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伦理精神中有许多超越时代而又价值深厚的积极因素,其中特别突出地表现在道德理想主义、道德理性主义、道德群体主义等方面。儒家伦理精神凭借着其深厚的底蕴.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体主义原则等社会主义公德建设加以借鉴的重要资源,为传统与现代之间构建指向未来的精神文化桥梁。  相似文献   

2.
儒家经济伦理是关于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生活(生产和交换)中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指的是由先秦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家开创、经后代儒家尤其是汉儒和宋儒丰富发展,并被中国封建统治者作为指导思想的规范和调节经济活动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系列伦理原则和规范。因此,研究儒家经济伦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文化及其伦理精神中积淀着的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品性和卓越智慧,它可以为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发掘儒家伦理文化中有积极意义的因素,通过扬弃和改造,融会到社会主义市场理性及其体制的建构中去,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精神的实质是一种以人为伦理主体的文化精神。在当代中国,能不能把儒家以伦理为核心的思想,重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来提倡:刘宗贤在《东兵论丛》93年第五期撰文认为,不但可以,而且必要。文章说,理由有三点:其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功,需要儒家文化固有的伦理精神来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其二,面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相似文献   

4.
当中国选择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革故鼎新时,“韦伯命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充分重视精神文化的巨大作用。本文从“韦伯命题”这一问题切入,探寻新教和儒教伦理与其社会的关系,并反思我国社会转型期伦理精神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5.
潮汕地区在务实精明、善贾、冒险开拓的传统重商文化精神下,形成了以尚义求利、敢于竞争、大胆致富、追求效益、节俭消费等为主要特质的经济伦理范式,促进了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没有重视从文化和制度的层面构建和普及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伦理。近年来潮汕经济伦理屡屡失范,经济发展滞缓。所以,潮汕经济伦理亟待继承与超越,并借鉴温州经济伦理构建的经验,向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型。  相似文献   

6.
现代法治精神的建构是以一定的国家独有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集中体现,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布朗族传统伦理和谐精神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大力弘扬布朗族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挖掘和研究布朗族传统文化中传统伦理和谐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维护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不仅包含市场经济自身的伦理精神.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个性,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的培育进行探索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
音乐的伦理精神是音乐审美的一个新视角,它展现了音乐对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对音乐的伦理精神的理解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而音乐伦理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和音乐活动主体等因素,则影响着音乐伦理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音乐的伦理精神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伦理文化和道德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父慈子孝、兄爱弟悌的家庭责任伦理;修己安人、仁者爱人的人际责任伦理;重义济世、敬业乐群的职业责任伦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伦理;民胞物与、爱惜万物的环境责任伦理等责任伦理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弘扬中华民族的责任伦理思想,强化责任伦理意识,这实际上是修整人的心灵秩序,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道德自律精神,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精神支撑和责任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灾害伦理文化建设必须从继承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丰富的灾害伦理文化内容,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适合本土的防灾减灾伦理文化,最终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灾害伦理文化.目前针对人为性自然灾害的伦理文化研究还是局限在西方的生态伦理文化的背景下,表现为对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强调的都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把握,是在西方的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提出的.而就中国来说,现代中国的发展,正在逐步反思中国自身传统的伦理文化,正走着继承与扬弃、借鉴与反思的构建现代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伦理文化的道路,这是我们反思传统灾害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灾害伦理文化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2.
处于东亚大陆环境中亚细亚生产方式背景下的中国传统伦理,向来崇尚和合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追求和内在品质,而且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外相特征和延续保证.和合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维系中国式家庭、巩固社会秩序、促进民族团结、安顿精神家园等社会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与伦理处于一种共时态的互动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邓小平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存在,“致富不是罪过”,“勤劳致富是正当的”,提倡“艰苦奋斗”,“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要求“讲质量,讲效益”;主张公平竞争,反对“走后门”,主张“减轻人民负担”,推行“善政”;主张“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主张公平交易、等价有偿,反对损人利己、以邻为壑;提倡适度消费、勤俭节约,力戒浪费、腐化奢靡等,充分地表达了他的经济论及观,其经济伦理精神贯穿于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物质资料生产的四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4.
必须重视高校经济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道德教育中,经济伦理教育仍是一个相当欠缺甚至被忽视的方面.这不仅使我国的道德教育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影响了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从化解学生的道德困惑、激发进取心、敬业意识和培养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健全主体三个方面,论证了重视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与社会主义经济相适应的教师职业伦理精神,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教师职业伦理精神主要有:仁爱精神与责任精神之融合、功利精神与奉献精神之统一、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之合一及竞争精神与合作精神之结合。教师职业伦理精神,是当代中国教育伦理精神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教育领域中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应用。新型的教师职业伦理精神对提高教师职业精神境界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彰显商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作为全面阐述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课程 ,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中必须强化商业伦理和科学技能培养并重的原则。这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介绍商业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密切相关性和西方经济学体系中蕴藏的商业伦理的表征 ,系统论证了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彰显商业伦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经济因素能够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伦理文化为核心的价值导向是一种非经济因素的经济动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表明,合理的伦理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动力对市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既同经济利益相联系,又超越经济利益,是一种与民族发展事业同源同质的以利益创造为目的的个体事业追求。  相似文献   

18.
质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伦理规范。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在道德伦理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西方伦理审查规范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表明,为了有效推进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我们需要创造东、西方质性研究伦理对话空间,需要借鉴西方的伦理审查体系来建立适用于本土文化的伦理审查。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解构了传统的师生伦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师生关系失序。根源不是师德出了问题,而是师伦出了问题,师德建设需要向师伦建设转向。师伦建设是一种师生双向度伦理实践,核心原理是师爱生尊。重建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师伦需要扬弃中国传统教育伦理和借鉴西方专业教师伦理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探讨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关于宗教伦理所形成的资本主义文化、精神与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韦伯问题"的概要阐释,提出了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