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编者编排了老舍的两篇精美散文《猫》与《母鸡》。在内容上,《母鸡》的行文线索非常简单,从开篇的“一向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对母鸡的看法发生了转变,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母鸡伟大的母爱,正是母爱改变了母鸡的品质。一、梳理文脉,了解文章大意文章首先写对鸡的讨厌之情,再写对母鸡的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5.
联想到老舍先生的《母鸡》,欲扬先抑式:先交代对母鸡的厌恶,接下来写母鸡的讨厌之处,继而中间一转,自然过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下面转写对母鸡的赞扬。写母鸡对小鸡雏无私无畏的母爱:1.警觉,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2.无私,自己饿肚子,把食物让给孩子。3.无畏,敢和黄鼠狼较量。  相似文献   

6.
对中美两国母语教科书中的两篇课文《乌鸦喝水》和《小母鸡种稻子》进行了比较,美国教科书中的乌鸦是实践的、探索的,中国教科书中的乌鸦是思考的、聪明的;美国教科书中的小母鸡坚持公平,中国教科书中的小母鸡乐善好施.不同国家对同一篇课文的不同处理,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教育的民族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7.
<正>看了高老师《小母鸡种稻子》这堂课的课堂实录,我深有感触。《小母鸡种稻子》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写的是小母鸡想种稻子,它邀请小鸭、小猫、小猪和它一起劳动,可它们害怕辛苦,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鸡把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饭,送给小鸭、小猫、小猪,它们惭愧地低下了头。课文通过小母鸡种稻子一事赞扬小母鸡勤劳、不怕苦的精神。同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母鸡》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作品。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在他们的笔下,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两篇精读课文——《白鹅》和《猫》,两篇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一则语文园地。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二册《咯咯哒》。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理解音乐形象。2.通过想象、体验、感受、创编等活动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和《下蛋啰》的片段。3.能用简单、有效的图形或符号记录乐曲的旋律。  相似文献   

12.
上海《青年报》编辑出版的《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得奖作文选》中的《“凶狠”的母鸡》一文,给了我启发,引起我深思。此文叙述了母鸡为保护小鸡和邻家的小狗对垒,终于把小狗击败。有一次,非常勇敢而又“凶狠”地追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母鸡》一文时,学生会认为作者先前很讨厌母鸡,在看到一只母鸡孵出小鸡,对小鸡那种负责、关爱的行为后,就不讨厌母鸡了。对此,学生要正确体会到作者在文中借母鸡表达出来的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精神的赞颂之情,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
王静静 《山东教育》2011,(25):28-29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两篇精读课文——《白鹅》和《猫》,两篇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一则语文园地。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母爱是全世界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还是无界的,无论是人类或者动物世界里,母爱都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支柱,是不可或缺的。《母鸡》、《再被狐狸骗一次》、《柱子上的母鸡》、《母狼的智慧》是一组歌颂母爱的文章,在阅读时要认真理解、深深体会母爱的无私。【设计理念】1.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提升阅读能力。2.阅读中重视触动学生的情感领域,在整体把握中激发  相似文献   

16.
《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正>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以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为主,特别是作为绘画与实用美术相结合的宋人小品画,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子母鸡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画家对物象的观察细腻入微,写生意味浓厚,幅中虽无作者款印,但推断应出自院画名手。《子母鸡图》的生活气息非常浓郁:一只母鸡引领五只孵出不久的小鸡,在地上漫步觅食。母鸡雪白的羽毛蓬松亮丽,眼神似乎有点紧张。画家只用上  相似文献   

18.
活动名称:学唱歌曲《下蛋啰》活动背景:此活动为中班唱歌活动。《下蛋啰》是一首四二拍民歌风的创作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歌曲中大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表示,说说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适于幼儿演唱。  相似文献   

19.
好的美术教材,能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发展幼儿的智力,为此,我对美术教材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选择。一、选择有一定系统性的教材在教幼儿学会用圆形的头和椭圆形的身体,表现小鸡的不同动态后,我安排了《母鸡和公鸡》的教材,要求幼儿分别先找出母鸡、公鸡与小鸡的异同点,再找出母鸡与公鸡的异同点,在比较中掌握了母鸡和公鸡的画法后,让幼儿意愿画《养鸡场》。教学要求的逐步提高,难度的逐步加大,使得幼儿画面的内容渐趋丰富。又如《春天来了》,幼儿初步感受了青草、嫩芽、鲜花等春天的气息,我精心制定  相似文献   

20.
《妈妈喜欢吃鱼头》1.“我”的妈妈、“我”的姥姥和“我”的妻子。2.津津有味、无人问津。3.因为妻子做了妈妈后,懂得了疼爱女儿,为了把鱼肉留给女儿吃,宁肯自己吃鱼头。4.“而立之年”是指一个人30岁。类似的词语还有不惑(4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等。5.因为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有爱子之心。《母鸡》1.(3) 2.诚实、出其不意、警惕、凄切。 3.作者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从保护小鸡、喂养小鸡、哺育小鸡等方面,描写了母鸡的慈母形象。4.母鸡伟大。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个英雄。第9期“阅读月赛”答案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