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上银行也迅速发展起来。作为银行业的新兴服务制度,网上银行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银行的诸多风险。中国网上银行处于起始阶段,对于网上银行的风险认识及如何对其进行防范控制仍存在认知育区。在建立和发展网上银行的同时,应重视与正视网络银行的风险,从战略经营、业务及技术方面防范和化解网上银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网上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优化了银行的经营方式,大大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效率和功能。同时,由于银行业务的虚拟化,使网上银行风险更具复杂性和蔓延性。如何加强风险分析和管理,降低网上银行服务的各种风险,减少网上银行在经营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将损失降到最低,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网上银行的概念、优点、风险的阐述,结合我国网上银行的实际发展现状,分析国内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国内网上银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由于网上银行的发展历史还较短,网上银行在为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目前建立的网上银行体系还有很多的漏洞。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规制网上银行的法律规范,我国传统的银行监管体制已经不能够全面、有效地防范网上银行所发生的风险,非常有必要对网上银行监管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网上银行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监管体系和监管体制已明显不适合。为了对网上银行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和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重构我国的网上银行监管体系,加快相应改革的步伐成为当务之急,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当前对网上银行的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析如何加强网络银行交易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拥有良好网络技术和营销经验的国外大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完全可以不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而利用网上银行争揽金融业务,抢占金融市场。网上银行业务的竞争将是无形的、无国界的竞争。因此,网上银行将是未来中外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我国银行业务必须把发展网上银行提到银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策划和实施。当然,随着网上银行的开办,网上银行的特殊风险及其防范也是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新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上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优化了银行的经营方式,大大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效率和功能。同时.由于银行业务的虚拟化,使网上银行风险更具复杂性和蔓延性。我国网上银行发展应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控制职能,对网上银行实施市场准入监管,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加强网络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协调与合作,加快立法工作,强化对银行监管人员和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培训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前,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网上支付的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的大幅扩大和使用频率的提高,渐次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潜在支付风险,直接威胁到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网络商家信用及至千千万万的网上银行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及时发现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和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是网上支付手段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电子商务稳步发展、网上支付用户经济利益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对银行业的根本性变革会触及如何运作的问题,并使网络化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之一,如何保证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已经成为银行业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我国工商银行的发展情况,对其安全需求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与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网上银行具有很高的先进性,前景也非常广阔。但是网上银行业务存在安全、标准、监控、人才等问题与风险,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采取加强安全措施、统一交易摸式、加大监控力度、加强人才培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上银行业务在突破传统银行业务理念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如网上银行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法律问题、网上银行的客户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网上银行的监管问题等。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阻碍网上银行的发展应用及普及。网上银行在中国已蓬勃发展,而相关立法却寥寥无几。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以规范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务越来越多地移植到网络银行,网络银行的需求日益增加,Innernet的开放性使得网络银行面临种种风险,因此安全性是网络银行的考核要素。网银系统的安全需从数据安全和业务逻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引入以PPDRR为安全模型的安全设计方案,包括安全系统架构以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电子商务”作为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经济领域内网上银行业务也发展迅速,网上银行业务以方便、及时等优势将越来越多的客户吸引到这个领域,只要具备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就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处理支付、转账等业务。但是,网银业务也存在多种隐患和缺陷,这些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其业务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简要介绍“超级网银”的基础上,对“超级网银”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价格策略进行了逐一论述,并从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线上推广和线下推广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超级网银”的渠道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逐步融合、渗透到银行业务中,网络银行业务以它快捷和便利的优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诸如,现在许多人都利用支付宝来进行网上购物,而且通过网络进行炒股也变成很平常的事情。但由于我国网络银行起步比较晚,再加上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解决。本文阐述了什么是网络银行和网络银行的特点以及网络银行在服务和功能方面,尤其是在网上支服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开放教育"货币银行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教法缺乏创新,网上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多种媒体运用不够,作业缺乏差异化。为了使"货币银行学"教学有生命力,在面授课中要适当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互联网和电视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对不同学员布置差异化的作业。  相似文献   

17.
金融规制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市场主导型的发达国家,还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中国家,金融组织和金融市场都广泛的存在政府规制。在各国的金融实践中,金融规制都是政府规制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规制是经济规制理论在金融市场方面的延伸或具体体现。本文通过构建规制幅度与金融成长的模型,希图对寻找金融规制的最佳幅度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上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网上银行业务在给用户带来便捷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而网银客户端环境的安全性是整个网银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本文以专家评估和社会网络评估两种方式为核心,设计了一个有效的网银客户端环境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希望以此解决目前网银系统普遍存在的安全性过于依赖用户本身素质以及网银客户端环境安全防护过于薄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创新路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创新是银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既有的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对银行管理、技术、市场、产品开发等业务功能的改进和提高。信息技术创新是我国银行业的一个新的战略,是银行市场竞争的焦点。通过对信息技术创新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为银行业信息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现实性的理论指导。从而有效地培育我国银行业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iece of research carried out at the University of Bradford into student perceptions of e-assessment.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was delivered to 130 undergraduates who had taken part in online assessment (either formative or summative) during the academic year 2007–2008. The survey looked at six main dimensions: (1) affective factors, (2) validity, (3) practical issues, (4) reliability, (5) security, and (6)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aim of the survey was to identify possible risks in planning e-assessments, as well as to gauge student opinion. The findings of the survey indicated a range of opinions across the student body, with greatest concern about the fairness of item banking.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most positive aspect of e-assessment in the eyes of students concerned the benefits that it can bring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ddi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ge and gender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student responses in any of the areas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