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堂中所研究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微观本质,性质和转化规律是宏观表现.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对其未来在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含义入手,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视角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现状,探索基于宏观辨识与微...  相似文献   

2.
化学学科发展经历宏观水平和微观水平,化学符号是全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学科独具的特点,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从宏观—微观—符号水平进行教学,即化学三重表征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结构模型,架起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桥梁.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建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意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或考试中微粒结构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一门宏观与微观思想相结合的基础自然学科,化学微观思想和概念渗透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而化学微观概念抽象,不易于学生理解化学的本质,更不利于学生构建相关化学模型.论文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上册为参考,分析教材中化学微观概念的引入问题以及微观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规律认知教学时,需巧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既能深刻理解化学概念,又能较好地解决化学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和分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学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新课标强调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宏观视角肉眼可见,但是微观视角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Gauss View(高斯视图)是一款能够将分子结构清晰化的软件,在化学教学中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本文选择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外关于化学学习水平的界定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而化学符号作为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从宏观、微观、符号三种水平上理解化学知识,是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受到了广大化学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外三十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化学学习三种水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学生三种水平学习的实证研究、促进三种水平学习的教学策略等。从而为我国的化学教育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宏观辨识,学生可以观察和辨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而通过微观探析,学生可以深入探究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文章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一、“宏观-微观-符号”培养化学思维1.“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宏观可以展示物质的组成、形态和现象,微观可以说明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微粒的运动,化学符号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47):155-156
从全国考试大纲的修订,不难发现化学学科考核在立足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基础上,更加着重于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考察。基于上述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应更侧重于知识向化学学科能力的转化。本文通过化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建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意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婕 《山东教育》2005,(3):48-49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性质体现在宏观变化上,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微观知识则是理解性质、把握变化本质的基础与依据,而化学符号则从微观层次简明地表达了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连接宏观和微观的中介和桥梁。这样,在化学学习中,学习者心理上就形成了对物质所特有的三种表征形式: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提倡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从宏观到微观,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因此与物质构成相关的内容,必然成为中考关注的热点.考点1: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例1(2010年随州市)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  相似文献   

12.
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既有微观的概念又有宏观的概念,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验操作,所以信息技术对于化学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就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把微观的世界放大,把不明显的实验现象夸张,让学生畅游在化学奇妙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3.
黄婕 《山东教育》2006,(5):35-36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物质的性质体现在宏观变化上,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微观更高是是理解性质,变化本质的依据,而化学符号则从微观层次上科学、简明地表达了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连接宏观与微观的中介。  相似文献   

14.
化学量和化学概念往往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和微观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把握正确化学量和化学概念的宏观和微观范畴是感悟化学和中考得分的关键.纵观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这个考点一般有三  相似文献   

1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为例,结合教材特点,采取让学生自主进行教材分析、让学生进行简单说课、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利用网络资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宏观教育学实话>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田刚研究员长期从事宏观教育问题研究与实践的成果集锦.书中揭示了现行教育学只是学校教育学,正面临微观困惑与宏观缺失的问题,以至于宏观教育问题的解决长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微观教育问题也难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教育学的发展需要向宏观与微观两个向度推进,从而使宏观教育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关于宏观教育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宏观教育学与微观教育学分野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前的关键在于宏观教育研究者中的先锋人物率先组建团队,进行宏观教育学学科研究、宏观教育学课程建构及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7.
以高中化学实验酯化反应为例,在观察法获得宏观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反应过程中有机原料、产物酯含量变化及温度进行跟踪,以数据、图像等形式将反应过程中微观化学平衡状态及可逆反应的限度进行可视化展示,从宏观+微观多元视角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探索。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设计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认知程度进行诊断,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野外实习与生命科学学科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学科未来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将由原来的重视微观、轻视宏观逐渐转为重新重视宏观,培养宏观和微观相对平衡的综合型人才.野外实习教学活动作为生命科学学科连接宏观和微观的有效平台,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结合生命科学教学中野外实习的现状,重点阐述野外实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施中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化学学科是基于原子、分子水平展开的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的变化和应用研究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宏观“现象”辨识与微观“本质”探析的“双维度”展开探索,实现“大视角”与“小视角”的结合。这种多样化的视角对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莫大的助力。因此,以“氨”部分的教学为例,通过多维度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推动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助力学生辩证化学视角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显微熔点测定仪和自制的样品池,将传统的化学实验微量化,并借助生物显微镜观察、拍摄细微的实验现象。在生活常识的基础上,将显微观实验现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更直观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溶解过程”“溶液组成”和“饱和溶液的要点”等概念,从而实现美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及“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