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景观水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精神享受的不断追求,景观水体的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对景观水体污染现状和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各种传统治理方法之间的优势互补,提出水体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方法:利用多种方式建立水体自净系统,且对于不同的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许多地方湖泊都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主流的叶轮与耕水机等传统机械式充氧机充氧速度与效率仅约10%,橡胶管微泡充氧也仅为30%,这些设备体积大且能耗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高效智能化的水体富营养化动态抑制装置,让其既能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又能处理底层污水,保持或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一、高效充氧机构——"肺束"仿生构思肺的通气是肌肉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  相似文献   

3.
通过广西河池市南丹县车河-拉么矿区的大气自净能力、水体自净能力、植被自净能力和土壤自净能力的分析,揭示了该矿区由于大气稳定度差、风速小、静风频率高、工业区形成热岛效应等,因而大气自净能力低;矿区水体物理自净能力很强,生物自净能力很弱、化学自净能力由于多数金属离子进入水体,因而沿河水体、土壤、地下水都有污染,且上游、缓流处、河道拐弯处污染较为严重。矿区植被拦截能力弱,转移能力强。矿区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能力强、自净能力差,易形成严重污染。从而解释了为什么矿区达标排放却还是产生严重污染的原因,也为宏观决策和环境治理提出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4.
正水体富营养化源于生物所需的氮、磷等大量进入湖泊、河湾等缓流水体。在自然条件下,湖泊自身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5.
邵煜 《科技风》2015,(6):113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且通过研究和时间,我们也发现,污水中氮以及磷元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很多湖泊中都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赤潮出现也是由于富营养化导致的,所以,在进行污水处理的时候,必须重视脱氮除磷工艺的应用,将其作用发挥出来,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及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原因。根据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标准,探究了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采取的可行的解决措施,包括超声波除藻、生物控制、城市污水除氮和除磷、工农业废水控制、分污引水、底泥挖掘、洗涤剂禁磷和药物除藻等方法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婺江缓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现状及水生生物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婺江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本文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以及婺江富营养化的特征,以水生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同时提出了以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水体治理的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遗爱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测定水体理化指标和叶绿素浓度,开展水体水质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磷是水体的主要污染物,西湖和菱角湖不符合Ⅳ类水标准,水质较差;不同的水质指标表现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对而言,湖边水体污染较湖心严重;3个湖区均存在富营养化现象,其富营养化程度排序为:东湖西湖菱角湖;最后,对遗爱湖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及水质的改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西湾及防城港2020年的全面监测和2011—2018年的定点监测,并收集西湾海域1996—2010年的历史数据,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EI)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探讨西湾水体富营养化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0年雨季和旱季的营养盐含量均呈从湾内向湾外降低的趋势。雨季营养盐浓度高于旱季,且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严重,主要由于雨季丰沛的雨水将大量陆源营养盐(DIN和PO43-)输入到西湾。近30年西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呈先加重后减缓的趋势,1996—2007年水体处于贫营养化状态,随后(2008—2014年)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尤其在2011—2013年期间。P-S-R模型显示西湾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级,但压力等级为中高级,应加强防城江等污染源的治理。未来,长期开展陆源污染治理和海洋保护修复工程有助于改善西湾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10.
生物-生态法修复受污染河流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修复中的生物-生态法的原理是利用生物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转移、转化及降解水中污染物,使受污染水体达到治理要求。究其根本,这种技术是对自然界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本文通过对日本坂川古崎净化场的工程实例介绍,说明了这种治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并对南京的秦淮河治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0-2004年的大伙房水库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确定了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分区及发展趋势,指出了影响水库富营养程度的主要指标,最后分析了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景观水体的特点及当前水质污染状况,介绍了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结合实例阐述了生态修复技术是治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维持水体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从宜昌市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机理、形成过程的角度出发,根据高中化学知识对宜昌市地表水体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水质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中等城市地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防治修复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彰武县为了城区污水治理工作,实施人工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包括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工程、无动力潜流人工湿地工程、潜坝等。预计排放水体的污染物年削减量CODCr为150吨、BOD5为210吨、氨氮为75吨。削减入辽河污染负荷,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对于环境质量改善和流域水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部分湖泊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引发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氮磷元素超标。由于河口湿地具备强净化能力,文中以抚仙湖局部湖湾水体富营养化为背景条件,提出对不同湿地植物优化选择并合理配置以削减湖水富营养化程度。先选择4种湿地植物,分别为芦苇、子午莲、黄菖蒲和麦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氮、磷控制实验研究并分析以上4种湿地植物的吸收氮、磷能力和去除土壤中氮、磷元素的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湿地植物其植株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别,变化值范围为11.95~120.43g·m~(-2),其中黄菖蒲植株生物量最高,麦冬植株生物量最低;不同植物对氮、磷吸收比例和去除土壤氮、磷元素的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上述实验数据结果可获知,根据不同植物净化功能的优劣对不同湿地植物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以最大化地削减入湖水的氮、磷元素。  相似文献   

16.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对目前的水体富营养化中使用水生植物进行修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然后以水葫芦为例,介绍了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圆明园作为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参观游览。园区内水体主要由清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水进行补给,景观水体的封闭的特性使水体极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景观水体的可供观赏性,圆明园在防治富营养化上实施了多种生态修复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水体长达八个月的监测,分析圆明园来水水质与圆区水环境水质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并对园区水质做出评价。监测结果发现,水质在园区循环过程中得到提升,总磷,COD,氨氮都已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标准,但是总氮浓度过高使水质总体不达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镜泊湖水体中营养化指标的污染状况,来源及变化趋势,对镜泊湖水质富营养化作出评价,并对综合防治镜泊湖富营养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5)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面临的热点环境问题之一。水体氮磷水平过量是其主要形成原因,目前对其形成具体机制,已有一些解释。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富营养化,也存在具体的治理手段,本文就此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去景区游玩的人数增多,更多的垃圾被随意丢弃,过量给水中鱼类投食,由于人工引入水体环境狭小、流性差、自净能力弱等特性,水中氮磷等元素堆积,藻类过度繁殖成为了治理景区水体污染的首要难题,新型混凝除藻技术比传统方法更为先进,本文对景区水体藻污染治理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