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孙子兵法》有两种不同的全胜:一是政治全胜,即《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二是军事全胜,即《形篇》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全"胜。二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前者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根据全部来自于《周易》。"全"胜的实质是仁胜,其源出于《周易》汤武革命观。牧野之战是不战而胜的典范。"全"胜的理念是人性,其源出于《周易》的天德仁爱观。"保合太和"给"全"胜奠定了人性基石。"全"胜的策略是怀柔,其源出于《周易》的师贞正义观。唯正义之师可保怀柔之效。"全"胜的宗旨是和平,其源出于《周易》的和谐统一观。唯"元永贞"的德化能结和谐统一的和平之果。"全"胜思想的价值在于减少或避免战争,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对当代世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是中国战略思想的智慧之源,是构成中国战略管理的重要基因。基于博弈逻辑中占优策略均衡分析法,阐释《孙子兵法》中"先胜"谋胜"知胜"全胜"的思想,拓展《孙子兵法》的价值区域,为博弈逻辑思想提供实证诠释。  相似文献   

3.
"全胜"战略建立在"先胜"、"可胜"、"必胜"与"易胜"基础之上,其核心思想就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示力"和"施力",掌握战略主动权,创造全胜实力,达成追求和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求之于势,建设威慑型现代后勤,兵不顿而利可全;以镒称铢,建设军民兼容型现代后勤,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知彼知己,建设精确型现代后勤,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敌制胜,建设攻防兼备型现代后勤,故能自保而全胜的后勤战略抉择,将奠定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先知、先备、先行、先战的基础,真正形成"后勤不后"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4.
"胜可知,而不可为"是积极防御战略的战略指导思想;"胜于易胜,胜于已败"是积极防御战略的战略目标;对政治、法制、兵力的综合运用与把握造成具有绝对优势的战略态势,是积极防御战略思维范式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与国防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新  杨斐 《滨州学院学报》2007,23(5):108-113
《孙子兵法》对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借鉴件值,其"先胜"思想强调谋求国防安全的物质基础,"全胜"思想反映的是国防安全的理想目标,"谋胜"思想是维护国防安全的基本途径,"战胜"思想是确保国防安全的重要保证。在运筹和指导国防安全时,必须完整准确把握孙子的思想,灵活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形篇》战略思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子兵法·形篇》主要论述了敌我力量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问题,提出了"先为不可胜"、"先胜而后求战"、"修道而保法"、"胜兵若以镒称铢"等实力制胜原则。孙子的这些主张,说明战略思维的本质就是谋先胜之道,要处理好"先胜"和"争胜"的关系;战略思维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度、量、数、称、胜"进行系统分析;战略思维的目标取向就是虽然看似"无智名,无勇功",但却能够实现"自保而全胜";将帅要具有"见胜"和"战胜",即认识战争和指导战争的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战争理论从本质上讲是在一种在"强竞争"的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取胜理论。作为战争理论的巅峰之作,《孙子兵法》提出了以全胜、知胜、先胜、战胜为主要内容的取胜之道。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说,全胜、知胜、先胜、战胜同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动态竞争为特色的企业竞争理论体系,它从竞争的宗旨与竞争样式选择、竞争信息与情报分析、竞争的关键要素、竞争行动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揭示了竞争取胜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
分析《论语》中的相关语句,可概括出孔子的"质""文"观为:本质胜于文采,则流于鄙野;文采胜于本质,则流于浮夸;唯有本质与文采的适度结合,方臻于中庸。以子桑伯子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质"胜"文",甚至可有"质"无"文";以周朝大夫及史官为代表的一派则强调"文"胜"质"。此外,子贡的"质""文"观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观点,并与两千多年后的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批评观点有相似和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了信息化战争与军事谋略思想的关系、信息化战争中孙子的"全胜"、"知胜"、"攻心"谋略思想的运用以及孙子谋略思想对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提出了在信息化战争中我们在发展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同时也要重视军事谋略思想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18,(1):20-25
作为东西方传统军事理论著作的代表,《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在战争制胜理念上存在"道胜观"与"器胜论"的不同,在战略追求上存在"全胜"与"战胜"的区别,在战略哲学根源上存在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与绝对战争论的不同。基于此,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仁道"互利思想、"全胜"谋略智慧与"和合"文化追求的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既是中国文化的战略追求,也是人类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济世良方。  相似文献   

11.
孙子的"火攻"之法虽然在现代战争中已失去它的应用价值,但《火攻篇》所蕴含的思想,却意味深长。通过对孙子借力之道、修功之法、慎战原则的论述,进一步揭示了孙子谋略思想的深刻内涵。在敌我双方均势的情况下,慎战是谋划战争的重要前提,借力是战争制胜的重要条件,修功是巩固战果、实现"战胜而益强"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这些思想对于思考军事斗争等现实问题均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毛泽东根据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和当时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发表了一批军事哲学著作。文中,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客观分析了敌我双方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力量对比,得出了科学的概括———军事辩证法,并成功的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从而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了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科学结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被誉为东西方军事史上的两颗明珠。《战争论》以其"绝对战争"理论曾长期引领西方乃至世界的军事学,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当"绝对战争"遇到"绝对武器"(核武器),敌我双方都拥有相互确保摧毁能力的情况下,人类将面临同归于尽的选择之时,孙子的"全胜"战略追求便成为战争问题上的济世良方。克劳塞维茨的理想战略是"百战百胜",属于军事层面的制胜观;而孙子追求的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是大战略层面的价值观。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哲学上的区别,道胜是《孙子兵法》的哲学,器胜是《战争论》的哲学。  相似文献   

14.
被推崇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在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其中阐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攻心战略,影响更大,声誉更高,许多国家已把这一战略思想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运用得炉火纯青。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的大前提和大环境已经到来。这个“大前提”,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尖端武器特别是核武器强大到不能轻易使用的程度;这个“大环境”,即世界各种力量对人类生存与和平的认识深刻到成为制止战争的洪流。“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是高明而科学的理论构想,是高于军事战略的完美战略,是抑战、遏战的妙策良方,是制胜对手的理想武器。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攻心战略这颗人类智慧的璀璨明珠,对于世界乃至世界未来的指导意义尤为重要和直接,给世界发展与人类和平带来的利益更为巨大而明显。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是遏止战争、维护和平、造福人类的最佳方略。  相似文献   

15.
阿Q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他利用其惯用的“自欺”、“忘却”、“容忍”等精神胜利法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心理防卫机制,是我们每个人在遇到烦恼时都会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获胜演讲的语体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总统。他在获胜演讲中,巧妙地运用语言的艺术,抒发了自己的获胜感言,征服了所有的听众。从语音、词汇和句法等角度系统分析奥巴马获胜演讲的语体特点,不仅能加深读者对奥巴马获胜演讲的理解,并从中找到其成功的原由,而且有助于读者对公众演讲语体特点的更清晰了解。  相似文献   

17.
先秦献捷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礼,它特指诸侯国对蛮夷戎狄用兵胜利后向天子告捷的军事活动,主要包括振旅、献恺乐、告祭、献俘授馘、饮至、大赏六项内容。从文化渊源上看,献捷礼源于四时猎狩活动中的献禽之礼。南北朝以后,出现了飞表和露布献捷的新形式,同时,也出现了因镇压农民起义成功而举行献捷礼的新现象。献捷礼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剧烈变迁。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是运用兵法智慧指导实践的光辉典范。总结大庆创业的经验中所蕴涵的兵法智慧,揭示兵法中关于"道胜"、"智胜"、"势胜"、"和胜"和"谋胜"的原则在大庆企业文化中的融合渗透,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有借鉴价值,也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兵法经营理论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