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教学内容。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活动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美术教育活动是利用美术手段,对当代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欣赏身边的美。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具有启蒙作用,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欣赏探究性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新的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教师引导小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探究,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感。以探析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为题,对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欣赏探究性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对小学生关于美的感受、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欣赏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强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基于此,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和小学生审美情趣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美术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的目的,也能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实现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美术学习效果保证的重要基础条件,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策略则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小学美术是"美"的艺术,教师要关注"美",渗透"美",引导学生感知"美",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结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实例,分析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信息量急剧增加,小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也更为宽广,这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现代传媒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应从营造诗意课堂、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积累审美文化底蕴等方面下功夫,既要教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还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深入生活进行美术创作,不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杜建华 《考试周刊》2023,(14):147-150
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主题活动方式,可以有效地整合美术知识,让小学生在美术主题活动中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主要结合小学美术课堂主题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对当前小学美术活动中主题活动开展的原则进行分析,探讨了小学美术课堂主题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莉秋 《江西教育》2024,(19):76-7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美术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以美育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般来说,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要想让小学生具备认识美、爱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就要重构教学理念,将美育教学贯穿于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其教学情况会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在实践中,要全面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视力度,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得学生可以保持纯正的心理,促进小学生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刘忠 《福建教育》2023,(31):30-31
小学美术课程是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课程。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提升艺术修养必须经历的活动和过程之一。作业是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探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类作业的设计策略,以期对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小学教师应当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美术作为小学义务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涵养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对在小学美术中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探究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小学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创造,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怎样进行引导,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成为当前每个小学美术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小学课堂上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改后,小学美术课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绘画教学是小学美术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绘画教学对小学生审美情趣、绘画技巧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还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广大小学美术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有益尝试,希望寻找到简单、有效提高小学生美术绘画技巧的方法。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小学生美术绘画技巧,教师至少要做到三点,即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课堂、教师示范绘画。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美术教学是一种开放的行为,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表达并与他人分享,进一步带动和推进小学美术中欣赏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提升小学生的美术修养,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方位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4.
兰鹏 《学周刊C版》2019,(24):165-165
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属于美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综合修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受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审美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美术欣赏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实现小学生综合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美术是一门传播美、欣赏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艺术学科,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美育,除了完善授课内容外,美术教师要重视美术欣赏课的开展,通过让学生欣赏、评述、品鉴、模仿、创造等艺术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并且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观察、分析、体验、加工、整理的科学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6.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审美能力对于个人修养、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现阶段,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走进美术课堂,也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审美能力为导向,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7.
美术学科一直都是让小学生展开视觉艺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科目,影响着学生审美情趣的变化,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关键科目。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组织情感教育活动,通过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来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美术体验,使小学生在美术课上有更加自主的表现。从创设美术情境,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解放学生思想,让学生自主鉴赏美术作品;完善激励性课堂评价,保护学生积极情感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如何全面落实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盛行的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更加重视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阐述了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教学的意义,随后就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模式进行了整体分析,最后,提出了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对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权笑 《江苏教育》2024,(5):89-90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等美育理念运用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并大力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以此强化学生自身的审美认知能力,使其在体验中理解美术内涵,增强其欣赏美、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大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小学美术教学是一门专注于美的教学,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去形成审美观念,提升审美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再形成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审美和丰富的情感及完善的人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润入情感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又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情趣,使得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