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也常听到这样的感慨:这年头当一名教师真不容易!事实也恰是这样:教师本身就是知识人,在这知识竞争、资讯爆炸的时代,21世纪的教师该有多少知识需要去汲取!社会像个万花筒,各种信息纷沓而来,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2003,(11)
有一个说法,叫做现在的教师要“从‘一桶水’到‘长流水’”。意思是说过去强调“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知识更新快了,传播途径多了,即使有了“一桶水”也可能很快成为没有用的“死水”,学生只能在这种“死水”里讨生活,怎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呢!这种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的思想是值得赞许的。  相似文献   

3.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合格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关于“一桶水”和“一杯水”关系的理解,传统上强调的多是教师知识的给予,而缺乏对学生接受过程中情感的关注和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尊重。因而关于教师的“一桶水”的的理解一般大都是从“量”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很少从“质”的角度来探讨现代教育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水质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决定学生’一杯水”的水质,与学生知识网络体系的构筑和人格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蕙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连自己都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而教师要在创设和蔼可亲的愉快的教学气氛外,显然还要设法改善自己的“一桶水”的水质,把“科学饮料”化为美味之琼浆,甘爽之玉液,使学生趋而乐饮之。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加以分析,以期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4.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今天的教师需要具备的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在21世纪将继续展示其无穷的魅力,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越深,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  相似文献   

5.
6.提高教师观 21世纪的基础数学教育呼唤一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作为跨世纪的数学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 人们常用“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来比喻教师专业知识深度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仅仅满足于通晓教学大纲和  相似文献   

6.
董琦 《河南教育》2004,(10):25-25
人们常把师生之间知识量的比例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意思是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本身必须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笔者以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惟一因素。要想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创造教育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占据了不可替换的地位。21世纪的高中生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将来学习打下牢固基础。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呢?“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是教育圈当中的一句老话。虽然话挺简单,但是包含的道理很大。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尤其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光把课本上的知识讲清,课外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课下经常有学生问到如何配置一台电脑等问题,如果我们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对现在电子市场上电脑各个配件的价格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的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一桶水”的质应达到什么要求呢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我们知道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都说明教师必须要精通所任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 ,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认为有了“一桶水”就能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 ,而不求继续学习 ,给自己的“桶”进行装水、加水、换水 ,那绝不会如愿以偿的。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只有不断…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是源于容貌,而在于个人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教师的魅力首先表现为自身有比较突出的专业知识,如果学生提出一个难题,教师总是无法解决,这样的教师魅力一定有限。以前的说法是:要想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在当今这个信息万变的时代,要想给学生一桶水,教师都应该拥有一条常流常新的河流,不管年龄多大,教师应该时刻给自己充电,保持知识的更新与时代同步,不要让自己成为“古人”。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法、新评价,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把教师推到“风口浪尖”。面对“二次创业”挑战,许多中小学校长表示,以前形象地说: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桶水”。现在,“一桶水”不够了,教师要成为“抽水机”,源源不断地吸收补充新知识、更新  相似文献   

12.
“一桶水”析王辉,邢福有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对教师在知识素养方面的一种比喻,它说明了教师要以足够的教学知识去教好学生,必须具有足够的所学知识。教学知识和所学知识不是一个相等的量,教学知识的构成源于大于自身的所学知识。因此,倡...  相似文献   

13.
谈到教师知识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传统说法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在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方面,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把这句话当做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标准”,则未必妥当。首先,衡量学生成绩需要正确的质量观,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同样如此。怎样确定“一杯水”或“一桶水”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有了“一桶水”是否就是合格教师同样要打个问号。其次,倒“水”还有个方法问题。你提一桶水往一只杯子里倒,很可能洒在外边的多,倒入杯中的少,浪费且不说,未必能把杯子倒满。况且,这样做难脱“注入式”…  相似文献   

14.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谙熟“一桶水”的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对“一桶水”进行思考。一是我们有没有“一桶水”?经年累月的“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还能剩多少?知识的遗忘率和增长率一样是惊人的;二是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三是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质又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四是有了“一桶水”能否倒满学生“一杯水”?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一缸水”也无济于事;五是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所付出的劳动,所花费的…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九十年代教育界颇为流行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信息化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只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教师应是“一口井”,经年有源源不断的清流奔涌出来,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位“挖井人”,挖掘学生之井,让学生也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6.
水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物质。提起水,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如果把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比作一碗水,那么教师就应有十碗水甚至一桶水,这说明教师应掌握广博的知识。认真思考一下,又会想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还得有一溪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库应从“一桶水”变为“一溪水”,源源不绝,这说明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再深入思考一下,教师又会想到“与其给学生饮水术,不如给他们寻水术”,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坏教师奉送真理,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17.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需要有一桶水。这是一个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说教师的水平需不断提高,否则将无法传授知识。现在看来,给学生“一碗水”甚至“一桶水”已经没什么大意义了。一旦学生把水喝完了还将如何?找老师要去吗?  相似文献   

18.
积聚学识 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聚学识提高教学质量黎旭坚过去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当今的要求是,“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更新的水”,以此比喻教师专业知识深度的重要性。这句话对我很有启迪。作为教师,仅仅满足于通晓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9.
谁都知道,教师要胜任教学,首要的条件是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基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然而,教师的“一桶水”要变成学生的“一杯水”,还有个如何“倒水”的问题。即便“倒水”得法,能注满学生的一杯水,那还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光靠教师倒的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此话有理,但还要加以补充。 勿庸置疑,教师的主要任务首先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智能,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传授知识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正如《学记》所言:“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能博喻始可为人师。”意即知识贫乏当不成教师,知识广博才能当教师。如果一个教师对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