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引言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幼儿全面、综合发展的关键。因此,幼儿的健康教育应该旨在促进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具有良好的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樊红 《教育导刊》2007,(10):56-57
生活方式是个体采取的行为和养成的习惯之总体表现。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利于个体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的总和。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构筑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关系到我们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能否正常进行。那么如何才能判定自己心理是否健康?专家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可以考虑: 1.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当然,如果你喜欢在入睡时由母  相似文献   

4.
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处在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理念,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5.
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生理保证,有利于青少年维持稳定的心态和积极的心理活动,有利于青少年构建良好的人际环境和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完善。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营造青少年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活规范,加强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健康非常重要,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与各种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而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运动锻炼习惯则是人类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增氧健身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文文化,也是构建人们身心健康生活方式的最佳途径之一。本研究从增氧健身运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入手,分析了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并阐述了增氧健身运动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及身心健康生活方式中所起的作用,探索了增氧健身运动对形成和保持全民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环境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策略,提出了增氧健身运动对促进和保障人们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的锻炼方法,希望能改变现代社会中的不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7.
正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进餐作为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幼儿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然而,有一部分孩子在家并不是独立用餐,也就谈不上有一个良好的进餐习惯。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进餐环节,抓  相似文献   

8.
高校BBS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大高校中BBS论坛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对高校BBS做出正确评判,调整好论坛与生活学习之间的关系,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培养健康的价值观、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9.
学前儿童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步形成,并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基于当前学前儿童的发展,从生活规律、家庭教养方式以及环境方面分析影响习惯养成的因素,捕捉和利用儿童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日常渗透,养成良好习惯是儿童拥有美好未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幼儿肥胖会引发很多疾病,甚至连幼儿心理也会受到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能让幼儿健健康康又不当"小胖墩"。  相似文献   

11.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实则就是个体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如何捕捉和利用幼儿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施大学生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大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为以后走上社会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统计分析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福建省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动态发展情况及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应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将2010年与2005年福建省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指标进行纵向对比,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总体水平呈显著下降状态。对此,应当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要加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5.
生活方式就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其实质是人的生活格局与行为选择.生活方式的改善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改善家庭的生活方式是实施中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健康应是人类一生追求的目标,身体健康素质是健康的物质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对中职院校学生身体健康素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寻求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教学内容、获得和保持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终身健康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从事终身的体育活动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健康是人类一生追求的目标,身体健康素质是健康的物质基础,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身体健康素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寻求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教学内容、获得和保持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终身健康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从事终身的体育活动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培养策略应从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创设喜闻乐见的活动;树立良好榜样,多鼓励幼儿;家园合作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心理异常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伟家 《教育探索》2008,(11):126-127
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思维的方式,同时也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网络心理异常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网络依赖、网络孤独和网络焦虑,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养成良好网络生活习惯;开设网络教育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健全心理辅导机制,开展心理咨询与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20.
心理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主要包括:教会学生能对自我心态进行有效调控;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耐受能力;学会心理保健,培养良好的心理生活习惯;塑造健全的性格品质,优化心理素质结构,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