宋的纸币”。我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交子”就是纸币.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相似文献   

3.
读者心声     
我与《教育科学论坛》结缘于学校图书馆。从琳琅满目的期刊杂志中将她拾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精美的封面。打开杂志,书页文字中偶尔会穿插一幅灵动的图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学术期刊,《教育科学论坛》的栏目几乎涉:及教育科学的各个方面。因为我所学专业的原因,翻阅的时候,就是我回忆相关课上教师精彩言论的时候;翻阅的时候,也是我不断学习、  相似文献   

4.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我给自己设计的一幅完美图片是:穿着T恤、牛仔裤,背着一个休闲包,流连于美丽的山水间,乐而忘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竟然和《自然》结了缘——  相似文献   

5.
一、自序:流放者说又是黄昏,又是深秋的黄昏。记得五年前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季节,我写完了《中国知青部落》。那时,一种激越的,来自对一个已经消逝的时代,和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历史真相所由的情绪,化成笔下的人物、故事、情节和一幅幅同时代人曾经的风景,这风景被固定在那部后来发行了许多万册,又被改编为八集电视连续剧的《中国知青部落》中。那时,我并没有因为它的完成而有丝毫轻松和成功的欣喜──因为书的前途未卜,我不知道它被送到出版社的编审那儿会是一种什么结局,尽管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陈先荣已经阅读过全书且作了首肯声…  相似文献   

6.
“我为你的收获而高兴”课例“我喜欢老师让我自己讲。”“我喜欢,因为我发了言。”“我喜欢,因为我很高兴”……这是成都市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的孩子们学了《乌鸦喝水》一课后的感受。执教的陆枋老师一改过去“按顺序看图——说图——学文”的老套路。课伊始,孩子们便围成了六个小组,陆老师发给了每个小组3幅图(①乌鸦找水喝;②乌鸦找到了水,但喝不着;③乌鸦喝着水了)和1张白纸,让孩子们看图、思考、贴图、写话。“请每个小组的孩子仔细看图,想一想,这3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议一议,这个故事应当有几幅图比较好,再按顺序…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七年级美术第一课《视觉与心灵的艺术》中,有一幅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创世纪》。根据往年的教学‘经验,每当翻到这幅画时,学生们都会有一些议论。而因为它不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讲解的内容不是很多,但往往过去好几节课了,有的学生还不时地调侃一下。我认为这是孩子们对人体艺术的不了解,从而戴上了有色眼镜。  相似文献   

8.
因为《挪威的森林》这本经典的小说,以及伍佰演绎的这首经典歌曲,所以特意多安排了一天在挪威的旅程,不过还真是不虚此行,有机会我一定还会来的,因为那时的挪威又会是另一幅动人的景象吧。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出版刊物琳琅满目。然而,在众多刊物之中,我独爱散发着清新气息、载满知书达理情怀的《教育艺术》。因为在我的工作、生活中,《教育艺术》给了我智慧,传了我知识,教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正是因为有了《教育艺术》的帮助,才造就了我的今天。总而言之,我与《教育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我要真诚地说一声:多谢了,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10.
袁月  徐敏 《小学生》2008,(5):29-29
《游子吟》这首诗很多人都知道,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因为这首诗的一字一词都蕴藏着母亲对远方孩子的爱,这首诗把母亲为即将要出门的儿子密缝衣服的神情表现出来了,写出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一幅画面。  相似文献   

11.
华晨宇:《卡西莫多的礼物》这首歌是我在参加《花儿与少年》节目欧洲游的时候,在意大利教堂里面看到一幅很抽象的画,突然得来的灵感。当时因为由于节目组的规定,手机什么的都不在身边,所以也没能第一时间记录下当时所想的旋律。等我回国后想写的时候也已经忘记了,直到2个月之后,当时我在给自己的专辑创作,又才突然回想起来,这次就马上用钢琴记录下了旋律。我当时脑海里的画面是,黑夜的教堂里、一柱烛光、一个孤单的痛苦的人跪在烛光前…一没想到我把小样交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所以当下我自己也特别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12.
《当代职校生》2006,(4):3-3
1.我喜欢看书,喜欢写作。《当代职校生》是我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它给我带来快乐,让我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到《当代职校生》,因为它给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它上面有许多先进人物的事迹,教会我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困难,可以说没有《当代职校生》就没有如今潇洒的我。  相似文献   

13.
童年,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七彩画卷:牧童晚归休憩图(《牧童》)、渔童行舟过江图(《舟过安仁》)、农家孩童务农图(《清平乐·村居》)、老北京冬阳骆队图(《冬阳·童年·骆驼队》)、  相似文献   

14.
读者心声     
我与《教育科学论坛》结缘于学校图书馆。从琳琅满目的期刊杂志中将她拾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精美的封面。打开杂志,书页文字中偶尔会穿插一幅灵动的图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学术期刊,《教育科学论坛》的栏目几乎涉:及教育科学的各个方面。因为我所学专业的原因,翻阅的时候,就是我回忆相关课上教师精彩言论的时候;翻阅的时候,也是我不断学习、  相似文献   

15.
因为有你默默的支持,我才有今天的进步。谢谢!我一直订阅《小学生创新作文》,正因为有《小学生创新作文》的帮助,我的作文水平才有了很大提高。在此,我感谢《小学生创新作文》给我的帮助,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我爱《小学生创新作文》!广西南宁市横县石塘镇芦村中心小学六(2)班:梁大奖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读了你们编辑出版的《小学生创新作文》,我们一下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特别是书脚底下的“妙语串串烧”,精彩极了,有人物的动作与表情,还有生动的语句。在这儿给你们提点小意见:“妙语串串烧”这个栏目不要印…  相似文献   

16.
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擅长写生的画家冈山应举创作了一幅《马食草图》。有位农夫看后实话实说:“这准是一匹瞎马。”画家分辩说:“它的眼睛是睁开的。”农夫笑着答道:“正因为它睁开眼睛,所以才是瞎马。不  相似文献   

17.
作品点评     
《七彩的大森林》的颜色涂画得真不错。画起来挺费劲吧!其实一点都不费劲,因为它不是在纸上画出来的,这是—幅电脑画。那有什么水平啊!是,如果非得要用手不可,涂成这样挺难的,可是我们更应该看《七彩的大森林》是不是颜色安排得真够“七彩”,至于如何涂的颜色并不重要。甚至一幅好画是不是画出来的都不重要。  相似文献   

18.
使用新编《生物》教材后,深感教材以其新颖的结构特点,表明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学科。”这种改革在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方面有所突破。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开发学生智力和发展能力为主,组织教学探索。一、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创造思维情景,培养观察能力据统计,新编《生物》教材中有348幅插图,~幅画就是一个情景,能引起学生思维,使直觉与想象结合起来。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每一幅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相似文献   

19.
电教媒体是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的一条渠道,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准确地选择最佳作用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参与学习过程,才可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最佳作用点上着力。将教学重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用投影和电视将教学重点的画面资料,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月光曲》的教学中,我认为文中最鲜明的形象是兄妹俩在《月光曲》的音乐中,联想出一幅幅美丽而富有变化的画面。兄妹俩的联想把贝多芬的音乐语言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是理解《月光曲》旋律变化,体会贝多芬内心…  相似文献   

20.
在这几首诗歌中,我最喜欢顾城的《弧线》,它优美而含蓄。每一节诗歌都是一幅动感十足的画,每一幅画似乎都是一个故事,关于弧线的故事。顾城自己说,他对自然中的弧线是欣赏的,而对人的弧线是暗含讽刺的。   可是我觉得,“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也是很美丽的。不知是我的理解力有限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  读完《弧线》,我想我们岂不是可以用“直线”或“圆”来构思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那里面有画面,有故事,有动人的诗歌。   简评:读诗时和诗人或别人看法不同是正常的事,大可不必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