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助胜 《江苏教育》2006,(3A):29-29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但有些教师就是因为对学生充满着“深沉的爱”,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充满着“高度的责任感”,而作出了对学生构成伤害的言和行。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别教师的教育能力问题,也不能简单地定性为个别教师的道德品质问题,这是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传统的观念尤其是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部分教师对“爱”的含义理解有所偏颇,对“爱”的行为的实施有所偏激。为了能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  相似文献   

2.
“关爱一切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关爱一切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作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一是体现了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关爱;二是体现了教师对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认知;三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特殊感情及关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因为责任和义务,这种爱在本质上是无私的,因而也是神圣的。教师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爱“后进生”,更不能歧视所谓的问题生以及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务必抛  相似文献   

3.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有人说:“不懂得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我看,这一见解十分精当。教师怎样做到爱生呢? 第一、教师必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徐特立同志说:“教师要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学生家庭的情况。”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心中不明,缺乏了解,既不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只  相似文献   

4.
时间若小溪之水悄无声息地流淌。在教育这块园地上 ,我已随着缓缓流动的小溪不知不觉度过了20个春秋。其间的甘苦、烦恼、快乐、幸福 ,怎能言尽?有多少甘苦成为我快乐的阶梯 ,又有多少烦恼化为我幸福的源泉。诸多复杂的感受中 ,给我最深的感受还是那份浓浓的师爱。教育学家们认为 :“凡是缺乏教师之爱的地方 ,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而在教育工作中 ,爱就是教育的技巧。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要做到“爱满天下”。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必须充满着一颗爱心 ,时时有爱 ,处处是爱 ,这是做好一个教师必…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道德对学校德育改革将起到重要制约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形成和提高也将产生极其重要影响。   一、高尚师德的集中体现是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教育管理就是“服务”,这既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也是一种道德准则。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真诚爱学生、全心全意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在服务中去完成各项教育管理任务。   “服务”就要改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师生在平等友爱、同娱同乐的交流中共同愉快地受教育。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陶行知先生说,“要当好…  相似文献   

6.
刘建奎 《考试周刊》2010,(13):238-238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7.
从教学主体看大学英语教学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岚清副总理曾批评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复杂,从教学主体—非英语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者在就职后又进行英语培训时语言学习的情况来看大学英语教学有待改进。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很深,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使英语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传统观念对教学的影响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从学生方面看,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总是过度地依赖教师的讲解,过重地看待教师对作业的批改,而对教师组织的语言实践活动则认为这是教…  相似文献   

8.
樊希玉 《教师》2010,(5):54-55
教师成长.师德先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新课改对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爱生、爱岗、爱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重要支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笞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郝杰 《中国德育》2010,(4):22-25
对学生“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是对教师的伦理诉求和职业道德规范,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偏爱行为却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教师难以均衡地施爱于每位学生;另外,爱可以分为自然爱和社会爱,“爱无差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层面,属于社会爱,当自然爱与社会爱相冲突的时候,教师难以达成一致,极易出现非公正的偏爱行为。教师需要明确“爱无差等”的真正内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偏爱行为,为学生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其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心灵相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接下来的这三篇文章,虽然分析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其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爱”字。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怎样体现和阐释这个爱字呢?文章中的观点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这导致学生形成很强的依赖性和惰性,不能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成绩也难以提高,为了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教师应当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办法和手段,增强历史课的吸引力,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重建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整体评价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惰性,使学生爱学、乐学历史,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老师,您的心理健康吗?提出这样的疑问,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因为目前一些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近年来,因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学生而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育实践中反映的这些问题,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低、知识修养差或学校管理不严来解释。这实质上  相似文献   

13.
罗索曾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是班主任树立威信的必要条件,也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应该献给学生一片爱心。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前提下,我认为班主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行为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教师的某些行为问题的确需要重视和解决。如,个别教师批闭作业的“脏话”问题、体罚学生的问题等,但个别教师的一些负面言行常被过度热炒,对广大教师的心理影响很大,容易引发负性心理积淀。教师的形象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是崇高的,甚至有着“神化”的倾向。当今传媒和舆论对教师职业也往往有意无意地走进“神化”和“妖魔化”的极端。这无疑加重了教师职业心理压力,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5.
老师,您的心理健康吗?提出这样的疑问,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因为目前一些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近年来,因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学生而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育实践中反映的这些问题,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低、知识修养差或学校管理不严来解释。这实质上是一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外化反映。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已是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  相似文献   

16.
柯彤 《中国教师》2013,(17):13-16
曲连坤,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兼职教授,任中国妇联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讲师,原石家庄教科所所长。《中国教师》:近年来,教师对学生恶语相加、身体惩罚、器官伤害等现象时有发生。您怎样看待这些现象?责任是否全在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丧失?曲连坤:我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主要不是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而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其实,这些教师本身是爱学生的,也是爱这个职业的,打骂学生的原因,用他们很简单的一个回答就是"我也是为了学生",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他们的方法不得当,所  相似文献   

17.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师爱。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作为班主任,时刻要对每一个学生热情相待,一视同仁。尤其不能歧视学困生。学困生本来就很自卑,很需要老师热情鼓励和帮助,如果老师再“雪上加霜”,冷眼相待,势必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进入教育的圣殿。教师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起点。关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19.
宽容是一种爱。教师如果能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宽容孩子,而具备“五心”则是宽容的前提。一要有“爱心”。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衡量教师道德的准则。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虽然读过很多书,但却不能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也就算不上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是一种自我牺牲。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  相似文献   

20.
对于教师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衡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主要表现在他是否爱生上。因为学生只有感受到师爱,才能接受教育,才能不断进步。“师爱”应该来自于每位教师许多优秀的教师、班主任都是热爱学生的典范。然而,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爱生。有的教师认为“爱生是班主任的事,与我无关”。事实上,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好的教育。“师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尊重、信任教师。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和帮助,才会产生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积极性,他们的智力、情感、品质才会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