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秦俊生 《考试周刊》2013,(68):96-96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作者认为对于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对初学英语的中学生来说尤其至关重要。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学生“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斌 《文学教育(上)》2010,(18):151-151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本人认为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朗读与背诵历来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看家本领”.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十分重视诵读.朗读背诵具有特殊的效益:“旧书不厌百同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语育材料的重要形式.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这样的语言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一、朗读和背诵是克服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中国学生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  相似文献   

6.
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必经之路,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任文珍 《考试周刊》2013,(75):91-91
<正>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英语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由于没有讲英语的环境,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内容课外很难运用,因此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导致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听说训练积极性,既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又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朗读和背诵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  相似文献   

8.
<正>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初中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  相似文献   

9.
李鹏星 《考试周刊》2012,(67):105-105
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的现象,课堂课外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锻炼,而朗读和背诵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作者就朗读和背诵的好处及如何有效地实施朗读和背诵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对于每位语言学习者来讲,朗读和背诵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的英语学习中更是必不可少。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而我们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处于“哑巴”英语状态,因为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只是暂时记住了,但是课后很少有机会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英语早自习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害怕说错平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缺少练习的机会。这样就使部分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听说和口语能力都受到极大地影响。因此对于每一位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朗读和背诵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当然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的好处:  相似文献   

11.
张聚平 《中国教师》2013,(Z2):52-52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朗读与背诵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口语训练,通过口语训练使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中国人学外语(英语)更要如此。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英语,使英语语言材料在学生大脑中得到积累储备,以便应用。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几乎没有英语语言环境,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都是用汉语,甚至在英语老师上课时也很少有创设英语语言环境的,所以,造成多数学生英语学不好、学不会,甚至会写不会读、不会说,成了大家戏称的"哑巴英语"。由于平时学生英语说的少、读的少、背的少,根本达  相似文献   

12.
目前,英语学习普遍存在早读的时候不开口,缺少练习,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巩固和深化,限制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诵和背诵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刚学习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重视朗读和背诵,克服学生当前哑巴英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程永梅 《考试周刊》2012,(41):97-97
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是必经之路.也是减少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朗读和背诵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语感,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必经之路,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不外乎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逐步培养英语语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任何语言的学习,关键在于口语和阅读能力的突破.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具体来说,我觉得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强化英语的朗读和背诵,提升学生英语语感和应用能力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大多停留在哑巴英语的阶段,多数小学生,能熟练地完成所学的英语语法知识,可是一旦让他读出来,往往就会面露羞色、吱吱呜呜.这里面就显现出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片面地注重英语语法训练,而不重视口语能力训练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学习当中,朗读和背诵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感,锻炼良好的口语能力。英语口语不好,学生说出的就将是一门真正的"外语",中式英语,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所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采用朗读和背诵这种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需要持之以恒,逐步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感。本文将探讨英语教学中朗读和背诵的作用,研究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探究朗读和背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无需找伙伴做训练对象。  相似文献   

18.
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克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词汇、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海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9.
正如发展经济要走中国特色道路一样,学习外语也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必不可少,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英语(English)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它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大约全世界60%以上的信件都是用英语书写,所以英语无可置疑的成为了一种准国际语言。朗诵和背诵对于环境的依赖性较小,几乎不用受环境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安排他的读背时间,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内朗读背诵,也可以在室外完成朗读背诵。朗读和背诵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它并不需要学生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朗读或背诵,学生在自由选择地点的同时还可自由选择时间。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白考试技能要和口语技能结合在一起,重视考试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口语上的朗读和背诵,只有两者相得益彰,教师才能培养出一个全能的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