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青年记者》2016,(3):11-12
1918年11月7日,梁巨川出门前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梁巨川说:“能好就好啊.”说罢,就离开了家,为了一个时代远去的背影…… 2015年也正在远去,它的背影如此让人留恋.新常态下的中国和世界一道,在曲折中坚定前行.  相似文献   

2.
梁济之死     
一、这个世界会好吗再过几天就是梁济60岁的生日了,他的心情益发变得淡定。世事既然已坏到了"极处",蓄志已久的那件事,还有必要再彷徨吗?"去年已决心今年不复听卖菱角声,不吃西瓜矣"。轻描淡写中杂糅着的绝决,非事过之后无人可以警觉。早在九月间,他的子侄辈,就张罗着"征诗文、治爵觞为寿",打算为他庆贺十月初十日的花甲之诞了。但梁济不许。表面上,他的理由是:"非虚伪点饰之词不能成诗文,诗文世界即是虚伪世界,奈何置我于虚伪之中?"而隐意,则在于"以国变余生作寿为耻"。儿辈昏  相似文献   

3.
凯文·凯利提出这个问题——"科技想要什么?"看上去倒是颇有深意.你想想看,我们会不会问"火车想要什么?"或"钢笔想要什么?"当然不会,我们也不会问"蚯蚓想要什么?",因为我们不会对那些我们认为它们没有自由意志的低级生物问这样的问题,更不用说对没有生命的东西了.现在凯文·凯利问"科技想要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他已经将科技视为一个有生命、有自由意志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4.
感动     
档案工作虽是平凡的,但也随时会出现让人感动的事情.有一次,我到单位水房打水,刚要上楼,一位满头大汗的老者拦住了我,问:"小兄弟,咱们这儿能查知青的底儿吗?"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来查知青档案的,就说:"可以呀."回头看了一眼阅览室,没有人,我就说: "请您跟我来吧,身份证一会儿给我.""好的,好的,让你费心了,嘿嘿……"他边说边跟我进了阅览室.  相似文献   

5.
大胡子和我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的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从诞生之日就引起"百家争鸣".如果今天还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民生新闻?"也许业内的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太落伍了吧.民生新闻已经遍地开花了,还问这样的问题?"这正真实地反映了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境地:它真正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多些指南     
白酒里有塑化剂,奶粉里有三聚氰胺,食品添加乱象丛生、食品安全屡出事端,人们会问:"国家标准是多少?" 校车事故频频,行人过马路无视红绿灯,社会车辆不肯避让急救车,人们气愤:"这事没有法律管吗?" 衣食住行,大事小事,问问法规、问问标准"怎么看",成了公众及媒体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及行动依赖. 教育部不久前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参照,希望借此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可有人视之为一个"统一标准",并进而质疑:几岁的孩子,能做得到吗?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4,(1):59-59
<正>懂音乐音乐课上,老师弹了一首贝多芬的曲子。小明问小华:"你懂音乐吗?"小华:"是的"。小明:"那你知道老师在弹什么吗?"小华:"钢琴。"雷锋学校的男女厕所相连。一女生去厕所忘记带卫生纸,正在难堪时,隔壁男卫生间传来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从诞生之日就引起"百家争鸣".如果今天还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民生新闻?"也许业内的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太落伍了吧.民生新闻已经遍地开花了,还问这样的问题?"这正真实地反映了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境地:它真正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有个故事对新闻工作者很有启发.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1.
今天,如果有人问:"电视文艺是何种艺术门类?"大概,会引起众人的七嘴八舌.确实,开办几个气气派派的栏目,搞几台轰轰烈烈的大型文艺晚会,便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不可否认,电视艺术在其兄长艺术面前,的确是个才华出众的"神童".电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现象,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神往的创造.当新生代网络崛起之时,电视文艺如何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呢?  相似文献   

12.
一定要幸福     
吴倩 《报林求索》2012,(1):86-87
"你幸福了吗?"央视名嘴白岩松在新书中问。"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都信人民币吗?"幸福已经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可是,幸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迎向风雨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相似文献   

14.
清明时节回乡下扫墓.出了火车站,接站的亲戚领我穿过站前广场,直奔一条僻静的小街."我们不能在那边叫车吗?"我指着那些在广场上待客的出租车问."哦,我们的出租车在那边."亲戚向小街的方向一指.我有点不解."他们找的是熟人."早到一天的哥哥插进来解释了一句.熟人?我更加不解了."为什么要找熟人呢?""咳,反正要用车,把活给熟人不比给外人强吗?"亲戚的回答马上让我想到"关系"这个词.  相似文献   

15.
经常有学生问我:"学新闻,未来还有出路吗?"我理解问话隐含两层意思:其一,今天已是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有人说是"全民皆记者"),在此情况下,新闻人还有优势吗?其二,高等学校的文史哲经法等文科专业甚至是理科  相似文献   

16.
你幸福了吗?     
吴倩 《报林求索》2012,(1):88-91
<正>"你幸福了吗?"央视名嘴白岩松在新书中问。"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都信人民币吗?"看起来,幸福已经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辛航 《北京档案》2000,(2):14-16
1999年7月的一天,崇文区档案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您好,请问是姚局长吗?"是,我是姚淑云."我是市档案局人事处,您单位今年被我局推荐为全国先进单位,请您将事迹材料准备一下好吗?"姚局长听后,狐疑地问到:"你们打错电话了吧?我是崇文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翻阅了过去的采访记录本子,找到了我同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宋万有的谈话记录.这是1954年冬天我在黑龙江省采访时的事.谈话是在马车上进行的.其中有一段这样写着:"你是哪一年复员的?"我问."五二年."宋万有答."在部队上待了四五年,乍回到农村还习惯吗?"  相似文献   

19.
作为编辑,每逢约稿,常会听到"收费吗?"一问.作为省委党刊,配合省里的工作,宣传报道是正常任务,从来没有收过费用,所以被人这样一问,总觉异样.次数多了,就觉心中有点堵得慌.  相似文献   

20.
一位久居巴黎的华人,姓蔡,绰号"老巴黎".他问我:"你在巴黎也住了不少天,能说出巴黎哪几样东西多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