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瓶梅》问世以来就屡遭禁毁,直到现在依然被限制发行.读《金瓶梅》,我们能看到故事外的世情;看万千世相,我们又会找见《金瓶梅》中各种人物的影子;观《金瓶梅》一书的坎坷遭遇,我们可以窥见自己内心的阴暗.从《金瓶梅》说起,从社会的种种怪现状谈起,反思人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与《金瓶梅》在整体构思上有着的相同和相似的特点,本文拟从花园意象、色空主题、人物塑造及命名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证。两书都以花园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地,并蕴含深层意义。两书的中心主题都是感慨人生如梦、富贵不永、色即是空。两书在人物聚集的方式、重叠或映衬人物的设置方面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金瓶梅词话》是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一段故事为基础扩展而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情节大相径庭,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改换了。在《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出在阳谷县:而《金瓶梅词话》则将人物故事统统移至清河县。同时,书中写到的地理方位也纷乱错杂,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三国》写历史故事,人物多取自正史,并无太大改变;《水浒》写传奇英雄,人物来自民间传说,至施耐庵手中虽小有改动,大体仍依原样;唯《金瓶梅》乃劈空杜撰,全无依傍,故人物命名亦花样翻新,颇多创见。《金瓶梅》中的人物,除部分袭自《水浒》,部分来自正史或以当代人物入书,部分移自稍前的话本或戏曲,而更多却是作者虚构的。与《三国》、《水浒》不同的是,《金瓶梅》中的虚构人物,多有于命号中寓深意者,这一点早为张竹坡看破。他在《金瓶梅寓意说》中云:“稗官者,寓言也。其假一人,幻造一事,虽为风影之谈,亦必依山点石,借海扬波。故《金瓶》一部,有名人物不下数百,为之寻端竟委,大半皆属寓言。庶因物有名,托名摭事,以成  相似文献   

6.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7.
20多年前笔者就提出,《金瓶梅》是从艺人集体创作向文人独立创作发展的过渡形态的作品的观点。2010年在《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出版时,将此观点概括为《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此文又对"过渡说"进行哲学思考,用"扬弃"这一概念研究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金瓶梅》是一部从艺人集体创作(《水浒传》)向"无所依傍的独立的文人创作"(《红楼梦》)发展的"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过渡形态"乃是《金瓶梅》成书方式的本质特征。这是笔者对《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的最新阐述。  相似文献   

8.
小说《城南旧事》改编为电影《城南旧事》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来源于改编中的"同"与"异"。"同"在于:叙述视角相同、叙述结构相仿、抒情方式与叙述节奏相似;"异"在于:情节故事的删减与人物设置的变化、人物心理与性格描写上的差异。电影《城南旧事》的改编正是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按照电影的表现方式进行了新的再创作才取得了改编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问世之后 ,以《金瓶梅》人物为骨架的续书也开始登上古代小说舞台 ,如《玉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金屋梦》、《三续金瓶梅》等。对《金瓶梅》续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 ,将有利于人们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与东京开封──《金瓶梅》社会价值初探王基《金瓶梅》与东京开封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是涉及到这部有争议的小说的社会价值的评断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列。一、《金瓶梅》与东京相关的人物《金瓶梅》中与东京相关的人物数量是...  相似文献   

11.
象征是寓言体小说《蝇王》的主要写作手法。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和情节对人物思想和作品主题的表达起了很大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小说中有着复杂以至矛盾意义的"火"及相关情节的涵义和作用。《蝇王》中的"火"深化了各主要人物的思想内涵,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对立,从而展示了野蛮与文明的对抗和无知与真理的冲突,并通过这些矛盾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体现了《蝇王》的语言和哲理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The Book of Job, Dante's The Divine Comedy and Goethe's Faust are called a trilogy of probing the mysteries of human being and universe. A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s of the wisdom literature in Bible, The Book of Job attracts lots of scholars' attention to study it from literary perspective. Narratology is a theory study narrative, text, characters, plots and narrative skills. This paper views characters and plots in The Book of Job from a narrativ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3.
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采取了理念先行的叙事策略。其故事都是在预设理念的指导引下安排人物,编织情节。这种策略在文本中体现在随意而巧妙的情节,符号化的人物,公开表现自我式的评论上。  相似文献   

14.
文章着重从历史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人物语言三方面探讨了<史记>叙事写人的虚拟性特征,这种艺术想象力在<史记>中的加强对于叙事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借用《圣经》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原型形象来达到借古论今、阐释自己思想情感的目的。本文通过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描述来探讨其中的圣经元素。  相似文献   

16.
吴天明导演的电影《老井》改编自郑义的同名小说,电影在改编时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做了一定的改动,影片在表现3个人物时的共同特点是突出其身上的传统美德,弱化对其鲜明个性、反抗性的表现。主要改动的情节包括孙旺泉父亲去世情节的提前、神话迷信情节的删除以及以打井石碑结尾的处理等,使得影片与原著相比更强调生存的艰苦,赞颂民族的牺牲奋斗精神,却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远距离审视。探究改编的原因,一方面是小说与电影不同艺术形式导致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与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不同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与长、中、短篇小说相比,微型小说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即:摄取富于孕育性的瞬间;人物极少,情节单一;多用白描,留下空白;结尾精彩,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18.
媒人是宋元话本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同时也是小说中的"结构性人物",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宋元话本中还有不同类型的说媒场景,说媒场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话本小说市井氛围的营造和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十五贯”故事经由话本一、传奇的演绎,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已基本固定,其后各种戏曲形式和说唱艺术在敷演这个故事时,也大体上没有超出话本、传奇所划定的范畴。但滦州影戏剧本《十五贯》在继承传统“十五贯”故事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创新,使之成为一部新颖的、-具有影戏格调的“十五贯”故事。这种新变主要表现为人物设置与故事情节的改换具有滦州影戏韵味和相关的线索也具有滦州影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运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暗示小说情节的发展,烘托环境气氛、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塑造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带给读者一场视觉的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