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其深层次原因是在于政府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因此,问题的解决也应当从制度层面入手,通过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健全法制;完善税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域间的经济差距问题日益严重,形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间的制度差异。而制度差异目前主要反映在所有制结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针对各地区的不同政策措施。同时,各地区不同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行为,及非正式制度差异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为减少制度差异应当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推动市场化进程,改变原有的阻碍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制度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制度变迁在城乡产生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供给失衡、制度的适应性、要素市场、价格机制及旧制度残存价值的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进行制度创新,实现城乡资源、制度全面贯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影响收入流动性的制度因素出发研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较强的收入流动性特别是当向上的收入流动性大于向下的收入流动性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社会冲突就会大大降低和减少。那么分析影响收入流动性的制度因素就成为了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从土地制度和农村人力资本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探讨了制约内需扩大的主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进而提出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速城市化进程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是我国确立的财政职能之一。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出现明显扩大的态势,要求财政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制度安排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功能弱化,需要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对此,提出了加强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乡收入差距不合理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通过了解我国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的具体现象,分析我国产生城乡收入差距不合理现象的原因,包括政策和体制等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种相对扩大,没有出现两极分化;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分配制度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配制度的变化是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通过透视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分析分配制度创新、制度缺陷和政府调控能力等方面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缩小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努力探索新的分配形式和政策调控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城乡教育差距的分析视角与实践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教育差距是众多教育差距当中最令人担忧的一种,人们一般把它的形成归于制度不合理,而有意忽视存在于城乡之间的地域性差距或自然差距.制度分析显示了人们对政策因素的过于依赖以及对非政策因素的过于忽视.生态学全面的、联系的和开放的思考方式告诉我们,学校并不是惟一起作用的教育机构,其他各类社会机构均是有用的教育资源.因而考察城乡教育差距的形成原因及化解办法需要综合考虑各类教育资源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背景下,通过引入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的概念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超边际分析,证明了两个地区不同的交易效率演进路径是形成地区间人均真实收入盖距发展变化的主要根源.因而,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改善中西部地区制度创新和商业交易环境,对于缩小我国区域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对河北省地区间财力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平衡河北省地区间财力差异的效应进行了实证性评估,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末以来,现代国际引渡制度相对于传统国际法上的引渡制度而言,已有了飞跃性的突破。但反观200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却与现今的国际引渡制度存在不少距离和不足,文章在总结国际引渡制度新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找出了我国《引渡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引渡法律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不完整,农户土地收益权残缺,农民和农民集体没有事实上的土地处分权.要使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产权,就必须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放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把土地的所有权完整地交还给农民.实现农民对土地的私有制,明晰土地产权,有利于形成农民对土地的稳定预期,有利于土地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选用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使用中国各省份1979~2005年的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各区域的要素产出弹性系数和规模报酬情况.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已经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而中西部地区规模报酬呈递增的态势,因而,从投资流向的选择来看,资本投向中西部地区将会更有效率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并有助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16.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trend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it is not a solution to the many problems in education faced by these countries. One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decentralization is disparity between regions or schools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This paper offers a justification for such a view by studying the case of the Indonesian education system.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about 5,000 Sekolah Lanjutan Tingkat Pertama (SLTP) schools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The method of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es and effects of factors related to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upon educational outcome, and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decentralization in Indonesia. The main finding of this research is that increase in the school budge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leads to higher test scores and lower dropout rates. Such positive results, however, turned out to be less significa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 became weaker, during the period after decentralization had started. This was particularly the case for the group of schools whose budget level was relatively small.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to consider measures aimed at correcting the disparity between schools as well as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用人均GDP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σ系数及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分别测算了1999年至2007年西部地区12省内部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内部差距逐渐拉大,这不但表现在西部12省(市、区)的总体差异,而且表现在地理位置相近的西南地区各省份之间、西北地区各省份之间,以及收入水平相当的高收入省份之间、低收入省份之间。借用马尔可夫链方法考察单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行为变化,发现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两个分别向高水平和低水平演进的趋同集团,且稳定性很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研究,我国东西部在地域条件、经济条件和教育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何促使西部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本在西部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念、新举措、新对策和新构想。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分层与小康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建设小康社会中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首先,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总体特征是一个差异性极大的社会,表现为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异、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形状、身份地位的等级制度。社会分化对于社会不稳定有重大影响。其次,社会分层的新近变化表明,贫富分化差距上升,财产的集中化程度比较高,城乡分化和区域分化问题突出,低收入群体与主体社会脱节。再次,社会分层的变迁中的积极因素包括:个人努力的因素在地位上升中的作用逐步增加、出现了相当部分的人整体社会地位上升的现象、利益的多元化缓解了社会矛盾、社会团结指数上升、中间阶层比例扩大。最后,应采取的对策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建立覆盖面更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新督导模式是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督导的先进经验,特别是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成果,结合西南地区项目县的实际情况,融入新的督导理念和方法,探索和形成新的中小学学校督导模式。论述新督导模式与传统督导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指出新模式对督导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