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物流发展水平是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江浙沪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物流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设计了一套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浙沪地区与全国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江浙沪在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与江苏和浙江相比,上海在人均经济和物流信息发展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而江浙其余二级指标在全国处于前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我国长江经济带沿边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绿色发展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政府绿色支撑力三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12-2017年间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对优劣排序。结果表明,下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上游以及中游地区。根据各地区发展的相对协调性,将其划分为协调发展型、相对失调型以及低水平滞后型,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蔡冰冰  赵威  李政旸  杨慧 《资源科学》2019,41(10):1871-1885
长江经济带在中国区域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长江经济带分区及全局外向型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既有利于提升上、中、下游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又能为长江经济带早日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借鉴。基于邻近关系、地理距离、经济引力模型的权重矩阵,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局和分区两个层面入手,探究2005—2017年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3种权重矩阵下,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各市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更倾向于受到相邻市域的影响。②从全局层面来看,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第三产业比重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整体发展最显著的因素。③从分区层面看,上、中、下游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区域经济政策对上游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第三产业比重提升对中游地区外向型经济产生最积极的促进作用;交通连接度指数对下游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最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变,以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评价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动态演变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不同区域效率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下游、上游和中游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区域差距悬殊;中游地区技术进步优于上游地区,但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上邻近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高会对本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中游地区的溢出效应为负;整体上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开放均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环境规制与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但在不同区域各因素的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并为长江经济带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以及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从建设协调发展带、改进地方政策实施理念和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机理,从区域科技能力、科技产出、科技潜力三个方面构建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赋权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科技竞争力具有地带性差异,表现从东到西由强到弱的阶梯状分布趋势,科技发展能力最强的区域集中在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科技产出最多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呈"T"字型分布,科技潜力最大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区;地区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制对区域科技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田泽  严铭  顾欣 《软科学》2016,(12):38-42
运用改进的超效率DEA-EBM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2006~2014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以揭示时间演进规律和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考察期整个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得到提高。从空间分布看,长江经济带省际节能减排呈现出东高西低特点;从时间看,整个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呈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长江经济带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差异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并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在影响节能减排效率的诸多因素中,技术进步是推动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提升和区域差异缩小的主要动力,并得出结论与有意启示。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西部长江经济带需要快速发展和崛起.分析了中心节点城市在流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武汉为例,分析其在湖北长江经济带中的能级,并指出发挥武汉龙头带动作用的四个着力点是: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增长极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产业协调与带动作用、发挥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对外合作功能.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江苏沿海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GEM模型的内涵与实践特征构建了江苏沿海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进行专家问卷和企业问卷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AHP模型和GEM模型测定该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实证结果发现,GEM模型中六个因素的得分普遍较高,且差距不大;GEM得分530分,说明该地区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强的优势;外部市场因素得分最低,表明该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走向国际市场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江苏省各地区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城市的实际竞争力水平,引进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十三个城市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分排名。通过对江苏省区域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江苏省的十三个城市中,发达城市之间区域竞争力的差距相对较小,并且竞争非常激烈,但是由于江苏省十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的竞争力水平差异很大,南北地区经济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苏南和苏北两极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当前要提升江苏省整体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缩小南北两地差距,要坚持江苏省政府提出的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区域分类指导方针,并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的基础建设投入,以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至关重要,随着以科技金融、科技咨询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服务不断发展,科技发展得以较快进行。在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长江经济带战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针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评价意义重大。选取2009—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样本科技金融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为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高技术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12.
构建区域海洋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2012年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沿海各省份的优势和差异,对提升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新时代下,数字经济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从数字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储备等3个方面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托,运用熵值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从地区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省会城市与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级市整体发展较均衡;从年度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向好,至2020年受疫情影响发展水平有所下降,总体呈上升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推进,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增强,但是数字人才储备有所不足。  相似文献   

14.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关键。区别于以往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主要强调了集群与核心企业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从核心企业竞争力、人力资本竞争力、集群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等4个方面构建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核心竞争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潜力进行实际评价,得出关中-天水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核心竞争潜力的得分与排名,并发现关中-天水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集群财政科技拨款、集群占所在城市GDP比重3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吴姗姗  张凤成  曹可 《资源科学》2014,36(11):2386-2391
科学评价沿海各省海洋产业竞争力对于寻找竞争优势、改善竞争劣势、合理制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海洋资源环境条件、海洋经济产值、海洋产品产量、区域社会经济支撑等多种因素及其内部相互作用,建立了21个评价指标的省级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集对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别对11个沿海省(区、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算,根据两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得分,将海洋产业竞争力划分3个层次:广东、山东竞争力最强,应进一步发挥优势,有效提高海洋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天津和上海应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他地区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壮大海洋产业;广西、海南竞争力最弱,应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海洋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的角度对我国电信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首先运用产业竞争力理论和灰色系统的相关方法对电信业竞争力评价进行建模;接着,对所选取的八个区域中较具代表性的省市的电信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测评结果找出各区域电信业竞争力与其它地区存在差距的根源,进一步提出不同区域电信业战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运用Logistic模型研判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分析科技金融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关系和影响.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最先进入快速发展后期;科技金融通过科技资源、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市场融资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资本化还不能满足长江经济带高技术...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的战略,其沿线分布着我国的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地的多个石油化工基地,逐步成为了我国的能源高消耗地区,但该经济带却是我国的能源缺乏区,经济发展所需重要能源之一的原油,90%以上依靠进口或从外省(区)调入。能源安全已然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一大制约因素。认识并有效解决长江经济带的能源供需矛盾,是保障该地区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运用MATLAB2012a计量分析软件对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原油供需量进行预测,以此分析未来该地区的能源安全问题,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保障该地区经济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投入和产出的不平衡现状突出,产业竞争力差异性明显.本文在构建多层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层次分析法对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归纳了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弥补了现有研究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7—2017年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测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进一步对影响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地区差异显著;(2)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并不稳定;(3)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市场化程度、高等教育水平和产业现代化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并没有显著的作用,但这些外部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