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徐贵祥是当今军旅文坛上很有影响力的重要作家,2010年新作《马上天下》以崭新的英雄形象塑造和独特的战争创作观赢来了读者的如潮好评。徐贵祥在军旅小说创作过程中,由初期的"尚战不战"、"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的战争观表达,到创作中期的对初显战术意识的草莽英雄的成长书写,以及创作巅峰期时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思考、对兵家战术的初步探究等,体现了他军旅小说创作观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杨维桢为代表的元末铁崖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规模最大、诗人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乐府诗派。由杨维桢与李孝光于元泰定帝泰定五年所倡导的"古乐府运动",前后持续达30年之久,是乐府诗史上继中唐"新乐府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更大规模的乐府诗革新运动。这场以"宗唐复古"为标帜的"古乐府运动",不仅使元末乐府诗的创作,成为了乐府诗史上的一座无与伦比的高标,而且还开阔了人们的"古乐府"视野,更新了人们的"古乐府"观念,加深与加强了人们对于新的文学思潮下的"古乐府"的认识。并对明代初、中期刘基、高启、李东阳等人的乐府诗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庄子》一书对苏轼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人格境界上,苏轼接受了庄子齐一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形成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虚静""忘我"的创作观。在审美追求上,苏轼接受庄子无待、天游的和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无论从作者的创作态度上还是从文本的具体内容上都完美地呈现出了鲁迅创作与精神分析之间的关系以及鲁迅先生对弗氏学说的基本态度。完成由"性"到"吃"的转换,是从现代病理角度理解"狂人"之"狂"及其所发现的"吃人"这一象征意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孝武帝"柏梁台诗"的创作,拉开了君臣联句诗创作的序幕。联句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娱乐性的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风格与结构形式上对汉代"柏梁台诗"有继承也有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魏晋南北朝普通文人创作的加入,使得联句诗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张宗刚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8-19
孝武帝"柏梁台诗"的创作,拉开了君臣联句诗创作的序幕。联句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娱乐性的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风格与结构形式上对汉代"柏梁台诗"有继承也有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魏晋南北朝普通文人创作的加入,使得联句诗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193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出关》中塑造了正面孔子形象,并在《〈出关〉的"关"》一文中对小说主题进行解释。其所谓"孔老相争,孔胜老败"表达的价值判断,并非在思想与意识形态层面上进行,而是在人格与人生态度层面上进行。鲁迅《出关》的创作、鲁迅晚年的孔子观与章太炎的《诸子学略说》、林语堂的《子见南子》具有多方面的关系。青年时代"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的鲁迅在"后五四时代"重构孔子形象乃顺应时代潮流之举,晚年鲁迅努力将孔子从历代统治者建构的"白粉孔子"中剥离、恢复"原孔子"的形象,在坚持批判作为封建制度、封建意识形态代言人的"白粉孔子"的同时,将"原孔子"置于先秦诸子之中,通过褒孔贬老、援墨入儒建立了"人格孔子"。这种孔子观与鲁迅早年建立并一生坚持的"立人"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诗词"下水"创作,是一种新颖的、有益的教学辅助方式。结合教学与创作实践强调了高校教师"下水"创作的必要性,阐述"下水"创作的内容类型和审美追求,总结了教师"下水"创作对古典诗词教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群 《文教资料》2010,(21):29-31
法国"原样派"领袖菲利普·索莱尔斯超越了"新小说"的创作方式,其创作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更加彻底的反叛,传统文学文本中的组成元素在他的"文本写作"中都不再出现;虽然其后期的创作看似对传统文学有所"回归",但事实上其中仍充满着后现代文本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对钢琴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作了许多富有诗情画意和浓郁生活的钢琴特性小品。舒伯特钢琴即兴曲可算是浪漫主义钢琴特性小品最早的"标本",集中表现了舒伯特创作的独特个性与风格。从舒伯特即兴曲的创作背景入手,对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创作技法进行了分析,将作曲家的旋律天赋及和声技法上的创作才华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以其电报式、个性化、风格化的人物对话尽显其"冰山原则",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来解读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小说主题的揭示。  相似文献   

12.
张洁的短篇小说名作《爱,是不能忘记的》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引起激烈争论。论文将之辨认为一个微型成长小说文本,并重新放入当时的社会语境及相应的文学史序列进行重读,指出这篇小说尽管提及了革命者成长的故事,可是置换了原有成长小说中爱情部分的人物表,从而完成了对革命者爱情生活的追述和补偿,这是引起争论的重要原因。从这篇小说在成长主题、叙事模式、人物关系的处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十七年”文学的承续性和差异性,管窥“新时期”与“十七年”之间的断裂与连接的复杂情况。同时,《爱,是不能忘记的》改写了“十七年”文学的成长文本,还为接受了这一成长文本教育的几代人编撰了自己的爱情成长宣言。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是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形态,但在体式上已经体现出现代小说的特点.清末民初短篇小说在体式上的变革主要有: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叙述体制、叙述视角等方面.它在体式变革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抒情小说的出现.抒情小说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构造和艺术功能.清末民初短篇小说还造就了其他一些新型小说体式.在以上诸点上,它完成了古代小说体式向现代小说体式的艺术转换.  相似文献   

1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伟大小说家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题名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但在小说中,通篇没有提到玫瑰花,也没有人献花给爱米丽。这谜一样的篇名似乎暗藏着福克纳的深意。这是种自我颠覆的方式,或者说也是一种自我首肯的方式,福克纳故意留此悬念引发人们去深思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因此解读“玫瑰”的寓意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文章从玫瑰的花与刺入手,从清教传统文化、南北差异、南北战争后的南方贵族等社会历史因素来解读“玫瑰”的隐喻。  相似文献   

15.
方永兰 《海外英语》2012,(18):186-188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southern female writer Flannery O’Connor’s short story"Greenleaf",the author depict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uthern old force,the self-righteous Mrs.Ma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uth ern new force,Mr.Greenleaf.This paper approaches"Greenleaf"from the symbolic meaning as well as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hort story to demonstrate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defeat of the South by the North.  相似文献   

16.
赫尔曼·麦尔维尔一生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前期的长篇阶段和后期的短篇阶段。《文书巴托尔比》是麦尔维尔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关于这篇作品与他前期创作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这篇作品本身的叙述特点是研究麦尔维尔创作的关键点。借助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文书巴托尔比》叙述中的反讽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可以说明麦尔维尔悲剧性的世界观在长篇创作之后的发展,以及在写作中曲折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她以为数不多的中、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蜚声美国文坛.她的短篇小说"斜塔"以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纳粹主义兴起之前的德国为背景,谴责了战争的罪恶,审视了人类的弱点和趋恶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处境与命运的关注.本文从波特精湛的写作手法入手,从小说伦理学的角度对<斜塔>的主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傻瓜吉姆佩尔》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其主题思想。小说依托传统文学主题——智慧与愚拙的论辩、神性与魔性的冲突、信仰与悖逆的选择——表达了作者对犹太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推崇;揭示出"信仰"不仅是犹太民族的生存之道,更是全人类生命的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19.
论文是对2008年度中国短篇小说的整体创作状况所做的概括性描述和评价。从取材和主题上看,本年度的短篇小说主要集中于底层经验、现代生存感受和“文革”记忆三大方面。而从叙事形态上看,则主要有传统化叙事、诗化叙事和实验性叙事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20.
短篇小说《敞开的窗户》以其准确的选词、逻辑严谨的句法和极尽渲染的语境,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制造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性结果。小说优美的文体特征显示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