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进 《文教资料》2007,(25):51-53
南宋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生写下了许多爱国词作,这些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人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作品、主题、生活经历等方面论述了辛弃疾为国家民族命运担忧,为国家前途着想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史上,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是个杰出的爱国词人,《稼轩长短句》中不少优秀词篇传达了他力主以战去战,统一祖国的心声。辛弃疾词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是唐宋词作家中现存词最多的一个。他的诗词中大多表现了积极抗击金国入侵和争取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内容题材丰富多样、词风饱满激昂,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本文通过探讨分析辛弃疾的爱国诗词,阐述辛弃疾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爱国主义思想在诗词中的主要表现,诠释其中表现出的强烈民族忧患意识,报效国家、守卫国土的使命感,以及勇于献身的军人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正>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他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六百多首词,在这些词中,绝大部分研究者往往只注重他的爱国词和农村词的研究,对另外四十多首辛弃疾专门为当时的朋友、亲人祝寿的词(权且称之为祝颂词)却一直采取置而勿论的态度,即使偶有涉及,也只是牵强地把它们当作爱国词来谈论,而不能把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主要的爱国词人。其爱国词篇慷慨沉郁,表达了词人为国家兴亡而痛惜的感情,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对南宋朝廷缺少英雄、不用英雄、不图恢复中原的憎恶与感慨,表现出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现仅就其中三首略加分析,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闲居江西农村时所创作的田园词,以多彩的画笔描绘农村风光,咏赞壮丽河山,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推动了南宋前期词风的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对辛弃疾的田园词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试从其田园词创作的一个角度探讨其田园词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词创作为主,而在词学理论方面遗留下来的材料比较少,因此向来被人所忽视。但作为南宋词坛巨擘,辛派词人领袖,缺少思想和理论支撑的辛弃疾是难以令人置信的,辛弃疾对词体的观念大概有以下几点:以气论词,人词为一,风格雄健;词以陶写,记写行藏,不平则鸣;书寻旧锦,词裁新碧,锤炼出新。深入探讨辛弃疾的词学思想,对于研究其人以及辛派词人的创作乃至南宋词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词创作为主,而在词学理论方面遗留下来的材料比较少,因此向来被人所忽视。但作为南宋词坛巨擘,辛派词人领袖,缺少思想和理论支撑的辛弃疾是难以令人置信的,辛弃疾对词体的观念大概有以下几点:以气论词,人词为一,风格雄健;词以陶写,记写行藏,不平则鸣;书寻旧锦,词裁新碧,锤炼出新。深入探讨辛弃疾的词学思想,对于研究其人以及辛派词人的创作乃至南宋词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善括是南宋杰出文学家,诗词文均工,也是南宋宗室词人的代表。在他现存的四十九首词中,交游词占有一半,有与辛弃疾、章甫、等人唱和词,还有送别友人词、祝寿词共三大类,其中与辛弃疾唱和最多,二人词风骏迈豪爽,颇为相似。赵善括在与友人唱和酬赠之间,表现出其渴望收复中原及其壮志难酬的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10.
爱国词人辛弃疾是中国词史上的一颗永远闪光的明珠。他的词风格之豪放,思想之深邃,为后世所折服,同时又由于他壮志难酬,蹉跎终老的境遇,使得他的词的格调又不免苍凉沉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最能体现他这一创作风格特征的。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初济南人。他出生时正直中原沦陷,民族灾难极为深重的时代。民族的苦难,时时搏击着童年辛弃疾幼小的心灵,家庭中老祖父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薰陶使诗人从小具有远大的志向。公元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南下侵宋,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二千多人的义军参加了耿京的农民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推荐了40首必学诗词,其中辛弃疾的词有3首。辛弃疾的词充满豪情万丈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教学中教师可将辛弃疾的必学诗词与另外两首词组成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品鉴、探源,深刻感悟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情怀,探寻英雄之志的源头,为学生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他生于济南,出生时,家乡已为金人占领,目睹了国破家亡的苦境,对沦陷区的北方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参加山东人耿京领导的抗金农民起义军,耿京被叛徒谋杀,辛弃疾带领五十人冲入敌营,生擒叛徒,投归南宋。 辛弃疾有恢复中原的大志和出众的才能,一生志在抗敌报国,反对投降妥协,因而他在统治集团中屡受打击、排斥,处境孤危,无法施展其才能,便把夙愿未酬的一腔悲愤寄托在词作之中。辛弃疾词中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是一本难得的、极其珍贵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3.
汤新亮 《上海教育》2013,(13):72-72
南宋词人辛弃疾生活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作为爱国志士,他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的深切忧虑,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表达了对沦陷乡土的缅怀和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讽刺,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等。愿挽雕弓收失土。辛弃疾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他立志当一名抗金卫国的战士,因此他的词"大声镗鞳,小声铿訇",为别的词人所不及。他有过投身抗金斗争的经历,所以词中常表现火热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词作众多,其晚年闲居瓢泉时所作的词中思想构成复杂、内涵丰富,从其出发分析辛弃疾晚年的思想世界,并结合南宋时期思想史发展的背景,可以探讨辛弃疾晚年思想复杂的根源。对比其他南宋文人的创作与思想,最终可以确立辛弃疾作为南宋词人的代表在南宋思想史上所具有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南宋爱国的英雄词人,辛弃疾的人品和词作被后世广为推崇。他一生以爱国志士自居,故一方面爱国主义是其世界观的核心;而另一方面,辛弃疾的世界观也同时呈现出矛盾性和复杂性,这也体现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他的世界观时,我们应辨证全面地看问题,切不可偏颇。其世界观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与姜夔共同铸就了南宋词坛的辉煌,作为爱国文人,词坛前辈,辛弃疾其人其词对姜夔都有很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对稼轩爱国词对姜夔词的影响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的传统,进一步把词从伤离送别、儿女闲情的藩篱中解放出来,表现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他也力求创新,力求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弃疾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翠刻红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相似文献   

18.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一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被金兵所占,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怀着收复中原的愿望,先后向朝廷上《美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与开禧北伐李传印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以满腔忠豪之气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格调激昂、风格豪放、情致深沉、苍劲悲凉的脍炙人口的名作,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对中华民族积极奋进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对辛弃疾写作这首词的目的和作者在词中表露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以文为词”之质实、“以诗为词”之清空两大层面对辛弃疾词风进行了理论探讨, 认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不是纯然的散文化, 也并非纯然的诗歌化; 而是兼容诗文异质并对此进行重组后形成的风格特色。这种词风既符合宋代文学思想, 又具有南宋词的新质, 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