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第四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经过公示后于近日确认,博士论文《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宏观新闻编辑研究》获得嘉奖,其作者蔡雯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这一奖项说明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水平在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的比较中获得一致公认。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是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持的国家级学术奖项,旨在奖励代表国内一流学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有重大创新和建树的博士论文。蔡雯目前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内最早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月苏  紫竹 《网络传播》2005,(10):80-8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长期致力于网络传播的追踪研究并成果丰硕,其专著《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再一次显示了她在网络传播研究领域“探路者”的功力。方汉奇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给予彭兰的评价令人过目难忘:“深知她是一个胸藏锦绣,腹隐珠玑,文理兼容,好学深思的青年学者……”  相似文献   

3.
1997年5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全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宁树藩先生在题为《新闻史研究的前瞻》的发言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曾引发学界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与特性的讨论与反思;2007年3月,《新闻大学》(春季号)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专栏,五篇讨论稿中有三篇又不约而同地论述到了中国新闻史特性和本体论的问题。宁先生看到《新闻大学》的讨论,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很乐意把他新近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借此讨论而公之于众,以便和全国同行共享。宁老师的观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他亲笔所撰的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回顾,这既是他本人研究心路的记录,也可以作为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研究的简短历史过程看;另一部分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大学》编辑部委托博士研究生郭丽华对宁先生所作的访谈。现将这两部分内容刊载如下,以供同仁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写.编》2005,(4):64-64
李建伟同志简介李建伟教授,男,1955年7月生,中共党员,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新闻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新闻史研究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常务理事,从事新闻编辑学教学与研究。在《编辑学刊》《编辑之友》《新闻爱好者》《河南大学学报》等国家级学术期刊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学术专著或教材多部。主持的科研项目有《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国家教育部21世纪世行贷款项目)等;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期刊编辑学研究》《中国文献学》等;其主编的《中学语文园地》曾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百家优秀期…  相似文献   

5.
夏涛 《新闻记者》2003,(3):48-49
2003年1月12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举行了建系十周年庆祝会暨“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本系师生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近70篇,内容涉及新闻史、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业务、新闻教育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方汉奇教授、何梓华教授、丁淦林教授、赵玉明教授、黄芝晓教授等十多位应邀出席的专家、学者,也与师生们一道,共同围绕“新闻传播理论创新”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在寻找新课题、新方法中创新在新闻史研究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多年来,新闻史研究中对“中间势力”报刊的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6.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年至2004年,互联网在中国走过第一个十年。这十年,互联网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甚一日。 1995年1月12日,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神州学人》网站开通。1995年至2005年,网络媒体在中国走过第一个十年。这十年,网络媒体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引发的革命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7.
俞斌 《新闻实践》2005,(12):8-10
1995年1月12日,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神州学人》网站开通。 时光飞逝,白马过隙。中国网络媒体走过了第一个十年。2005年,网络媒体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引发的革命方兴未艾。 处在这样一个时空交叉点上,回顾2005年的中国网络媒体,意义深长。 一、主旋律 关键词:和谐 标志性事件:中国网络媒体界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论坛——第五届“中国网络媒体论  相似文献   

8.
宋妍 《新闻传播》2005,(9):31-34
人物简介:陈力丹:1951年2月生.江苏通州人。1968年7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团劳动、工作。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93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国际新闻界》主编。在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九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理论、舆论学、世界新闻史代表专著:《精神交往论》、《舆论学》、《世界新闻传播史》、《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省社联科学联合会的安排,省新闻学会聘请组成的优秀新闻论著评选委员会,于去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八日在三门峡市举行会议,从申报上来的63篇论著中,评选出10篇优秀论著。这是我省新闻论著的第二次评选,参选的作品时间界限自1984年元月起至1985年12月底止。入选的十篇作品中,前四篇报送省社联参加全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入选篇目如下:  相似文献   

10.
展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系主任。1957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在海军部队服役9年,从事记者工作8年,1996年7月起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新闻媒介运作机制和战时新闻传播事业。已发表论文有《新闻事业成因论》《新闻宣传异同论》《(纽约时报)编辑机制探析》《美国主流政治文化与普利策新闻奖》等70余篇。2001年至2007年组织了由海内外多学科学者参加的“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著作和译作有《战时新闻传播诸论》、《正义与勇气—世界百名杰出战地记者列传》、《新闻传播学原理》、《美国新闻史》等,主编有《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的语境与实践》、《新闻舆论监督与全球政治文明》等。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于10月30日揭晓。《传媒观察》2008年第11期刊登的一篇论文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庞万红  韩苗苗 《今传媒》2005,(12X):59-60
初见《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是他刚刚从拉萨采访归来,还没有从醉氧状态调整过来,脸上带着明显的高原印痕。个头不高,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全然不像我们想象中人高马大的形象。说到曾经的成功与失败、艰辛与困苦,他似乎平平淡淡,却在不经意间划出一条轨迹,那便是一个摄影记者对新闻真实的不懈的求索之路。他的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省、市新闻奖,2003年他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选为抗击非典优秀工作者:2004、2005年两次被评为《华商报》明星记者。他的作品《凤翔塑马人》入选《百姓故事》画册;《3.24西安球迷骚乱》荣获第13届中国新闻摄影年赛突发事件类(组照)铜奖和晋城国际摄影金镜头突发事件铜奖(组照):《拥别》入选《百名记者聚焦SARS》画册;《白酒浇毒》入选《2003视界日记》画册:  相似文献   

13.
大约在十一年以前,卓南生教授有关中国新闻史的几篇论文的日文稿,由和我同处一校的张国良教授译成中文。我有幸在发表前先行拜读。文中的精彩内容,使我深受启发。当第一篇稿子在《新闻传播》刊出时,我曾撰一短文推荐。其时对卓教授虽已心仪,尚未结识。1990年末,卓教授日文本的《中国近代新闻成立史》(1815—1874)一书问世,承蒙惠赠。  相似文献   

14.
蔡雯 《当代传播》2000,(1):26-27
编者按:中国新闻学院教授蔡雯研究媒介及传播策划多年,已出版多本专著,发表论文近百篇,曾应邀为多家媒介从业人员讲授编辑策划理论.这组文章是作者应本刊之约,从刚刚完稿的博士论文《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宏观新闻编辑研究》中选择部分内容改编而成,先期发表,以飨读者.希望这项研究能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有助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月12日,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神州学人网站开通。1995年至2005年,网络媒体在中国走过第一个十年,这十年,网络媒体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引发的革命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6.
王正武 《新闻前哨》2005,(10):46-46
从2003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南京零距离》在当地短时间内制造收视奇迹起,全国各地迅速涌现出一批同类节目,如湖北电视台的《现在直播》、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电视台的《都市一时间》、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等。在中国首届十大名牌栏目评选中,两档地方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和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的入选,再次使民生新闻成为人们注视的焦点。有人说,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掀起了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浪潮”,成为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一道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7.
《新闻爱好者》2018,(11):59-59
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杰出学者”,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新闻界》杂志栏目主持,主要从事中国新闻史、新媒体、网络舆论、品牌传播等方向研究。  相似文献   

18.
报纸的宣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八五”期间,全社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稿件和优秀新闻工作者。据统计,5年中在省以上新闻评选中获奖100多篇。新闻工作者个人荣获各种有重大影响的奖励有:薛善文同志1993年获首届全国新闻奖提名奖荣誉;杜耀峰同志获1995年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1994年荣获范长江提名奖;尹维祖同志获第15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全国总编辑最高奖;慧眼奖等等。另外,几个副刊和小报质量也不断提高,《经济特刊》的一篇改革探讨性综述荣获全国省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周末》被中国记协评为全国省报优秀周末版第三名;《…  相似文献   

19.
从2018年5月开始,《传媒观察》全新改版了。《传媒观察》创办于1984年,初名《新闻通讯》。2003年改为现刊名并实施改版以来,一直以"关注新闻前沿、追踪新闻发展、透视新闻热点"为办刊宗旨,富有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翌年便入选北大图书馆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并被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新闻传播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近年来,又先后获评江苏省双十佳期刊、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和第二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等,成为新闻战线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阵地。  相似文献   

20.
《传媒观察》2020,(4):F0003-F0003
从2018年5月开始,《传媒观察》全新改版了。《传媒观察》创办于1984年,初名《新闻通讯》。2003年改为现刊名并实施改版以来,一直以“关注新闻前沿、追踪新闻发展、透视新闻热点”为办刊宗旨,富有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翌年便入选北大图书馆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并被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新闻传播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近年来,又先后获评江苏省双十佳期刊、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和第二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等,成为新闻战线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