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钧瓷无双     
我的家乡禹州神郬,虽地处偏远山区,但在中国,甚至世界上都小有名气。那里饱含中华文明的积淀,那里生产久负盛名的特产———钧瓷。神郬钧瓷为何如此名声显赫呢﹖据说除了这个地方,其他地方的土质都烧不出如此美不胜收的上品。有关资料上记载中国钧瓷有三千多年历史,东汉之后制瓷技术迅速发展,诸如景德镇白瓷、宜兴紫砂、禹州钧瓷等皆为名品。说起钧瓷,不得不提起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千百年前,一对老夫妻以烧瓷为生,后来老汉死了,老婆婆成了惟一的能工巧匠。有一次,一位大臣得到一只钧瓷花瓶,兴冲冲地献给皇上,皇上在爱不释手的同时又觉得美…  相似文献   

2.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作为中国传统五大名窑当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这句谚语是建立在钧瓷非常稀有的基础上的。如今,河南禹州作为钧瓷的故乡,钧瓷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和重要产业,2008年年产值接近10亿元。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3.
纵观钧瓷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不难发现,钧瓷的兴衰和社会的安定是有直接关系的。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直接推动着钧瓷的发展。同时,钧瓷的繁荣昌盛也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的状况,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钧瓷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现代人却对它一知半解。对钧瓷艺术最好的继承和发扬是走进寻常百姓的家,只有这样,钧瓷艺术才会发扬光大,更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6.
钧瓷这一中华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到了21世纪,钧瓷艺术却出现了缺乏个性风格的问题。而孔家钧瓷不仅在造型上对传统造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还加强了钧瓷的文化内涵,为钧瓷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钧瓷这一中华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而在21世纪以及未来,钧瓷艺术将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教师博览》2009,(7):F0004-F0004
该瓶高22.8cm,口径4.2cm,底径最宽处8.5cm,最窄处5.7cm,直口细颈,鼓腹平底,器体扁圆,下有圈足。除足底刷酱色护胎釉,为垫饼烧制,余施满釉,釉层光亮,釉色月白,匀净细润,开片密布,釉面显见蚯蚓走泥纹痕。其口沿、肩部及近底部分别以鎏金镂孔花纹镶饰,花纹简练,工艺精细,具有契丹民族风格,应是辽人所为。  相似文献   

9.
钧瓷作为陶瓷艺术与文化的载体,在新时期需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各阶层对文化艺术的多样多变的需求。钧瓷创作应立足本土文化,以满足社会大众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需求为旨归,通过更丰富、更新颖的艺术形式反映当今社会风尚、时代精神,体现当代科技水平,抒发展示当代人的审美诉求与精神期盼。钧瓷创作表现上,要坚持写实与写意结合、雕塑与绘画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生活实用与艺术审美结合的创作路子。  相似文献   

10.
席凯 《华章》2012,(24)
钧瓷艺术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成为稀世珍宝.钧瓷之所以能感动世人,釉上釉生发的窑变功不可没.意境是中国独有的文艺美学理论,钧瓷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理论再一次被艺术所证明,艺术再一次为理论所概括,今天用之评论钧瓷釉画尤为贴切.  相似文献   

11.
禹州神垕钧瓷产于中原腹地,以"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闻名于世,其独特的地域、历史等因素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文化历史。禹州钧瓷文化可以视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体现。钧瓷不是普通的瓷器,而是观赏性极高的艺术瓷器。本文用审美的眼光探究禹州神垕钧瓷文化,再现禹州神垕钧瓷艺术魅力,表现其蕴含的丰富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窑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钧瓷在唐代花瓷的基础上产生,北宋时期其工艺逐步成熟,金元时期钧窑系形成。经历了明代的衰落后,钧瓷在清代由仿制而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并再铸辉煌。钧瓷的兴衰除了其自身特殊的工艺因素外,也受时代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干预及经济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自明清有钧瓷著录以来,一般都说钧瓷始烧于北宋,在此基础上还有唐钧之说.有人质疑北宋说尤其是"官钧"北宋说,提出钧瓷始烧年代的金代说、元代说和明代说.  相似文献   

14.
钧瓷文化资源包括钧瓷艺术及工艺流程、钧瓷文物及珍品、钧窑遗址、神垕古镇、钧瓷文献资料、现代钧窑、钧瓷艺人、钧瓷精神等.依是否可以进行商业经营来划分,钧瓷文化资源可归入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两大领域.钧瓷文化事业是钧瓷文化产业的基础,而钧瓷文化产业又可为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创造机会,营造环境和氛围,促进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兼顾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下,重点发展钧瓷文化产业,按照钧瓷的特点优势和市场的需求,调整钧瓷生产和经营的战略和策略,积极推动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钧瓷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草创和理论构建两个阶段.钧瓷的早期记载与考古研究由专业人士或陶瓷大家完成.钧瓷理论构建和文化普及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研究人员以河南本地的陶瓷工作者、文化界人士、钧瓷爱好者或钧瓷艺人为主,从出版的钧瓷图书种类看,既有以考古发掘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专著,以钧瓷工艺流程为主的技术专著,也有以普及钧瓷知识为主,兼有研究色彩的大众读物.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钧瓷文化的研究均显滞后.钧瓷发展的历史发展脉络仍需进一步梳理;钧瓷研究的领域应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钧瓷研究应注重科学严谨,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16.
钧瓷窑变传说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钧瓷窑变传说是钧瓷传说中最感人的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传说揭示了钧瓷艺人对窑变原因的探索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偶然到必然、由神秘到科学的过程;反映了古代钧瓷艺人的悲惨生活,并揭示出造成悲惨生活的原因;体现了当地人民赞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一定文化传统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具有专制主义特点的圣人观念和权威崇拜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深受道教影响的神仙崇拜与人祭思想。  相似文献   

17.
神垕镇以钧瓷和古镇出名,具有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和市场潜力,但其旅游开发时间晚、起点低,产品体系和空间体系尚未成形.根据文化旅游产品和市场的开发趋势,结合神垕镇钧瓷文化和古镇风貌的实际情况,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的市场开发,需做大低端市场,做强高端市场,开发钧瓷文化旅游系列产品,构建老街旅游中心,培育钧瓷文化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8.
当代钧瓷的釉色和造型艺术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然而作为钧瓷之魂的传统文化内涵常常被忽略,钧瓷器皿中承载的传统吉祥文化元素很少有人关注。基于传统吉祥文化视角,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钧瓷器皿中吉祥符号运用的艺术特色、时代背景及其成功之道进行研究,探寻其规律性,将对当下钧瓷艺术品设计走向与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神垕镇在钧瓷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但神垕城镇化建设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不足,这一结果已明显影响到全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今后,神垕镇需以钧瓷产业化推动城镇化、以生态城镇建设促进钧瓷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城镇化与钧瓷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最终实现区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视觉艺术的钧瓷造型,平衡对称、虚实对比、韵律节奏是其基本表现形式.对钧瓷造型艺术的形式之美的探索实践,旨在进一步提升钧瓷造型艺术的美学意蕴,彰显"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力求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