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健康有序的公共道德、公共精神,道德教育对于每个时代的社会发展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流动性,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为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却也导致社会个体化趋势不可阻挡,推动了社会分化与个体化。不可否认,个体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对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关注于流动现代性社会中个体化趋势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旨在通过分析流动现代性社会的个体化趋势、特征及其对公民道德教育的挑战,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现实,探索适应个体化趋势发展要求的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是一个含意丰富的概念。我们可以按照马克思的社会结构两分法,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路径首先将现代性分成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文化现代性在最初主要体现为启蒙现代性。启蒙现代性是社会现代性在哲学上文化上的代言,其核心与基础是理性主义。随着从鼓吹启蒙到反思启蒙,文化现代性又裂变出审美现代性,从而形成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或社会现代性)的对抗,这就是学界所谓的“两种现代性之争”。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后半叶以来,在一种被迫抵抗的驱动力下,"后发外生"的中国现代性起源于西方现代性与本国独特社会进程的双重历史语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20世纪中国文学继承了西方"两种现代性"的既定遗产,参与了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总体建构.但在本土化语境的影响之下,"两种现代性"又发生了不同于西方的异质性裂变,从而极大地丰富...  相似文献   

4.
吉登斯的激进现代性的全球化理论,从现代性的四种制度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控、暴力来论述现代性,认识到现代性的动力、特征和趋势从而阐述印证现代性必然导致全球化。他对全球化认识的独特视角以及其理论对我们是很有启示的,如对“风险社会”的“积极卷入”等。  相似文献   

5.
在词源学上,现代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与古代相对,蕴含着一种"新"的时间意识。从哲学上看,西方近代以来有古典意义的和现代意义两种现代性。古典意义上的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其实质是启蒙的现代性。从政治哲学上看,西方的现代性主要经历了三次浪潮。启蒙的现代性、特别是其政治哲学向度外化到社会领域,便会形成以改造世界和社会为目的的现代性冲动,并从事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和组织的模式,集中体现着现代社会理性化运行的机制和规则。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应当穿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随着后现代社会思想的产生,现代性这种具有广泛涵括性的发展模式是否将自然归于终结,这只是一种单向型的结论。后现代或者可以看作是反思现代性,是后期现代性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问题以理性精神为核心,具有“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双重特征。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问题的发展演进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明确的逻辑主线。以现代性问题为理论基础,我国法制现代化所面临的现代化与西化、法的现代性与法律传统、法治与德治等许多问题都能得到的有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社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进程,现代性发展的道路迥异。西方的转型期是从产业革命开始的,是物质现代性先行发展,然后用审美现代性对其进行反拨;中国的转型期则是物质和审美两方面几乎同时担负着现代性发展的任务。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之下,审美现代性具有双重含义:在整体社会构架上按照"美的规律"建设中国社会的现代体系,在具体审美文化领域内从"民族独立"和"人的解放"两个维度推进社会的转型发展。审美实践中则表现出在整体进程上符合"美的规律"的一维性和在具体语境中由于社会要求的差别化而导致的两维度间侧重点不同的逻辑内涵。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是一种时代精神,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人的思想和感觉、行为和举止的方式。现代性的主要特征是理性、自由。具体表现为:人积极追求自由权利,彰显个体主体性,进行自我意识、自我理解、自我生成的确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封建文化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现代性仍是一项未竟的事业。文章认为,对于中国人的现代性建构,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途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不是一个既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可以有多种内涵,在本质上具有可选择性。正因为现代性具有可选择性,现代性也才具有了存在的合法性,现代性依然可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哲学原则之一。可选择现代性本质上是一个具有辩证发展逻辑的现实存在,其辩证发展逻辑在本质上表现为现代性的差异性和时代性。现代性的差异性是指现代性本质上是可选择现代性,现代性的时代性是指现代性具有与所表征时代相一致的绝对性。中国道路的哲学确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现代性两个基本特征的诠释,即可选择现代性奠定了中国道路的现代性前提,中国新现代性表征了中国道路的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不是停留在理性批判和理性重建的层面上探讨现代性问题,相反认为,理性原则从属、依附于利益原则。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奴役是导致“现代性悖论”的最深刻的根源。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解决现代性的根本矛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现实矛盾分析中层层展开,表现出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双重视野。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批判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西方艺复兴中,人们以理性为中心,提倡民主科学,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现代性设计中的社会制度层面,诸如国家组织、法律规范以及经济体制”,这即我们所说的启蒙现代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理性为中心的启蒙现代性也逐渐暴露出弊端。到十九世纪末,在反思和批判启蒙现代性的过程中,以感性为中心的审美现代性随之形成。审美现代性“所表达的是个体的感性诉求,是个人对这个变动不居的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彼岸的生存感”,更关注个体对现代社会的体验,更着重于反思现代人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性视野考察中国近期科幻小说可以发现,中国近期科幻创作既对现代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进步抱有信心,又对现代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并试图在一种本土的丈化寻根中重建一种符合民族传统的现代社会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4.
当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纪和新的状态时,文学的现代性和社会的现代化之间存在了一种微妙的呼应和对立。现代性代表的超越和进步中包含了科学理性精神的内涵。现代性除了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和现代化是两个相互联系和区别的概念。现代化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发展与变迁过程,现代性则是现代化的后果。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多数学者把吉登斯的现代性概念解读为一种制度变迁和社会规划。而吉登斯对现代性概念的界定也凸显了一定的文化意蕴。现代性实际上代表着一种生存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表达。现代性最具象征意义的表达是指在理性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等一系列价值理念。现代性的文化诉求通过时空重构,实现了全球性的传播。文化全球化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性进入其发展的高潮阶段。在现代性的全球扩张进程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始终并存,这对于本土文化来说,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已成为现代社会潮流和客观趋势。现代语境下,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对现代文学现代性的深层次探讨,因而有必要建立新型、动态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运用、重构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同时也是一个现代性建构的新时期,前现代价值体系、现代价值体系和后现代价值体系互相杂陈,如何建构现代性?人文奥运与现代性契合,现代性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种人文精神,它们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我国传统道德缺乏个人主体精神和公平、公正的理念致使现代性建构出现困惑。我们应以"北京奥运"为契机,建构现代性的公平、公正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哲学现代性既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又是哲学自身的一种存在样态,一种价值判断。哲学现代性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科技进步、文化演进与普遍交往的现代化进程而呈现和发展的,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过程。加强对哲学现代性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现代哲学的发展与功能,有助于指导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从对现代性的内涵分析入手,认为基于对现代性的不同理解,在对待现代社会发展的问题上,不同理论流派对其做出反思和批判时,对现代性的命运主要持有两种观点,即终结论和未尽论,并对这两种观点分别评述。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从静态角度看,现代性具有整体性;从动态角度看,现代性具有发展性;从综合角度看,现代性具有多元性。从一般规律看,文化发展具有一定客观必然性,也具有一定主观能动性。实现中国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增强当代文化建设的现代性,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基础;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奠定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底蕴;以文化交流为契机,加快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