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相似文献   

2.
小学阅读教育应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来思考,以促进学生"智慧阅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阅读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通过"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情共读"等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构建"阅读场";通过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大阅读课程的开发等途径,促进学生阅读智慧的全面生成,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基。  相似文献   

3.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课堂实际教学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应当优化"读前""读中""读后""评价""反思"五个教学环节,强调学生自主习得各种阅读策略和阅读技能,逐步培养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并突出评价体系在有效性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治忠 《教师》2011,(10):72-72
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总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确立现代阅读理念""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积累"等要求,并提出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累计应达到400万字以上的要求。显然,要达到以上的要求,仅靠教课本、读课本已远远不够,重点应放在课外阅读上。但就新课改实施几年来,从我所在的农村初中来看,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陈瑞琼 《教师》2011,(14):23-2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张扬生命的风帆,个性解读,朗读园地才会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阅读对话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独特体验"、淡化教师讲解、引领等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被过分强调。尊重了"学生主体""独特体验"未必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对话教学不是不要引领,而是要尊重下的引领及合宜的引领策略。教师的引领失误往往体现在对教学中出现的"读误"现象不能合理纠正。引领的基本策略是语境还原和惯习调控。  相似文献   

8.
张正石 《考试周刊》2011,(29):62-6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阅读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就中学生的阅读而言,它包括"消遣性阅读""学习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三者各有千秋且相互作用,其中"消遣性阅读"与"发展性阅读"是对"学习性阅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学习性阅读"介于两者之间,更加现实和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陈军 《生活教育》2011,(11):59-60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你也不要担心,由于学生迷于看书而学不到知识。"毫无疑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1.
龚玉凤 《学子》2012,(12):82-82
一、积极引导,激发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手段。一次语文阅读课上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我的一个学生才上小学六年级,发表的文章已有100多篇了。""哇!"学生瞪大了眼睛。"很羡慕,是吧?""是!""其实呀,要像他那样并不难,只要你多读书,读好书,一定能赶上他,甚至超过他,有没有信心?”“有!...  相似文献   

12.
尚昀 《学子》2012,(6):29-30
语文课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一般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阶段。而创造性思维就贯穿于这三个阶段的始终。"需要是最好的老师",需要的意识越强烈,思维的状态就越积极活跃。基于此,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学生高考作文分数,当前许多教师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各种写作套路,使学生习作给人以"有条理""有文采""有思想"的感觉,以便获得阅卷者的青睐。于是,"虚假""套话"作文就应时而生。如何让学生习作走出"虚假"怪圈,真正体现"诗言志""文载道"呢?  相似文献   

14.
提高小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粗读、细读、精读循序渐进地进行数学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采用"划、写、翻、讲、练、编、问"的阅读技能,进行阅读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案例背景高三第二学期进入了二轮复习阶段,模拟试卷纷至沓来,看似张张是精品,不练不可,练而不评更不可,评而不精万不可。而这往往让二轮复习陷入到"以考代练"、"以练代讲"状态中。"考""练""讲"在高三最后阶段当然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考""练""讲"是值得探究的,不应把这一过程理解成简单的机械的流水线操作;不应用一"代"字简单"代替"高三最后三个月关键段的复习,而应是绞尽脑汁的思考如何凭借"一发"来"带动"高三冲刺阶段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回答诸如"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等等这些问题时,答案最后常常会是"阅读的目的就是分析文章,掌握方法,在阅读理解的考题中多拿分"、"多读才能会写,才能在作文上得高分",总之,阅读就是为了考试。  相似文献   

17.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材的特点是"以史为序""精泛结合";既能让习者纵观唐诗宋词发展全貌,又能在典范诗词中含英咀华,获得诗歌阅读与鉴赏能力。但"以史为序"使得诗歌类型化教学难以开展,有支离破碎之感;"精泛结合"难免限制学生自主阅读空间,造成资源浪费,形成学习的"鸡肋"。因此,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编...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发现和构建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要为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可见,文学作品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19.
马鑫 《成才之路》2010,(33):27-27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首先便是会"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世娟 《考试周刊》2011,(53):50-50
一、问题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