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汉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区划建制促成东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最初交流、融合;"循州"和"惠州"州、府行政建制,则对隋唐和两宋时期东江文化的不断深化产生重要影响;明清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建制的稳定性,制约和影响着东江文化开放、包容、创新性特征的基本形成;民国初年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建制的多样化,影响到东江文化新内涵的产生形成。  相似文献   

2.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批评形态。两宋词选的编纂甚为纷繁,但长期未被纳入词学批评之列。词选与词话同样具有批评价值。两宋词选的编纂反映了两宋时期的词学批评观念。文章试图通过两宋词选的编纂来探析两宋词学观念的审美流变。  相似文献   

3.
对惠州的向往由来已久,与惠州的结缘亦已十数年。而真正深入惠州、了解惠州、热爱惠州,还是最近的一次惠州之行。  相似文献   

4.
惠州单列成州,在公元917年,入宋在971年,向来为岭南重镇。惠州知州数目历来统计较多,但存在争议。来惠州之谪宦于惠州发展作用明显,与惠州守官之态度亦密切关联。而惠州守官与惠州经济、文化、教育等直接相关。宋代惠州守官大多来自福建,优劣不一。文章综合方志、正史,对北宋惠州守官做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5.
中海壳牌落户惠州, 不仅是惠州了解认识世界的窗口, 同时还是惠州直接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桥梁。中海壳牌效应引发了惠州经济和文化方式的改造, 惠州文化的区域性、地方性及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会随着壳牌在惠州的发展得到更好的体现, 对整合中海壳牌及惠州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现代方案。  相似文献   

6.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它的兴衰与理学的传播息息相关。宋朝初期,随着理学思想在惠州的传播,惠州的书院教育开始兴起。明朝中后期,惠州的理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出现了众多知名的理学家,受此影响惠州的书院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并最终使惠州成为当时的学术重地。文章以罗从彦和湛若水为代表,阐述宋明理学对惠州书院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惠州外来农民工已占了惠州劳动力的1 成, 他们优化了惠州的产业结构, 使第二、三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为惠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 亦给惠州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为此, 必须在实践中针对农民工的现状, 以科学的发展现以统筹解决。  相似文献   

8.
利德平 《考试周刊》2011,(59):236-238
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是惠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者通过三家惠州电子信息企业的问卷调查.结合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目前的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对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劳动力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拓劳动力市场、加强教育培训、开展优质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职业指导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世伟 《教书育人》2011,(12):46-4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以惠州市惠州学院、惠州电大、惠州商校、外贸学校、惠州卫校和惠州农校6所高职院校的共12支男、女篮球队的发展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陈炯明是近代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考察陈氏起起落落的政治生涯,可以发现,他和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由惠州淡水举义后登上广东军政舞台,一度创造了"惠州人的广东"的神话;他与孙中山决裂后,在东江、潮梅一带进行了长达3年的拉锯战,最终以惠州的易手为标志而落败;最后,他病死香港,归葬西湖。陈炯明的成也惠州、败也惠州、归骨惠州,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解读:风云激荡的时代,成就了他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的惠州,与他的政治生命息息相关;出于强烈的地方主义情绪,他视惠州为生活的丰沛之地。  相似文献   

11.
歙县俞氏是西晋末年为避“永嘉之乱”南迁徽州的北方大族,自其始祖俞纵开始不断繁衍.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尤其入宋以后,科举盛行,歙县俞氏适应科举的发展,逐渐完成由尚武到尚文的转变,走上科举仕宦之途,成就显赫。北宋时,俞献可、俞献卿二支五代之内10人进士及第,“十榜传家”,出现累世科第的繁荣景象,但是进入南宋之后便逐渐衰落下去。通过对北宋歙县俞氏科举、仕宦兴盛情况的研究,可窥探宋代徽州科举与地方家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罗愿所著《新安志》共10卷,其中人物类从第六卷到第九卷独居4卷,是全书内容最多的一部分。《新安志》所记载的地方人物众多,对于当地历代乡贤、耆宿、进士、义民、流寓、名宦、职官乃至僧道几乎无所不载,其中宋代人物的记载尤为详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就《先达》两卷而言,罗愿记载了古新安的41位先贤人物,其中宋代的36位。36位人物传记所载事迹或见于《宋史》的列传、或散见于《宋史》各篇、或为《宋史》未录,与《宋史》相佐证,是研究宋代历史的宝贵史料。而且《先达》两卷记载的宋代人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多登进士第为文吏,为学界了解宋代徽州社会提供了基本信息。《新安志》中所记的宋代人物还为后代的徽州地方志提供了资料来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宝元至庆历年间是北宋的多事之秋,与夏战事纷争,与辽关系紧张,内政上问题积重。朝廷启用了一批富有政治才干的官员共赴国难。其中,范仲淹、韩琦表现尤为突出,为时人所称道,尤其是范仲淹更是被推崇为国臣第一。文章将二人在此时期的作为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加深对两位北宋名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宋代环卫官从唐代十六卫官承袭而来,在名称和编制上无太大变化,但由于宋朝历代都遵从"崇文抑武"的"祖宗家法",环卫官的职能范围越来越小,以致两宋以来环卫官多不除人。从现存的宋代史料中可以发现,宋代环卫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在《宋史》的"合班之制"和宋代的官品令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些变化。这也反映了宋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处于从中央集权专制到皇权专制主义的转型期。研究宋代集权的就为角度之一。  相似文献   

15.
清末和民国徽州民间的经济互助--以徽州会书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书是探悉清末和民国徽州民间经济互助的钥匙之一。徽州经济类型的“会”可追溯到宋代,到清朝极其普遍。它具有组织严密、操作规范、保障有力等特点,是徽州民间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对待贬谪的态度上,宋代文人往往显得非常豁达,跟此前文人具有明显的不同。以欧阳修为例,他贬赴夷陵途中的活动可以分为游赏、交游和纪游三个方面,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宋人将"谪宦"视作"胜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潜邸旧臣是宋真宗朝的重要政治力量,它由真宗任开封府尹、亲王、太子时的官员随从组成.这些人文化素质较高,文官数量较多.但武将官大而无功,文臣无为而因循,没有趁和平的有利形势,改革政治,发展生产;而是和真宗一起延续、因循太宗后期的保守政治,给之后的宋朝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吏强官弱是宋代社会政治的一大特征。吏强官弱的表现不能仅从封建士大夫所强调的吏胥奸猾的一面去认识 ,还应从作为具有统治功能的一个政治阶层对社会政治生活所起作用方面去考虑。吏强官弱的形成归根结底是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结果。对此 ,应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以充分把握宋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元丰改制前以尚书省左右仆射为主,同吏部尚书官阶相比大多处于上升状态。元丰改制后吏部尚书迁出官为六部长贰、执政官、两制官、诸阁学士、台谏官、在京其他官、祠禄官、地方官等,以执政官和地方官为主。其中,执政官在北宋后期以尚书右丞为主,南宋时期以签书枢密院事为主,任职之后得到升迁;地方官大多为地方知府或知州,出知地方有被弹劾、主动请外等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