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贾,市也,从贝西声。一日坐卖售也”。又:“市,买卖所之也。”凡市场上的货物交易行为便称之贾。然而长期以来,在古文字里未能找到对应的“贾”字,而常见的一个“ ”字,多释为“貯”字。杨树达先生曾在《格伯簋跋》一文中曾疑此字读为贾。  相似文献   

2.
说“打喷嚏”的风俗邢公畹“打喷嚏”也说作“嚏喷”。古代说作“嚏”,也说作“喷鼻”。《说文·口部》:“嚏,悟解气也,。从口声。《诗》曰:‘愿言则嚏’。”“都计切。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鼻有所触逆而喷气。《苍颉篇》:‘嚏,喷鼻也’。”我幼年,家住...  相似文献   

3.
正汉字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我们已经解析过"众"字(见本刊2014年2期),现在,又解析一个"亥"字。亥,篆文为,《说文》:"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褢("袖"之异体字,藏也)子咳("孩"之异体字),咳(孩)之形。《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古文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亥,是汉字中很古怪的一个字,饱含着丰富  相似文献   

4.
<正>学与问原为两事、两义。《说文》曰:"斅,覺悟也。"意为知晓、觉悟,虽非其本义,但许慎所选字形加了"攴"旁,视教、学为一体,其实是对的。甲骨文"学"字乃从臼持爻以教膝下子之形,是个会意字。后又加表庐室的秃宝盖,《说文》中秃宝盖意为蒙昧,表示启迪童蒙,故其本义为接受教育、学习,颇有点今日上学的意味。从中亦可见教与学原为一字,后来才分化为两字。《尚书·兑命》曰:"学学半。"意谓教和学各占一半,教和学  相似文献   

5.
释"如"     
吉霞 《寻根》2007,(6):54-55
如,甲骨文写作 《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认为,“如”是“女”字的后出分化字。“女”,甲骨文写作“孝”,《说文》:“女,妇人也,象形。”此说流传甚广。《甲骨文字典》对女字的解释为:“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特征也。”  相似文献   

6.
正解葱"葱"字,甲骨文写作"■",象葱形。《说文·部》写为""(音同葱),是葱的先字。造""字是有因由的:此字上部的"",义为百卉,以二屮象其丛生,也表示""是植物,即一种蔬菜;中部的"囱",《说文·囱部》释为:"在墙曰牖,在屋为囱。"这是说,在墙上开设的称为"牖",  相似文献   

7.
"福"字浅谈     
马福贞 《寻根》2007,(4):54-55
在林林总总的汉字中,中国人最喜欢的是一个"福"字。"福"字的释义颇多。《老子》"福兮祸之所伏", 与祸相对。《左传·庄公十年》:  相似文献   

8.
<正>"律"是什么?《说文》作如是释义:"均布也。从彳,聿声。"从"彳"怎么会有"均布"之义呢?也许是因为《说文》对"彳"作了"象人胫三属相连"(大腿、小腿、足踝三关节连动)的解读,故以三关节和谐律动作依据吧。然甲骨文已经证实"彳"是"行"的別体,"行"(■)是道路的象形,而"彳"(■)又为岔道之象,与"三胫"了不相干,自然"均布"之义失去支撑。不过,"均布"可与律吕联系起来,作另一种解读。律吕定准,竹管凿孔窍要按一定的尺  相似文献   

9.
“学”从字源上来讲,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专家认为“学”字,“当从爻取义兼声”(徐中舒《甲骨文辞典》),是个会意字,篆文作“斆”字。许慎《说文》:“斆,觉悟也。从教,冖。冖,尚矇也,臼声。学,篆文斆省。”段玉裁《注》,认为“学”与“教”在古人乃是一事之两面,常相混用,既然“学”本身已经包涵有自觉与觉人,即学习与教人的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10.
黄晶 《华夏文化》2021,(4):38-42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一书将所收的9353个正文根据相同的表意部分归类,分成540部,按照"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编纂思路和"据形系联,以类相从"的基本原则,将其构成一个完整且封闭的分部系统.但是《说文》系统的归部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多义符合体字的归部,如纯表意字、亦声字和多形形声字,它们究竟随哪个义符进行归部,许慎并没有进行说明,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吴正格 《寻根》2012,(6):53-55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里,"酱"字写为"(嗜)".此字左边是"爿",指劈开的竹片或柴爿,取火用的;右边上方的"(夕)",不当"月"字认,而是"肉",《说文》里的"肉"字写为"(夕)";下方的"酉",也不是指地支时辰中的十七时至十九时,而是指"酒","酒,酉也"(汉·刘熙:《释名》).可见,最早的"酱"字是爿、肉、酒的三字合成.所以,解析"酱"字,得分别解析其中的爿、肉、酒.  相似文献   

12.
“玉”字考     
正《说文解字》:"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许慎对"玉"字的解释是:像三块玉相连。沿袭至今的这个解释若是对三横一竖的篆书"玉"字,从字面形态上解释似乎还说得通;但要解释《说文》中提到的古文"玉"字,即带有对称两点的""字(图1:《金石字典》,中国书店2015年4月第1版),是说不通的。"玉"字构形起源及其衍生字形成的原字链的研究,于汉字文化乃至华夏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20,(3)
正盉,作为商周时期一种重要的青铜酒器,硕腹,腹部一侧斜生长管状流,另一侧有盉,三足,有盖,盖多以链等与盉相连。明代学者杨慎在《丹铅总录·凤盉》中有"瓦釜之于黄钟,饕鼎之于凤盉"的记载。"盉"字的含义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盉"字的描述为调味也。从皿禾声。南朝梁大同年间太学博士顾野王所撰写的第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玉篇》  相似文献   

14.
正一説痴呆章太炎《新方言·釋言第二》:《莊子·達生》:"公反,誒詒爲病。"李頤曰:"失魂魄也。談一音哀,詒音臺。"誒亦爲騃。《廣雅》:"騃,痴也。"《漢書·息夫躬傳》:"内實騃不曉政事。"《説文》有"佁"字,云"痴貌。讀若騃。"《方言》:"儓,南楚凡駡庸賤謂之田僵。"郭璞曰:"(?)儓,駑鈍貌。儓音臺。"駑駘亦此字也,今謂白痴爲誒詒,俗作呆獃。~1《新方言·釋形體第四》略云:《莊子·德充符篇》:"衛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蓋醜惡莫如局背,故亞訓爲醜,象局背形。駘它者,即局背之謂耳。~1  相似文献   

15.
昆吾作陶     
吴正格 《寻根》2013,(2):55-57
陶,《说文》里写为"■",左边的"■"(阝),同阜,表示山丘;右边的"■"(■),是瓦,指屋。按《古史考》记"夏后氏时,昆吾作瓦,以代茅茨之始";"■"可理解为山丘旁的居所。所以,《说文》释"陶"字为:"再生丘也,在济阴……陶丘有陶城,尧尝所居,故尧号陶唐氏。"这是说,陶是两重的山丘,为古丘名,在济水  相似文献   

16.
正《荆轲刺秦王》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段文字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故事中"易水诀别"一节。其中"既祖,取道"的"既祖"一词,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熟知的问题,不一定确知或深知,这里特提出来加以讨论。一、"既祖"之"祖"先说"既祖"之"祖"。  相似文献   

17.
正央视有次做节目,主持人问:"象"字是几笔?小学生答:十一笔。博士生答:十二笔。最后裁定博士生答错了。这是一次游戏。面对屡经变化的汉字,即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难保不出"洋相"。下面拈出一个"众"字来说说。众,简化字。繁体为:。《说文》字头无其字,按照汉字的组字规律,我们找到了一个字:,"血理分,斜行体者。从从血。"血在血管  相似文献   

18.
求五七言古今体诗于历祀,唐宋尚已。唐宋之人运而往,其诗故在。世之向慕者方将尽求而读之,则莫贵乎总集。唐贤之为,自明季胡氏、季氏各有所纂,清康熙时,词臣又据前修之成业,编次为《全唐诗》,于是其面目居然可睹,而《全宋诗》则阙,  相似文献   

19.
人性论是孟子哲学的核心.学界对孟子人性论的观点也各不相同,甚至有些见解截然相反.综合国内外孟子人性论的研究状况,大体而言有以下六种观点. 第一种是孟子人性本善说.《三字经》言:"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说成为孟子性论流传最为广泛的理论版本.如,朱熹注《孟子》言:"性本善,故顺之而无不善."(《四书章句集注》)罗安宪说...  相似文献   

20.
胡迎建 《中国文化》2013,(2):226-235
二十世纪初,新文学运动兴起,以格律诗作为首要打倒目标,欲以白话诗标榜新诗代替之。激进的人们高喊打倒"孔家店"口号,反对旧道德、旧文化,甚至将汉字也视为妖孽。旧体诗这一高雅艺术恶谥为"谬种"。旧体诗这一词语最初出现于《新青年》5卷2号所刊任鸿隽《新文学问题之讨论》一文中:"公等做新体诗,一面要诗意好,一面还要诗调好,一人的精神分作两用,恐怕有顾此失彼之虑,若用旧体旧调,便可把全副精神用在诗意一方面,岂不于创造一方面更有希望呢?"1919年10月,胡适在《谈新诗》一文中引证己作《应该》一诗后说:"这首诗的意思神情都是旧体诗所达不出的。"①后来有人将旧体诗简化为旧诗。但梁实秋不赞同"旧诗"这一说法,他在《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一文中说:"新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