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由教师来完成的 ,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思维 ,引起学生的猜想 ,进而促使学生对自己猜想的正确性进行论证 ,这是核心。激发兴趣、提供必要的资料只是手段。下面就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如何创设学习情境 ,谈几点体会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处  相似文献   

2.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会猜想,对学生学好数学和今后发展都十分重要;会猜想,可以使不少知识成为自己探究和再发现的成果,学习也因此变得有趣和快乐.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有“提出假设”这一必不可少的步骤,许多假设本身便是猜想.因此,具有一定的猜想能力是一个人思维能力和学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 创设猜想情境 激活一个“欲”字 问题启动思维,好奇激发猜想. 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首先要激活他们的猜想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们产生一种十分想知道结果并积极去预测结果的强烈冲…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新课题,要求教师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设问解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创设类比-猜想-论证情境,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启发诱导一题多解,运用归纳-猜想-论证思考方法,以及运用类比、特殊化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学活动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相似文献   

5.
自主探索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活动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能动性 ,形成主体意识 ,发展创造性思维 ,养成创造性人格。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的活动 ,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让学生猜一猜牛顿说 :“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作不出伟大的发明。”猜想是直觉思维的一种形式 ,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猜想引进课堂 ,并且积极创设猜想情境 ,给学…  相似文献   

6.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猜想型。猜想是在对研究对象、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和归纳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及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思维方法。二、类比型。类比是在两类不同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之后,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思维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归纳、类比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  相似文献   

7.
刘丽君 《湖南教育》2005,(17):35-35
一、创设适宜问题情境问题是对心理活动的一种刺激。要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必须使学生面临一种“令人困惑的”“、充满张力的”环境,或是说给学生一种“刺激”,并使这种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形成差异,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主体学生只有面临新的未知的知识或情境才会产生问题,引发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数学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发掘他们质疑、猜想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如下基本要求。首先,要以一定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为此,广大…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正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而获取学习数学一般方法、原理等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因此,进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寻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形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独立或合作发现问题、观察猜想、实验操作、逻辑推理、表达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创设一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唤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是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教学的任务应是创设问题,教学的艺术就是解决问题的艺术。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设疑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把课堂教学组织成:设疑一质疑一释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胡燕 《湖北教育》2003,(23):31-3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体验数学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缔造一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思维是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而启动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值得品味,并愿意体验,自主地探究。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而要教好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呢?大家都知道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于求知,主动思考;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自主探究”地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深刻认识“主动探究”在学习数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一、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氛围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强调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情境,师生和谐于一体,并围绕相关问题而探索,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具体到讲授“归纳-猜想-证明”一课,可从讲述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引入,给学生以探索求真的感染力,同时揭示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真理的思想方法及意义.适时提出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学习和体会数学归纳法在探索性问题求解中的运用,体会“归纳-猜想-证明”这一认识事物重要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且又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  相似文献   

16.
1注重情境创设,问题得当《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因此,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情境创设通常有问题情境的创设和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思维情境的创设.在这四个课例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四位教师都非常注重问题情境和思维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7.
猜想在学生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猜想.已经成为学生当今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教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观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对数学教师而言,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思维是伴随着某一问题情境产生的情感、动机、过去有关经验和记忆。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活思维、拓展思维,提升思维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来自于疑问,意向产生于恰当的问题情境."[1]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条件和关键;是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借此与同行分享。一、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