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多极力量并存的国际新体系。它的形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经过一战的洗礼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这一体系仅存在了20多年就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破 ,并随之而解体。虽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史学界争论较少的问题之一 ,但由于其对世界历史尤其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非常深远 ,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因此 ,凡尔赛—华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瑕疵之勘正华盛顿会议是一战后继巴黎和会之后召开的一次特别重要的国际会议,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战后世界和平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所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而这一国际体系是靠国际联盟来维持的。但这两次国际会议讨论和解决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密切相关 ;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的国际事件 ,又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联。因此要搞清和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就不能不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说起。该体系建立后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 ,最终导致崩溃。它的彻底崩溃之时 ,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之日。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其建立的时代背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 .巴黎和会及其后协约国及参战各…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如同列宁所说,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国际秩序。它不仅存在着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尖锐对立,也未能消除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一九二九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起来,其表现形式是激烈的“经济战”和“外交战”,其实质正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  相似文献   

5.
[单元知识解析] 本章主要叙述的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情况."一战"使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它们为继续争夺世界霸权,建立起在暂时妥协基础上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西方和亚太地区调整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从而赢得了20年代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2005,(1):61-6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于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其维护机构是国际联盟。但是体系内部矛盾重重,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都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决定了其最终必然崩溃。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  相似文献   

7.
1.20世纪30—40年代的国际形势:①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导致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加剧。从20世纪30年代起,德、日极力想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冲破英、法、美三大国的束缚,更多地分享世界权益。②社会危机的不断  相似文献   

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所签订的合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包含《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该体系的形成,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逐渐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单元导读】本单元包括两大历史时期: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到20世纪20年代,涉及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等历史事件,反映了一战后初期东西方世界的概况。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到194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涉及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其间,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说课内容:《帝国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第一章,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学习一战的前因、后果、经过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其实质是一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这节课承上是一战打破了维  相似文献   

11.
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它的构成包括:新“绘制”的战后世界政治地图、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政治体制、以三大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经济体制。雅尔塔体制反映了全球化的需要,全球化推动着雅尔塔体制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德国的发展轨迹极为典型。自从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德国借着国家统一和两次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随后德国相继经历了战争、战败、再复兴、再挑起战争、再战败。在二战后,德国终于跳出战争怪圈,与其欧洲邻国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成就了今天德国的大国地位。德国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再度迅速崛起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尤其在崛起方式、统一问题、外交选择和文化实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苏联的出现引起民了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不安,基于意识形态和一战后世界和平的考虑,苏联排斥在巴黎和会之外,这种安排上使苏联处于欧洲的边缘。“边缘化”政策导致欧洲均势的破坏,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二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叶“亚洲的觉醒”革命风暴作为现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序曲 ,对亚欧之间殖民地 (附庸国 )与宗主国的依附关系形成强有力冲击。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对亚欧关系的演变产生决定性影响。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对其亚洲殖民地的控制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成为欧洲殖民体系崩溃、亚洲民族新生的历史催化剂 ,使亚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此外二战期间亚欧大陆两端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同仇敌忾、互助合作 ,则成为该时期亚欧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末发生在刚果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地区最大规模的地方冲突。第二次刚果战争的爆发主要有四个原因:不可弥合的种族冲突;安全需求与地缘政治因素;巨大的经济利益;刚果政府的腐败和软弱。第二次刚果战争在非洲具有典型性,对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委任统治制”与“国际托管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结束后,美国针对殖民地问题提出了"委任统治制"的方案。二战时期,面对新的全球局势,美国又提出了"国际托管制度"的方案。委任制和托管制代表了美国处理殖民地问题的两种模式。通过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案的异同,我们不但可以认识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实质,同时也可以认识世界殖民主义的性质和机制,也有助于我们深刻地透析和洞察美国广阔和深厚的非殖民化思想传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和研究美国外交。  相似文献   

17.
Written and published during World War II, Eleanor Estes’s Rufus M. (1943) is set during the time of American involvement in World War I, the war of the author’s own childhood.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book was named a Newbery Honor title, many critics have found it unsatisfyingly unstructured and episodic. I argue, however, that the book is far more unified in its construction than these critics recognize and deserves study as a revelatory title about how the First World War was presented to young reader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his dauntless determination to support the war effort, young Rufus shows himself to be an iconic home-front hero of precisely the sort encouraged by the United States propaganda machine. But read carefully, the book has such an air of pervasive melancholy and contains so many scenes of disappointed hopes and disillusioned dreams that it can be read as encoding doubts about the first war’s legacy. Despite Estes’s clearly intended attempt to provide hope for young readers, the reality of World War I’s ultimate failure haunts Rufus M. as a sort of pentimento, a darker set of images revealed beneath the text’s surface optimism.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野兽派等;二,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达达主义等;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抽象表现主义等,通过展示每个流派的思潮、特征、等,梳理了这段时期的各种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19.
World War II has been edging out World War I in British classrooms where the study of themes provides the core of the work. Ageing adults have been cross-questioned, fathers faced with the old challenge, “what didyou do in the war, Daddy?” and previously unsung heroes have willingly reminisced into tape-recorders, provided souvenirs for exhibitions, or anecdotes for essays. A recent spate of novels, which David James discusses in this article, offer young readers a range of insights into the period.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100 Italian eighth grade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s – the first based on problem-solving through discussion, the second on individual problem-solving – on students' learning of two historical topics (World War I and the economic boom), interest and self-perception of competence in history. The intervention based on discussion produced greater situational interes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inquiry. The topic of World War I turned out to be an effective source of situational interes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showed that situational interest elicited by the use of discussion and by World War I impacted both on students' individual interest and on self-perception of competence in his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