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程序与宪政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宪政中的程序即宪法程序,是宪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程序是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其内在价值着宪法程序具有不同依赖于外在目的或程序结果进行价值评判的独立性。宪法程序构建模式有两种,即严格规划模式和正当国宪政建设的实践,当前的宪政建设应在正当程序模式基础上优行销地程序。  相似文献   

2.
论程序正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正当是英国普通法自然正义原则(Natural Justice)与美国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所体现的法律理念中国化后的一种表达,体现的是一种法治思想。程序正当有两方面的价值,其外在价值在于能够为实体正义的实现提供保障,其内在价值在于能实现程序正义。当代中国立法、司法和执法应当遵守程序正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宪法程序价值是与宪法规范的特点密切相联并反映宪法内在价值,它是主体在实施宪法程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满足主体需要的特性,是解决程序价值冲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程序的理性、正义与尊严、秩序与自由以及效率与公正等价值。宪法程序价值实现是一个层次性的主动实施宪法程序规范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宪法程序既有外在的价值,又有内在的价值,在程序工具主义的影响下,宪法程序对宪政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宪法程序自身所体现出来的宪政价值更是基本上没有引起我国宪法学界的关注。对宪法程序价值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宪政程序是宪政主体在创制宪法、实施宪法和维护宪法的政治实践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式、步骤、方法实施法律行为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总和。宪政程序具有实践性、稳定性和自治性特征,同时,宪政程序具有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当法律程序是美国一项著名的法律制度,对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都有深刻影响。受制于对程序认识的若干偏差,人们对正当法律程序价值的认识总是带有片面性,缺乏对其真正价值的认识。程序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正当法律程序也并非工具意义的程序。从宪政意义上讲,正当法律程序是美国法治大厦的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是在美国宪法中确立的,它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本文拟就正当法律 程序与美国行政法的关系作一探讨。主要从美国行政权的扩张、行政正当程序及"9·11"事件后的美国正当法律 程序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当法律程序权利是美国刑事诉讼宪法性诉讼权利之一。普通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权利可以追溯到英国具有宪法意义的1215年《大宪章》。在联邦最高法院的创造性努力下,正当法律程序权利已经不再是当初权利法案通过时的“在许多方面明显多余”的规定,它已经成为在刑事诉讼中要求政府行使权力的方式方法符合基本公平要求的系统性的最低限度程序公正标准。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法学誉为“近代宪法之母”。同时,英国是普通法国家,普通法对整个英美法律体系影响最大的特征是程序优先原则。英国普通法程序优先原则形有独特的法律化背景,法律程序的正当性与法治也有密切的关系,程序优先原则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法律教育重在树立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意识的养成离不开对法律背后正义的追求。但是,法律背后的正义是一种绝对价值,可望不可求,而看得见的程序正义则是走向法律背后正义的桥梁。本文就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程序正当的首次规定,通过阐释程序正义的意义,探讨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与现状对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影响,提出在高校里要彰显程序正义理念,为大学生法律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法律的发展既表现为实体法的演变与完善也表现为程序法的进化和发达,就程序法的发展而言,我国的程序立法并未带来应然效果,程序上的形式主义在选举程序、审判程序和行政程序上都有较明显地表现。这主要是法律程序本身不完善甚至缺乏正当性的要求,程序工具主义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克服程序中的形式主义需要我们全面关注程序价值,宣传程序正义思想;继续完善程序立法;强化程序观念、建立程序责任。  相似文献   

12.
对行政立法制度实施控制,是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其中通过程序的设置对行政立法进行过程控制尤为必要。建立“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行政立法程序模式,是实现对行政立法权有效控制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行政立法程序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追求,行之有效的民主参与和立法公开将是目标实现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作为确认和规范政府干预经济之法,其程序问题一直是研究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以程序正义理论与宪法经济学理论来关照经济法的有关问题,是一条新的研究路径。经济法程序应当具备民主、效率、权力制衡等基本价值。完善中国经济法的程序规范,应当是我们立法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研究和制定行政程序法过程中有关基本原则问题存在的争议及产生争议的原因,同时,借鉴国外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实践经验,探究其有关基本原则的立法模式、内容选择的时代背景,进而提出我国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立法应采取直接表达的模式进行,不宜将行政法的价值目标规定其中,也不宜具体区分上位原则和下位原则。主张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应确立以公正与效率的平衡为价值取向的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其内容应当是充分反映行政程序法自身特点的公开原则、参与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守信原则、及时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角度看,诉对当事人的价值有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之分,其产生基础在于与之相对应的财产中心正义观和主体中心正义观。当事人之诉除了追求实体价值之外,还注重追求程序价值。对此,在民事诉讼法改革的道路上,应当以诉的价值为一个独立视角,紧密关注诉对当事人的价值如何实现的问题,谨慎设计对诉的处理程序,并在法律制度上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6.
程序正义是一种看得见的正义,程序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因而是真正的正义所在,中国的诉讼改革中,只有真正引入程序正当主义,彻底改变司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落后观,在诉讼程序中,确立法官中立的司法理念,改变制约法官中立的各种制度,唤起人们对法官职业的尊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司法不公的现状,也才能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司法这条保障人民权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7.
正当程序作为理念,是西方法律思想、法律传统的体现,蕴含着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正义观念往往同自然法概念联系在一起。正当程序作为制度,通过程序实现自然法的正义理念,建立起通过程序的正义和通过程序的法治理论。正当程序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权利的保护之上,既具有相对于实体的程序价值又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回避制度是应司法公正的需求而设置,是自然公正原则于现代法中的引申.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在立法规定及实践适用上对司法公正这一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回避制度从法理基础、回避对象、程序、条件等诸多方面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适用和完善回避制度,文章结合审判实践,通过对民事诉讼中回避的对象和程序的比较研究,探讨健全和完善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实践经验和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