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命令或菜单的作用、使用方法,学生熟记这些个操作步骤,并要能学会实践运用,但是其教学结果是学生不会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那么,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计算机教学中,该怎么样去组织教学?老师的角色定位在哪里?老师的重心应放在哪里?老师的主导行为又体现在哪里?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形成技能?如何让中职的专业训练能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能力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回家的路上,我会考他,今天老师提什么问题啦?他就回答,这个怎么怎么,那个怎么怎么。老师都留了哪些曲子啊?他一一说出来。那留这支曲子什么意思啊?他会回答说,这支曲子是为了练右手,那支曲子是为了练速度,那支呢?是为练旋律。这样一来,他就很清楚每项练习的作用,练起来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关于教科书与教学之间的矛盾冲突,几乎每个老师都会遇到。或者是因为教科书的课时安排问题,“书上的内容太多了,一课时怎么也讲不完。”或者是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取舍与老师的理解有出入,“这里的内容与标题是不相对应的,能不能课上不讲?”等等。而家长和学生的关注点更多的则是老师讲的内容与教科书、与考试如何对号入座。因此常听到学生问老师“您讲的这些都在什么地方呢?怎么书上找不到呢?”“讲书上的知识就行了,干吗说那些多题外话呢?”“历史的东西在书上画画背背就行了,用得着这么多课时吗?”这些说法表面上反映的是社会上的部分人群对教科书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更深层次反映的则是对历史教育的错误定位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一轮课改的实践者,亲眼目睹了语文教改的新气象:教材发生变化,教师的认识也在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师生之间是和谐、民主的关系等等。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教师的角色如何变换?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老师如何指导?怎样的学习是真正的自主合作式学习?课件是否能代替教师对课文的讲解?  相似文献   

5.
王老师是一方名师,调往别校后,接任的是张老师。张老师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也都堪称一流。按说他是称职的,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无心学习,家长怨气冲天。是张老师的问题吗?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自身承担的角色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同学习惯向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你要我怎么做?”“老师:下一步该做什么?”“老师:这节课上什么?”“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这个事情吗?”“老师:这次作业最后上交的期限是什么时候?”“老师:你帮我选一个题目吧!”  相似文献   

7.
观课有三个立场:第一是执教者立场;第二是学生立场;第三是第三者立场。下面着重选一个执教者立场来评点这堂课,我就站在郁乐伟老师的角度问这样三个问题:郁老师想做什么?郁老师是怎样做的?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8.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下课前,老师很有成就感地大声问:“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同学们用更大的声音回答:“听——懂啦!”老师喜不自禁地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同学们齐声高呼:“没问——题啦!”真得没问题了吗?这样的课堂仍旧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不重视或忽略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我不再软弱     
平时老师是怎样批改作文的?又是怎样评判一篇作文的优劣?作文好坏的标准在哪里?对好作文老师是怎样点评,对于不足的作文又是怎样化腐朽为神奇进行点拨提高的?相信同学们对这些问题一定很感兴趣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批作文”吧!  相似文献   

10.
李镇西 《班主任》2008,(2):16-17
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 每接一个班,我除了给学生“见面礼”之外,还让学生也送给我“见面礼”——给我写一封信。我对学生说:“请每人给李老师写一封短信,写三个方面的内容:1.你以前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谁?他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你希望李老师向他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1.
这是很多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是的,很多!但凡教学到这个内容的老师几乎都和笔者问过:6个?8个?还是12个?到底是几个?  相似文献   

12.
教学地点:浙江省慈溪育才学校(课前学生熟悉文本,自由朗读课文)一、猜读,检测自读情况——你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师:读完一遍的同学请举手,没读完的同学不着急,慢慢读。(学生差不多都举起来手)既然大家都读完了,老师就要问问题了。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呢?老师的问题是:这篇自读课文,你读了以后,猜猜看肖老师会问你什么问题。生1:老师可能让我们回答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岁末年初,一个问题常常在我的心头萦绕:老师创造什么?是呀,老师创造什么?老师创造知识吗?当然,老师可以创造知识,因为他或她可以成为一个研究者,老师能够发现新的知识。老师创造思想吗?也不错。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老师可以生发出新的思想,新思想与新知识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那些学识高深、在高等学校任职的老师,有可能就是思想家。但是,老师的价值真得仅止于此吗?老师面对的是人,千百年来,凡是做老师的,总要站立在他的学生面前,无论中国的孔子站在“杏坛”之上,还是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站立在他的学园里;或者,我们…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师问:“砖头可以干什么?”大多数孩子回答道:“盖房子。”然而,有一个男生举起了小手说:“可以打人”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如何回应?在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面前,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那么到现在为止,太阳猫已经杀死多少条巨蟒了呢?” “嗯?”大胡子老师被大参这个奇怪的问题给问住了,露出为难的表情,“这个……确实是个很好的问题……不过估计世界上谁也不知道答案。” “哎哟,也有你不知道的事呢!”情书哧哧地笑着,向大参吐了下舌头。  相似文献   

16.
相信很多科学老师都这样问过自己:科学是什么?科学本质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如果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好像有点说不过去。那么,科学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随新课改的推进,我们不少语文老师惊叹"越来越不会上课了""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课"我们每天都在上,都自信自己会上课,实行新课改怎么就不会上了呢?问题不在新课改,而在语文教师本身。怎样在新课改背景下上出优质的语文课,这是一个值得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李志伟 《少年读者》2008,(11):20-21
“老师吃些什么呢?”乔皮奇壮着胆子照了老师一下,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惊叹声。老师吃的是学校食堂,那食物……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让学习真正地发生?真正的学习的课堂是什么样子?它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探究李紫燕老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课堂,我们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让学生走向课堂中央李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读懂了什么?有哪些读不懂的?李老师在梳理学生课前问题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问题分成了三类:一类是“我回答不了”的,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借助背景知识或者其他途径大致了解。  相似文献   

20.
引言:不识庐山真面目——语文课到底怎么上? 一个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我去讲课。一上课,老师们就提出了最关心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语文课到底怎样上?”这些老师都是教学骨干,肯钻研,善思考,有个性,似乎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都是骨干老师,难道连课都不会上?但冷静想想,到底又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